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社砖瓦厂的销售主任,他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三十多块钱。
结果陈伟南出手就是一张大团结,差不多自己十天工资,说不激动那都是假的。
看到大团结的一瞬间,张主任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快速扫一眼周围,确认附近没人注意到自己后,神不知鬼不觉就把这包已经拆封的大前门装进自己衣兜。
看向陈伟南的目光也变得和善起来,没了刚刚闪出来的嘲讽,嘴角挂着道。
“陈伟南同志……”
“我们砖瓦厂对待一些特殊的客户也是有不少优待的。”
“这样……”
“我给你写个条子,就说你在生产队的房子快要塌了,已经变成危房,急需要这几千块红砖回去修房子。”
“正好今天要出来两窑红砖,我直接给你批五千块。”
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陈伟南也笑了,马上接话:“谢谢领导……”
“最多两个月,我还会过来拉第二次砖,到时候再好好感谢您。”
…………
陈家庄生产队。
村口突然出现五辆装满红砖的骡马大车,浩浩荡荡,直奔陈伟南家。
这么大的动静瞬间吸引生产队所有社员目光,不少人跑到陈伟南家看热闹。
五个赶车师傅把红砖拉到陈伟南家院子就开始忙着卸砖,这些人跟车都是陈伟南在砖瓦厂找的,包卸砖,一辆大车一块钱,一直送到陈伟南家。
等五千块红砖全部卸到院子里。
不,应该是五千两百多块红砖。
看在十块钱好处费的面子上,张主任不仅让陈伟南略过排队,提前装了五千块红砖,还把砖窑烧制过程中破掉的两百多块红砖一起送给陈伟南。
在张主任眼里,与其把那些坏掉的红砖免费送给其他顾客,还不如送给孝敬过自己的陈伟南,双方都得好处。
五千多块红砖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码了整整一堆。
等赶车师傅离开,一旁看热闹的邻居就忍不住问:“建军……你家要盖红砖瓦房吗?”
老爹陈建军脸上堆满笑容,看着堆在院子里的五千多块红砖乐呵呵回答:“都是伟南这小子的主意。”
“说家里的房子住着不敞亮,争取明年改成红砖瓦房,趁去年养猪家里存了点儿钱,先慢慢把砖买回来。”
“不然到时候想盖房子都买不到砖瓦……”
从陈建军嘴里得到确切消息后,周围好多看热闹的邻居都被震惊到了。
没想到生产队第三个住上红砖瓦房的人竟然是大家之前都不看好,甚至还嘲讽人家是败家子,二流子的陈伟南。
震惊过后就是羡慕。
看着堆在院子里的红砖,很眼红问:“建军……”
“盖红砖瓦房要不少钱吧?”
“那是……”老爹笑眯眯回答。
“我家伟南专门去问了书记跟队长,想把红砖瓦房盖起来最少要一千两三百块钱。”
“估计家里这几年养猪跟上工挣到的钱全都要贴进去,还要借不少钱。”
“我自己是不同意的。”
“家里好不容易靠喂猪挣了点儿钱,眼看日子越过越好。”
“结果伟南这小子硬要盖房子。”
“一下子就把去年挣的几百块钱都给花光了。”
“搞得家里现在连五十块钱都拿不出来。”
“不过这也好。”
“我家孙子越长越大,说不定过两年还会出生第二个孙子。”
“我们老了,住一住土房子还没啥。”
“不能委屈后辈跟我们一起住土房子受苦。”
听到老爹充满炫耀的回答,陈伟南心里一阵苦笑。
很想劝一劝老爹不要这么高调,低调一点儿。
但一想到他之前跟大伯他们分家前受到的委屈,分家后一年多时间因为自己败家而受到的冷嘲热讽,现在好不容易扬眉吐气,成为别人羡慕对象,也是时候该高调了。
果断选择闭口不说话。
旁边看热闹的邻居有羡慕的,有眼红的,也有为老爹陈建军感到高兴的。
苦熬几十年,今天终于熬到头了。
当然,除了刚才那些反应,还有不少人露出了失望表情。
年前生产队刚刚给大家分了红,加上家里卖年猪跟任务猪挣了几百块,生产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老爹手握几百块存款。
老爹在生产队的为人非常敦厚。
要是有人家里出事儿需要帮忙,基本上一张嘴,老爹就会同意。
于是生产队就有不少人盯上这笔钱。
打算过段时间,等生产队分红花完了来找老爹借钱。
加上老爹又是个要面子的人,一次借个十块二十块,老爹肯定不好拒绝。
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几百块存款就会被老爹全部借出去。
钱借出去容易,但想让大家还回来就难了。
现在大家日子过得都很困难,自家因为养猪,日子越过越好。
借钱那些人有的是理由拒绝还钱。
老爹要是堵在人家家门口要钱,搞不好就会被戴上一顶为富不仁的帽子。
时间一长,那些借出去的钱就会变成一笔糊涂账,彻底被那些借钱的人给吞了。
如今陈伟南用家里的钱买了红砖,准备盖房子,不仅掏空了家底儿,甚至还要为了盖房子而去借钱,大家再想问老爹这个大怨种借钱就没理由了。
老爹拒绝起来也名正言顺,不会落下一个不好名声,毕竟家里确实没钱了。
等看热闹的邻居散去,老爹陈建军脸上的笑容才慢慢消失。
回到屋子就朝陈伟南道:“儿子……”
“你打算盖房子的这个想法还真不错。”
“前两天上工就有人跟我打听借钱的事儿,被我以家里存款有用给暂时糊弄过去。”
“刚刚看了我们买回来的红砖,知道我们要盖房子,甚至还要借钱盖房子,那几个想要跟我借钱的邻居脸都被气红了。”
“咱们生产队喜欢偷奸耍滑,不劳而获人还是太多了。”
“要不是上工就有个保底工分,那些人早就饿死了。”
陈伟南跟着接话:“爹……”
“保底工分虽然让他们在生产队不至于饿肚子,但也害了他们。”
“让他们养成了偷懒也能吃饱肚子的习惯。”
“万一将来政策变了,没了保底工分,那些人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