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朱熹等人也是跟房玄龄一样的想法,虽然被人扯掉了遮羞布,但他们光着身子依然可以傲立于天地之间,因为他们的脸皮比城墙还厚。
一个两个都在嚷着要给出证据:
“我不相信博主提供的数据。”
“有本事就拿出让天下人都信服的理由来!”
“数据可以造假的,这傻子都知道呀。”
这些博学鸿儒们,用他们的胡搅蛮缠的本命技能,企图维护传统的儒家史观的传统观点。
他们知道,儒家的史观不能倒,儒家的史观一旦一倒,他们所评价的整个历史体系都会崩塌。
而他们儒家的学术将会被人质疑,他们就不能够把自己自私的行为合理化,正义化,神圣化。
……
(吐了吐了,我真是让儒家史观给整吐了,这些人也太恶心了吧!)
(真叫背着牛头不认脏。)
(博主,你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现代学者的学术规范。)
陈勇一点都不生气,因为叫嚣最凶的永远都是外行,你看那些真正研究历史的人,谁去吹捧齐桓公呢?
人家给出的就是最为冰冷的数据,而不是吹什么齐桓公多厉害。
吹捧齐桓公最凶的就是营销号,因为他们啥也不懂。
正所谓无知者才能无畏!
而研究越多的人越对历史抱有最大的敬畏,因为他们知道,在一个复杂多维的真正的历史大环境中
所谓的圣贤不过是既得利益阶层的代言者!
学者们不会去崇拜圣贤,更不会去神话圣贤。
因为他们自己也有可能会是后世子孙嘴里的圣贤。
任何人都会犯错,但现代学者跟古代圣贤不同的就是,现代学者是要受到整个学术圈的监督,更是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他们提出任何一个脱离实际的奇葩观点,就算他身上挂着的是博士头衔是什么博士生导师,就算他们是世界上最为知名学府的大拿,那一样也会被群众群嘲的!
在这个时代,国家进步了,人民的知识水平提升了,想要把群众当傻子骗,那只会得到反噬。
陈勇手指轻轻地点击自己的文件夹,
天幕中一卷古朴而泛黄的逐渐打开。
上面好看的古代篆体如刀凿斧刻一样缓缓浮现
只见上面写着竹简的来历
《管子·小匡》
之后,竹简的文字一个个被刻画出来。
《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南伐,何主?’管子对曰:‘以鲁为主,.......四邻大亲。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于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海,东至于纪随,地方三百六十里!
三岁治定,四岁教成,五岁兵出,有教士三万人,革车八百乘。》
【这段史书是什么意思呢?】
【管仲在日记中写了,他对齐国疆土的最终勘定。】
【对,这就是管仲亲自给你汇报的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的疆域面积!】
【怎么翻译呢?】
【很简单,管仲和齐桓公商议怎么治国,管仲告诉了齐桓公的治国的办法,然后说,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让齐国富强。】
【然后,四邻大亲,也就是四方的人都来亲近和归顺,然后管仲对齐国疆土做出了一个勘定。】
【东西南北的疆土说的清清楚楚,最后经过测量,也就是地方,360里!】
【是的,不要以为齐国当时好像地方几千里,管仲和齐桓公都给你认证过了,在齐桓公时代,齐国当时地方三百六十里,这是当时的统计数据。】
【我就问一句,你现在明白了,割地200里是个什么概念了吗?】
【这可不是后世子孙给你齐桓公和管仲栽赃,】
【这都是他们自己坦白的呀!】
【不得不说一句,老姬家记日记这个习惯,那就是一绝啊!】
【我就问,这算不算石锤的证据呢?】
(666....正经人就是应该记日记,老姬家这简直就是把这个传统技能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他娘还有什么好说的?管仲亲自都认证了,齐国的土地在齐桓公时期经过测绘是地方三百六十里!)
(不要扯什么地方3600里,扯犊子呀!
你知道地方3600里是什么概念吗?
我替你大概算了一下,咱们现在整个炎黄的领土,按照春秋时代的算法,也就是地方7500里左右。)
(你一个齐国还能整出地方几千里来,你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有些人真就是啥也不懂,还整出割地200里算什么,他怕是不知道,地方一千里,就是天子的级别了!)
(笑死了,笑死了,要证据直接证据糊了一脸,这个就是铁证了,怪不得作者说有实锤呢?这简直锤得太死了!)
