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盲猜一波,这最少得1\/2,因为有句话叫什么来着,越往后说的问题越严重,越隐藏不谈的问题越可怕。)
(我去,不会吧?不会吧?老姬家在戎狄中的占比,在戎人中竟然比在狄人中的占比还恐怖。)
(那是肯定的,你要看古羌人是属于戎人还是狄人,古羌人最主要的活动区域是在西北那一块,而西北这一块按照戎狄来划分,它应该属于戎人!)
(我的天呐!真是历史不忍细看啊,如果这是真的话,西周乃至春秋时代造的最大的孽,那就是老姬家的人干的。)
(感觉周公旦又得要塌房了!)
…………
大周,
姜子牙冷笑地看着姬周的三位手握实权的三公,也就是召公,毕公,周公旦。
“你们三个混蛋就给我坦白吧,你们老姬家在春秋时代能发展的戎狄数量到底是多少?”
“在狄人中你都占了几乎一半,你在戎狄戎人中最少也要一半以上吧!”
召公毕公黑着脸一句话都不说,因为只有他们才明白,自己所设计的制度到底有多可怕。
就像是冤枉你的人才知道你有多冤枉一样。
这一次,人家姜子牙嘲讽的不是他们的子孙,而是他们自己。
周公旦叹了一口气,张嘴就要坦白,结果被召公毕公一人捂嘴,一人掐脖。
他们对着周公旦说:“你要冷静要冷静啊!我们自己坦白出来的东西,那可能太可怕了,也许后世子孙他不知道呢。”
人都是抱有侥幸心理的,在智者面前其实也一样,这是人性的通病。
周公旦叹了口气,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人家把这个问题都谈出来了,那肯定是大差不差。
就算只说出被论证出来的东西,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呀。
…………
北宋,
司马光面对着一群又一群科举学子的质问他瑟瑟发抖。
因为人家手上都持有大规模的杀伤性生化武器,就是俗称的大粪。
这又是一个说不好,哎呀,直接又被当头泼粪了。
司马光就很愤怒,话说,在京城,你们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粪呢?你们都是造粪机器吗?
人群中底层的老百姓就质问:
“司马大相公,你赶快说一说,你还骗了我们多少事情?”
“有句话叫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司马光怎么能不明白呢?
我要是坦白的话,你们可能会泼的更多,傻子才坦白呢!
但他觉得,也不能太过于强硬,死硬嘴犟的结果可能会是招来更强烈的反对。
于是,司马光说了一个他认为比较靠谱的数据,他对大家说:
“其实不要听博主他们危言耸听,也不要听后世子孙无凭无据的猜想。”
“姬周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狄人的统治当中!”
“白狄其实就是姬姓戎人东迁的一个分支而已,”
“你想想戎人的一支,东迁之后才成为了白狄,”
“那姬姓在戎人中的占比可不是要大面积的下滑吗?”
这是真的吗?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白狄竟然是戎人东迁之后的结果,
意思就是,戎狄中的戎人,跑到了狄人的地盘变成了狄人。
百姓们肯定不懂这个啊,于是他们就只能求助科举学子们,
科举学子们连连点头,
“这个说的还真是没错,因为就用西戎和北狄的势力来比的话,北狄根本就没有西戎那么强大。”
“而且当年周宣王进攻戎狄的时候他是先往北打的,也就是说他先打的是晋国的戎狄,晋国这个地方的戎狄他其实大部分都是狄人!”
“因为它在整个大周的北部。”
“周宣王打完山西的狄人之后继续打打到了晋北,晋北大草原这个地方那也是狄人。”
“到最后一战周宣王才从北部区域向西部区域攻击。”
“所以从攻击路径上来说啊,狄人的损伤很惨重!”
“再加上晋文侯姬仇对于北部戎狄的肃清,它攻击的主要是北部的狄人,也就是北狄!”
“这导致了北狄在春秋初年可以说是损失殆尽!”
“于是西部的戎人就东迁开始占领狄人的地盘。”
“所以,春秋时代的狄人,其实就是西戎东迁之后的结果。”
经过科举学子这么一说,老百姓们觉得好像人家司马光说的也有点道理。
于是有人就问:“那司马大相公你说姬姓戎人在戎人中的占比到底能有多少呢?”
