根据资料显示,1960年四九城市常住人口为739.6万人。
且这一时期的四九城处于人口高速增长阶段,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
而在过几年,几乎是每家每户都有1~2个陶瓷杯。
按739万人口计算,刨去上了年纪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再减去一些常年在家的富人,属于青壮年的最少也有200万人,这些人全部都是叶潇男的目标客户。
当初叶潇男跟贺志远提出“20天100万订单”,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贺志远也不相信叶潇男能办到。
主要就是因为要从这200万青壮年里选出100万人购买一箱搪瓷杯,50%的购买率听起来实在太不可思议。
可叶潇男知道,潮流带来的现象非常可怕,后世一些引发潮流的东西,哪样不是在短时间内做到人手一件的?
这不,眼下这股搪瓷杯的潮流风就刮了起来。
首先刮到的是学校,不少老师在报纸上看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搪瓷杯后坐不住了。
一些家长看到这个杯子后也坐不住了,觉得如果能有一个这种杯子,孩子学习起来都有劲。
紧接着便是各大单位和企业,大家在看到“先进标兵”的杯子后眼睛都直了,觉得如果谁能拿这个杯子喝杯茶,简直太有面子,很多单位和个人开始自发打听这些搪瓷杯的出处。
就在这件事情发酵后的第三天,《华夏人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再次发布。
这一次是关于红叶第一搪瓷厂的专访:赵小龙在搪瓷厂外手里拿着一个搪瓷杯,背后是红叶第一陶瓷厂的门牌。
第二张图片则是满目琳琅的搪瓷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人民服务”、“先进标兵”、“卯足干劲,力争上游”、“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这一个个的标语让看到《华夏人报》后的大家眼睛都直了。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这些搪瓷杯只是为工人设计的,没想到标语竟然这样多种多样,而且这么实用的杯子还配合这种口号,背面还有各种花纹,试问谁不喜欢?
从《华夏人报》出来后的那一刻起,几乎整个四九城的人开始大批量涌向红叶第一搪瓷厂。
65万、70万、85万...
在叶潇男和贺志远打赌的第15天,红叶第一陶瓷厂的订单突破100万大单,提前5天完成赌约!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指的是订单而非红叶第一搪瓷厂的产量。
虽然红叶第一搪瓷厂现在正在扩建,而且还在补充人手,但目前工人们的生产效率还不是特别熟练。
基本上虽然规模扩大了30倍,但生产效率也就提高了10倍左右,差不多每天能生产1万个搪瓷杯,这100万个陶瓷杯的生产要排到三个月后。
当叶潇男把订单全部拍在贺志远桌子上的时候,贺志远直接惊呆了。
他不敢置信地看向叶潇男给的订单,结结巴巴地问:“这、这就100万订单了?”
叶潇男笑盈盈地说:“对呀,贺部长,我们的赌约已经完成了,你是不是也要兑现承诺了?”
贺志远看了这些订单,发现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四九城70%—80%的国企和单位。
他有些想兑现承诺,可又担心如果这些订单完成,后续一旦产能规模扩大,可需求又跟不上,再想减下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到时候没有订单会更加难办。
然而叶潇男的一句话却让贺志远直接二话不说开始批报告、批条子。
因为叶潇男只说了一句:“贺部长,我们红叶第一搪瓷厂的目标,可从来不单单只是四九城啊!”
贺志远的身体重重一震,四九城只有700多万人不假,可是现在华夏整整有6万万人啊!
如此庞大的基数,往后叶潇男的搪瓷杯一旦在四九城盛行起来,还怕这股风刮不到其他地方吗?
那以后红叶第一搪瓷厂的订单将只会比现在更多,而不会比现在更少,这个时候扩大陶瓷厂的规模才是重中之重。
不然等其他地方开始要购买的时候,红叶第一搪瓷厂的生产规模跟不上,那才是真正的傻眼了。
几乎是在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内,工业部联合地政司还有一些下属兄弟公司。
提供材料的提供材料,提供建材的提供建材,甚至红星轧钢厂更是火力全开,配合红叶第一陶瓷厂生产冲床模具。
短短一个上午,红叶第一陶瓷厂的规模上限直接被提高到了万人大厂的程度。
当然,这只是规模上限提高,扩建工厂、扩建设备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哪怕是大家一起行动,最快也得在两个月之后,红叶第一搪瓷厂才能真正成为万人大厂。
至于贺志远为什么对红叶搪瓷厂如此上心,原因也很简单。
红叶第一搪瓷厂虽然名字是“红叶”,但却是直接隶属于工业部的下属兄弟公司,属于轻工业,是工业部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贺志远如果不能抓住它,那他就白当这个工业部部长了。
不要感觉叶潇男这么做是为工业部做嫁衣,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时代就是如此。
任何厂房都是属于国营企业的,想转化成私企根本不存在。
如果想要后期收购工厂、将国营工厂私有化,那最少也要等到改革开放以后,现在这个时候只能顺应时代。
不过这样也并非没有好处,最起码当初叶潇男在和贺志远谈红叶第一搪瓷厂的时候就说过,红叶第一陶瓷厂大部分的资金是要用来建设西城区的。
对此贺志远也并没有什么意见,很痛快地就批了下来 主要也是当初贺志远不知道红叶第一搪瓷厂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如果知道的话,这么大的资金流量,他也不会这么轻易让叶潇男全部调走。
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很多兄弟工厂的日子并不好过,如果有红叶第一搪瓷厂的带动,其他厂子相对来说就能好很多。
不过这毕竟是叶潇男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他也是想用这些钱去建设西城,贺志远挑不出什么毛病,最后只能有些遗憾,但心里也比较认可。
想想也是,红叶第一搪瓷厂这么短的时间,20天就获得了100万订单,就单单按照一个搪瓷杯赚3毛钱的利润算,100万订单就是30万。
20天30万,一个月的话那还不得奔着四五十万去了?
这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厂房而言,听起来简直吓人,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很有可能这个数将更加庞大。
暂且不管贺志远怎么想的,这一次叶潇男也直接是鸟枪换炮了。
之前因为只有红星养猪场才有收入,建设西城区时,叶潇男虽然是该省省、该花花,但日子也过得非常紧巴。
现在有了陶瓷厂之后,他的很多计划也能快速提上日程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通电话的打来让叶潇男的心情更加愉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