..........
南宋,
朱熹的儿媳妇笑的已经弯了腰,她伸出纤纤玉指指着这些博学鸿儒们骂道:
“我一个妇道人家总算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底层的老百姓会骂你们是衣冠禽兽了!”
“你们简直是背着牛头不认脏啊!”
“你可不要告诉我,你们读了《春秋》《史记》,读了《管子》《论语》,你们最后全都忘光了?”
“我就想问一句,《管子》中有没有这样的记载?”
“管仲有没有给你说,齐国当时拥有多少土地?”
“你们心里对齐桓公时期齐国的疆土真的没有概念吗?”
这时候那些下人婆子们,也都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
如果说朱熹他们敢回答自己不清楚!
那他们真是路边一条啊。
你们作为这个专业中,大宋的扛鼎人物,你们竟然都不知道?那要你们有何用?
你们所谓的皓首穷经,就是把先贤所着的经典全部忘光了?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疆土那是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概念,
这基本上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他们倒要看看朱熹等人怎么回答。
朱熹现在真想跑到天幕中,拿针线把博主的嘴给缝上,你没事放这些资料干什么?
大家好好的一起吹牛逼不好吗?你非要讲事实摆证据!
你这样犯规你知道吗?
评价历史不应该拿我们这些人的注解,拿着我们这些人的评论来说事吗?谁家评论历史是摆事实讲道理呢?
儒家就是教你这么读书的吗?
朱熹很想问候一下博主的祖宗,就是这么教导子孙的吗?
但因为不知道博主的祖宗是谁,所以只能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
大唐,
程咬金当时一口浓痰就吐在了魏征的脸上
这就是那个说出那句着名的‘李世民应该垂拱而治’的史上第一大敢说实话的人,咱们的魏征魏大才子!
在所有人的赞誉中,在他自己所以为的儒家史观中,他好像已经成为圣人了!
岂不知,魏征在李世民和程咬金等人的眼中,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狂吠者。
因为人家这两个人都不把他当根蒜。
“魏征,这叫你说的没有证据?”
“你不会连《管子》都没读过吧?”
“你不会连齐桓公时期疆域的面积都不知道吧?就你这样还去修史书,你修的史书你敢信吗?”
这时候的科举学子们纷纷远离了魏征。
魏征在他们心中那伟岸的光环真是碎了一地。
他们还没有进入朝堂之前听到的都是魏征的大名!
进了朝堂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魏征换主公的次数比吕布还多!
进了朝堂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魏征劝谏李世民的事迹都是包装过的,李世民压根一个字都没有采纳过。
进了朝堂之后,他们才明白,原来魏征劝李世民要垂拱而治,是他想要让李世民当一个又蠢又萌的傀儡皇帝!
这跟他们在民间所听到的魏征的形象,就是一个原地180度的大转弯。
甚至他们都觉得自己曾经很可笑,拿魏征所写的给李世民劝谏的那种文章作为经典来背读。
可是最后的核心思想却是要让李世民垂拱而治,要让李世民当一个吉祥物。
幸亏李世民没听啊,李世民要是听了这话,那李世民跟阿斗有什么区别?
不,还真有区别,区别就是阿斗是真有一个诸葛亮,而李世民的手下都是一群豺狼虎豹,李世民真的相信了魏征,那就没有所谓的唐宗了。
这时候的科举学子们才知道,原来纸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是读书,实践归实践,不要相信圣贤怎么说,你要看他们怎么做!
他嘴里吹得再牛逼,落实到实处却是给自己谋利益,这不就尴尬了吗?
而现在最尴尬的就是魏征,他为了维护儒家的尊严,可是拼上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当谎言被拆穿的时候,当他心中最为在乎的利益被人们赤裸裸的撕开时
魏征只感觉到无地自容。
他用袍袖遮着脸,直接缩到了宫殿的角落中。
《管子》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齐桓公的疆域就是地方360里!
而且不管是春秋时代的史学家还是秦汉时代的史学家,对于齐国早期的疆域都是有着非常明确清晰的定义。
就是管仲说的地方360里!
他想要找一个人背锅,想要找一种方法来否定管仲的说法都不行。
这是古代的共识。
甚至魏征都觉得即使在博主那个时代,他所谓的学者估计也是这样的定论!
因为关于齐桓公拥有疆土的争议根本就不大。
最多出入不过几十里而已!