司马光摇头晃脑地伸出一根手指:
“我觉得最多不超过五分之一,”
经过司马光的一番论述之后,不管是科举学子还是当时的老百姓,都觉得他说的好像是有点道理!
但到底对不对呢?
他们只能求助于天幕,比较好的就是天幕中对于老百姓提问的弹幕,那是不用花钱的,免费的。
于是老百姓们纷纷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国,
张飞挠着脑袋,也在关心这个问题。
虽然对他们来说,不管是狄人还是戎人,在三国这个时代,你都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但事关底层老百姓的幸福,张飞还是想知道这个答案。
他第一个要问的当然是自己的好二哥了,他想看看二哥最近读《春秋》的结果是什么。
关羽现在很无语,有时候他都在怀疑,老三是不是故意给他找茬呢?
显得他每次都说错,读书好像读了个寂寞一样!
但关羽却还真喜欢回答这些问题,毕竟关羽是真喜欢读书啊,读书之后也喜欢跟人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
于是他也猜测了一个数据:
“我感觉四分之一最多了!”
因为他也知道海底是戎人东迁后的,甚至赤狄和长狄,都有可能是戎人东迁后的结果。
其实这就说明了很大一部分戎人,他是融入了狄人的族群中,
那原本戎人中的比例就会被稀释掉。
当关羽回答完之后,张飞就迫不及待的在天幕中询问最终的结果。
他就想知道自己的二哥说的对不对。
…………
(博主博主,你赶快说一说,我们猜的对不对呢?)
(你先说个答案,让我们知道自己猜测的跟标准答案有多大的差距。)
(我说的是二分之一以上,)
(我猜测可能是五分之三!)
(兄弟你这也太猛了吧,你咋不说全部都是呢?)
陈勇看到这些人的数据,笑了笑,
只能说是,看来大部分人还是没有意识到姬姓在戎人中的恐怖占比。
于是陈勇就公布了一个数据,
【姬姓在春秋时期,到底在戎人中能有多高的占比呢?】
【咱们说一个大概的区间,最少最少,姬姓戎人在整个戎人族群中,其实占比在70%!】
【最大的占比反而达到了80%的85%!】
(不是吧?不是吧!我说了一个五分之三,这只不过是表示一种夸张的语气而已,你跟我说这竟然是真的!)
(妈耶!历史果然不忍细看,细看之下全是窟窿啊!)
(太可怕了,简直太可怕了!姬姓竟然在戎狄中占有这么大的比例,这岂不是说所谓的五胡乱华,所谓的游牧文明在其后的时间段中,大部分都是姬姓的后裔!)
(那妥妥的呀,北方戎狄中占有了绝对数量的就是姬姓,那之后不管是匈奴,突厥,鲜卑,辽人,猿人还是金人,他们大概率都是姬姓的后裔!)
…………
大清
乾隆表示这很赞。
他立刻昭告天下,
“咱大清,那是老姬家的后裔,根正苗红的炎黄子孙。”
“跟汉人比起来,我们的血统要更加的偏向于三皇五帝。”
“毕竟刘邦的血脉,他也只是尧帝的后裔。”
“而我们是属于老姬家的后裔,老姬家又是轩辕黄帝的后裔。”
“这么说的话,我们大清能够接管天下,那在血脉天命所归!”
纪晓岚在这一刻都懵了。
咱大清竟然还有这么硬的背景吗?
如果说姬姓在春秋时代,在戎狄中的占比真是这么大的话,那么大清是姬姓血脉后裔的概率,那是无限接近于100%。
光是一想到这个,很多人突然就觉得所谓的反清复明没啥意义,
所谓的血脉先祖论,说来说去不就是炎黄自己的内战吗?
最后还是以到底是谁给百姓带来福利多来论英雄。
而不是靠什么是哪个族群归属,因为大家都是同一个族群,都是炎黄二帝的后裔!
............
ps:
下一章,给你们细致的分析一下,为什么戎人中,姬姓占比这么恐怖。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