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的是一名四旬左右的男子,鼻子和下巴留着一撮胡须,看起来还有几分文质彬彬。
他进来后,左看右看,目光落在陈汐的身上。
试探性地问,“是这里招大夫吗?”
陈汐缓缓坐了下去,同样也在打量他,“没错,过来坐下说吧。”
男子犹豫了下,走到陈汐对面坐了下来。
陈汐询问道,“你最擅长治疗什么病?”
这话将男子问懵了,他学的很杂,一部分是医书上看的,一部分是跟着师父学的,还有些便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听到陈汐的问题,他斟酌着开口,“我治的最多的病人,便是风寒发热,这难道不行吗?”
陈汐道,“我没说不行,就是问问而已,对你要有些了解嘛,你不用这么紧张。”
“哦哦,我明白了。”
陈汐又询问了些问题,然后想出个题考考他,“假如一孩童高热惊厥,喉间痰鸣,神昏谵语,面赤气粗,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此为何症?”
男子有些意外,他并不知道陈汐会医术,但想想这应该是官府出的考题。
于是他略加思索后便回答,“应当是风火上炎,痰热闭窍证?”
陈汐点点头,这应该是真的会医术。
既然是应聘,那肯定不能对方说自己是大夫,就直接录用了,肯定得考考才行。
陈汐又出了两道问题。
她虽然用中医实践治疗比较少,但理论看得多,家里那些医书从小就在看,出个题还是很简单的。
经过陈汐的问题,她看出来了,这人确实对风寒感冒这类比较有经验,涉及到其他的问题,他回答就不太对了。
比如她说的痫症的症状,对方说的却是中风。
不过这也能理解,古代诊断技术局限,对于一些症状相似的病症,很难准确区分,全靠自身的经验。
而且主观性较强,不同的医生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有些相似的病,他们都当成一种病来治疗,所以大多数时候病人都是看运气。
恰好请来的郎中有经验,那可能就痊愈了。
可若是得了另外一种只是症状相似的病,按照郎中自己经验,治不好都是小事,甚至还可能越治越严重。
这也是大多数时候,明明看起来不严重的病,最后却成了不治之症。
这也是陈汐考他们的原因之一,将他们擅长的病区分开来,以后病人来了就可以对症治疗,可以大大的提高治愈率。
治病,得找对大夫才是最关键的。
就是现代也因为地方不同,每个医院所擅长治疗的病不同,又何况是古代呢。
陈汐又问了些与风寒相关的症状,他的准确率有八成以上,算得上是个优秀的大夫了。
陈汐留下了他,并开出了五两银子的月钱。
她还担心少了,若对方生气走,她可以再加一加,月钱都是可以谈的。
谁知他不仅没有嫌少,反而还高兴的,差点感恩戴德。
陈汐愣了下,这年头郎中的收入这么低吗?
她还真没猜错,像他们这种没什么名气的,大户人家根本不会请他们去看诊。
一般都给是一些平民百姓,距离近的,收个一百来文,远点的可能会收到两百文。
加上自身擅长的有限,也会出现一些误诊,治不好了,下次那位病人周围的人都不会再请了。
这也就导致,有些人很穷,有些人甚至还不如医馆打杂的赚得多。
等送走这位男子后,陈汐也离开医馆,今天该下班了。
等到第二天,陈汐再来医馆,发现门口站了好多人。
有昨日招进来的,今日准备来干活,还有来应聘的。
陈汐将人都放了进来,今日她只招大夫,除了大夫之外,其余人都让他们散了。
今日还不错,来了三位郎中。
陈汐干脆一起面试,她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在纸上分别写下答案。
陈汐看完他们的回答,基本能确定他们擅长什么。
其中一人对脾胃疾病很有经验。
另一个对外感病症较为熟悉,这个比昨日那个还稍微厉害点,不过一个是擅长外邪,一个擅长内邪。
他们自己肯定不知道,估计遇到了,都当成同一种来治疗了。
她出题都是根据他们的回答,然后纠正题目,一步步引导他们,从而得出他们擅长的方向。
另外一个差点意思。
她提出的问题,准确率只有两成,陈汐都怀疑他是来搞笑的。
而且不管是哪方面的,这人都是错得离谱,有种胡乱回答的感觉。
陈汐一边看他的答卷,又抬头看了看他。
此人不过三旬左右的年纪,长得周正,且浓眉大眼,人高马大,若是在外面遇到了,还以为他是猎户或者铁匠呢。
似乎是看出陈汐对自己有些不满意,男子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地问,“我还能留下吗?”