这对于齐桓公送出一半土地的这个数据来说,无法撼动。
就算加上了40里,那也送出了一半呀!
…………
大清,
慈禧感觉这是她人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在割地这个赛道上,齐桓公跟儒家这帮人已经一骑绝尘。
齐桓公干出了,一次性就把自己疆土一半割给别人的丰功伟绩!
然后以贾谊,韩婴这些儒家为首的所谓的政论家,就开始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充当水军给齐桓公洗地,
各种扭曲人的三观。
慈禧表示咱大清都不这么干呀!
“哀家当年割地求和的时候,那可是被大清的文人喷得不像样。”
“骂哀家的人,能从天津都能够排到广州去。”
“只要谈论哀家,必定是破口大骂,说哀家是个败家的老娘们。”
“你听听啊,我慈禧虽然不怎么样,但我的这个时期的百姓文人那还是明事理的。”
“我的社会风气是正向的!”
“我没有跟某些人的时代一样,这些文人为了利益,对上位者歌功颂德,扭曲百姓的三观。”
“咱们大清也是有风骨的!”
“至少咱大清的风骨,比有些朝代所谓的那些圣贤都强。”
在这一点上,慈禧表示就算去了地下,就算见到了列祖列宗,她也可以和康熙乾隆雍正掰掰腕子,
你们治下的那些百姓都不敢说真话呀,但我治下的百姓是真敢说呀,那骂的贼难听了。
旁边的太监们都无语了,百姓骂你难听,你还觉得骄傲吗?
那慈禧表示:那可不?
如果百姓连这些皇帝和君王都不敢骂的时候,连他们做了错事都不敢说的时候,那才可怕呢!
…………
天幕下很多皇帝臣子都已经陷入了石化当中。
因为博主给出的全是数据!
而不是所谓的名人评论。
名人评论是带有非常主观的个人倾向,但最为冰冷的数据却没有。
而正是因为数据的冰冷和无情,才让他们感受到了在这种数据之下令人绝望的真相。
也许很多人此刻还在为齐桓公摇旗呐喊,还在为贾谊歌功颂德。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心中早就有了一杆秤。
而天幕中也给出了最终的评断。
【是,我知道,当我采信的观点说,是齐桓公割让土地给燕国燕庄公时,没有听过这种观点的人,99%的人应该都不愿意相信。】
【可现在证据摆在了眼前。】
【这种观点所采用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证据。】
【第一个证据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当中,考古资料当中,只是说了齐桓公向燕国割让土地,但却没有说割让土地的理由。】
【后世把这种割让土地的理由定义为齐桓公遵循周礼,这是从贾谊,韩婴他们才开始有的说法,也就是从西汉时期才有的。】
【因此,这一派学者的观点认为割地是割了,但怎么割是个问题。】
【然后第二个证据就是经过了古代史料以及现代,对于古代疆域的科学勘定,他们认为这一次齐桓公向燕国燕庄公出让的土地高达200里!】
【当然,贾谊也说了,在秦汉时期,认为割地的大小应该是166里。】
【但不管是166里还是200里,都说明了一件事情,齐国向燕国出让的土地,是达到了整个历史之最!】
【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王朝向别人一次性割让土地,已经达到或者超过自己领土的一半!】
【这叫做史无前例!】
【通过这两个证据,一些学者就认为,历史上不存在什么齐桓公遵循周礼而向燕国送出土地。】
【其割让土地的行为,类似于割地赔款,燕国肯定是使用了不限于武力的手段,强硬地从齐国抢夺了这么多的土地。】
【那么现在,你认为历史中的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选择一:齐桓公和管仲他们那是遵循周礼,才给燕国送出了齐国的土地,这是大仁大义大美大德的表现。】
【】选择二:齐桓公和管仲他们是被人家燕国打到了国都屈辱的签下了城下之盟,以割地赔款的方式换取了齐国的苟延残喘。】
【而后世为了包装他们的行为,采用了对这个事件的淡化处理,甚至洗涤包装的方式。】
【那么这两种说法,你们认为谁才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呢?】
...........
pS:
很多人以为齐国很大,那是人家田齐很大,姜齐真的没有那么大,春秋早期,争霸战争才开始,吞并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田齐很大的地方,就是吞并了燕国的一部分,吃掉了鲁国。
下一章,放地图,让你们看看齐桓公时期,他的齐国到底有多小!
近乎五千字大章节,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