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这件事,萧玉清自以为不难。
好在她也没有小看了这事。
先前带着人去剿匪的是京城禁军的左统领,叫嚷了好一段时间,最后受了伤悻悻而归。
后来又被派去了几个别的,竟是连人家的山门都攻不进去。
一个个都被萧临骂了个狗血淋头。
此时,萧玉清站在被山匪霸占的山头不远处,她的身后站着肩膀还绑着绷带的禁军左统领,以及一众小兵。
这些人是萧临调给她的。
旁边也有十几个暗锦卫的人,是专门为了保护萧玉清安全的。
“公主,臣不是没有法子,而是皇上不同意啊。”左统领朝着萧玉清眼神一转,诉苦道。
萧玉清这会儿正打量着那边的地势,她随口就问了,“什么法子。”
只是问归问,她也没有将左统领的话太放在心上。
京城里的这些禁军子弟,大多是世家或者官家丢进去历练为主的,以纨绔子弟最多。
底下的人如此,禁军统领的话……
实际上,萧玉清对禁军的人很清楚。
也就一个禁军统领是可用的,他是早些年在战场里立了功,才被父皇看中。
其他的……什么左统领,右统领,也就那样。
禁军队伍待两年,多是有个资历,立功基本上想都不用想。
眼前的剿匪就是个例子。
上百个禁军的人,对付不了一个区区匪患。
“等晚上,咱们的人埋伏好了,放火烧山。”左统领抬手朝着萧玉清一抹脖子,眼神里露出了狠意。
萧玉清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
这是给她挖坑呢。
放火烧山自然是个法子,油一浇,火一放,烧个一干二净一了百了。
任凭天王老子来了,也说不出个不好。
可是。
这是秋天。
秋天树木凋零,到处都是落叶,一把火不仅仅将山匪给烧没了,怕是日后光救火,又是个麻烦事。
再说了,来的时候父皇交代给她。
诏安为主,捉拿判罪为辅。
山上的这些匪徒们是有来历的。
她们原本是一群尼姑庵里的女子,受生活和世俗所迫,才不得已上山落了匪。
再就是,她们也不曾伤了百姓。
确实半路劫财是不对的,只是萧玉清也派人暗中去查问过被劫的那些商人,没有一个是好的。
所以,这哪里是匪徒。
这是一群好人啊!
四周的百姓她也让人去问了,自从这个山里有了女贼寇,百姓们半夜睡觉都觉得不必怕了。
还有称她们是女菩萨的。
原因无他,她们抢了银子货物,是真的给山脚下的百姓,好几个村子的百姓都因此受益。
旁边的左统领见萧玉清不接话,犹豫了下又道。
“公主,贼寇就是贼寇,您可不能因为她们是一群女子,就心生怜悯,日后她们若是再行杀人放火之事,咱们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父皇有告诉过你,诏安为主吗?”萧玉清扭头看他。
果然左统领愣了下神。
他的表现可以得出,显然皇上是交代过的。
“可她们拒绝诏安了啊。”左统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虚,眼神也不再向刚刚说话时那般坚定。
萧玉清心里有了数。
她冷笑。
等这件事办完回去,就跟父皇提议先换了左统领,谎话连篇,还试图鼓动她来做事。
“你不敢放火烧山,就让本宫来?”萧玉清继续反问道。
那左统领眼神眯了眯,低声道,“您是公主,皇上定然不会……”
怪您的。
这三个字还没有说出口,就突然觉得脖子边凉了一下。
左统领瞬间觉得寒毛炸起,他缓缓转头,就看见一柄长剑落在自己的脖子处。
他身形魁梧,自恃个子不矮,可萧玉清也并不比她矮几分。
萧玉清的眼神冷了,“来人,将左统领送回宫里,就说本宫的意思,撤去他的统领职位,再查查他有无其他的问题。”
几句话说的铿锵有力。
后面的禁军众人有几人想上前劝阻,可萧玉清一个眼神,纷纷又退了回去。
最终有人立了出来。
“遵命。”
说罢,赶紧将左统领带走了。
萧玉清将手中的长剑收回,看向身后的众人,“今日你们是跟着本宫来立功的,若是生了二心的,或是想挑唆本宫犯错的,尽管来。”
众人低着头大气不敢喘。
刚刚左统领的那些话他们都听到了。
谁都能听出来,左统领自己不敢做的事情,挑唆公主去做,试图让公主挡在自己的前面。
可公主年纪不大,心思也不是个少的。
众人这会儿才觉得后背冒凉汗。
眼前的这位公主,可是皇上亲手教出来的,堪称以储君教养的也不为过。
皇上至今膝下无皇子,又有这位公主平日里自由出入御书房。
大抵是他们猜的那样了。
当然,储君立公主的话,是冒着天下大不韪的,可这事是上面人的事,轮不到他们这些人说话。
只是说,眼前的玉清公主,他们得罪不起。
“你们先去打一场,本宫看看。”萧玉清忽然开口。
在众人愣神的时候,她又补了一句,“上几次是怎么打的,这次就怎么打。”
之前已经开过两次战了,虽有人伤了,可竟也是没人亡。
也没占到便宜就是了。
“还不去?”萧玉清皱了眉头。
众人赶紧应下来,拿着手里的兵器朝着那边跑了过去。
很快有人叫阵,有人上前。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左右,里面的女土匪们就拿着棍子和拎着大刀出来了,与禁军们打作一团。
萧玉清立在远处,看着他们的打斗。
她不由得皱了眉头。
“公主,这些女匪们的打斗方式,像是经受过训练的。”暗锦卫的人上前,“公主有没有觉得,她们像极了……”
“像极了当年周国皇帝带兵攻打姜国的那些女子。”萧玉清冷声道。
当年大夏朝出过一群厉害的女子,她们皆是边关出身,比京城的弱女子更为有力气。
看面容,也像是边关那边风吹日晒出来的。
看力气,比京城的男子更甚几分。
那些女子在结束战役后,有的回了家,有的编做娘子军,去了军中。
还有一部分留在京城,由母后安排去了栖梧馆驻守。
这些人,又是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