陈汐沉吟了会儿,总觉得是自己方向错了,他既然赶来,肯定有两把刷子。
于是她又问,“你认得草药吗?”
男子点头,“认得认得,我经常进山里采药,只要叫得出名的,我都认识。”
“那你最擅长什么?”陈汐干脆直接问了。
男子一脸赧然,不好意思地开口,“我,我只会正骨。”
陈汐扯了扯嘴角,难怪全都答错了,原来是个正骨大师。
“你经常替人正骨?”
“是啊,我和那些猎户们一块进山里采药,他们有个跌打扭伤,受伤流血的,都是我帮他们治的。”
他原本就是以采药为生,也没有看多少医书,正骨还是自己祖上传下来的。
其他的手艺,也都是常年在山里,一点点自己摸索出来的。
原本他是不想来的,只是家里婆娘逼着他来试试,他便硬着头皮来了。
他自己本身是不抱什么希望。
陈汐闻言,却是眼睛一亮,“你会处理伤口?”
男子怔了怔,茫然的点头,“会,会一些。”
“那如果有人被利器划伤,伤口又深又长,还血流不止如何处理?”
男子想了想,认真地说道:“若是遇到伤口又深又长、血流不止,得赶紧找干净的布用力按住伤口,先把血止住。”
“要是身边有草药,像那种叶子厚实的,嚼碎了敷在伤口上,”
“然后找根结实的绳子或者布条,在伤口上方绑紧,让血流得慢一些,但不能绑太久,不然腿会坏掉。
再找两根直直的树枝,把伤口固定住,别让伤口乱动,这样能防止伤口裂开,也能让伤他受点疼。”
陈汐脸上露出了满意之色,她就说嘛,长得这么老实,怎么可能是骗子。
“然后呢?然后你还会怎么处理?”
“然后送去看大夫啊……”男子下意识的说道,说完他就后悔了。
自己不是就来当大夫的吗?
陈汐叹了口气,虽然有些失望,不过他也不是全无用处。
他会简单的处理伤口,还认识草药,又会正骨,那边抓药的位置还空着,很适合他。
至于月钱这方面,她没有当着三人的面谈,得私底下单独找他们谈。
目前已经有四名大夫了,若是加上那名稳婆,就是五名,暂时是够用了。
后面若有医术高明的再说吧。
陈汐分配好他们的职位,先带着昨日两位去他们的房间。
上面的木牌已经写好了,妇人房。
内邪房。
外邪房等等。
“乔婶,今后你白日你便在这个房内,若有人来找你,你就给病人看诊。”
乔婶看了看门上的牌子,露出一个笑容,“那我就在这里面,等着他们进来?”
“是的,不过你若闲着没事,也能出来看看,有合适的病人,你也可以带进去治,前提是你得对病有把握。”
乔婶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记下来。
随后又安排了另外三人。
“几位大夫,之所以给几位安排这样的房间,是根据你们的擅长的病症来分配的,因此你们若是遇到拿不住的,可以和其他大夫商量。”
“还有点就是,千万不要逞强,在月钱这方面,除了说好的月钱,还会根据你们治好的人数发奖励,告示上写的二十两,是有机会拿到的。”
“每个病人来的时候都会登记,下次他们再来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上次看诊的大夫是谁,所以诸位还请量力而行。”
登记就是为了防止他们抢病人,谁治的没治好,从登记上就能看到。
几人对视了一眼,没想到还有奖励。
陈汐和他们简单的开了个会,又私下谈了工钱。
她跟每个人都说,你的月钱是最高的,千万别告诉其他人。
给他们开完会,陈汐又单独找到那位正骨男子,和他说要做的事。
“元大夫,你认识的草药多,以后你就在这里,负责替病人抓药吧,他们会写好药方,然后病人拿到这个地方来抓药,这位李先生会协助你记账。”
李先生便是那位账房老者,医馆盈利基本靠卖药,大夫那边是不会收钱的,因此,最终病人来抓药才会付钱。
另外一名年轻的账房,则是在门口登记。
同时收取诊金,同意收取五十文的诊金。
这种医馆模式,所有人都很陌生,并且是头一次见。
都暗暗的在心里佩服,想出这个分工的法子,如此一来,他们除了每月固定的月钱,平日里看诊,一文钱的诊金都拿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