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时候?”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恍然大悟的神色。他们竟忘了北疆最致命的“杀手”——寒冬。
再过一段时间,草原便会迎来断崖式降温,风雪说来就来,寻常盔甲与单衣根本扛不住零下几十度的严寒。
届时,别说主动进攻,连驻守都成问题。
北方士兵或许还能靠常年耐寒的体质撑一撑,南方调来的士兵怕是会成片冻死。
“原来如此!臣倒是忽略了这关键!” 罗艺拍了拍额头,语气中满是庆幸。
难怪陛下从一开始就没与突厥死磕,原来早算到了这一点,自己还是有些太草率,忘记了这一点。
不过这也提醒了他一件事,留给大隋出手的时间不多了。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语气郑重:“陛下,臣犬子罗成,愿领先锋之职,为征讨高句丽撕开第一道防线!”
这话一出,殿内众人眼神都变了,变得炙热无比。
谁都清楚,陛下此次亲征,明着是应对突厥,实则是剑指高句丽,而且是冲着灭国之战去的。
而灭国之战的先锋,意味着先登之功,这份功劳足以让罗成从将门子弟一跃成为灭国功臣,甚至能为罗家挣下世袭爵位的资本。
这个功劳绝不能错过!
自家儿子脸皮薄,不好意思主动开口,他这个做父亲的,必须为儿子抢下这机会。
他下意识看了看一旁的李元霸与沈光,不禁是撇了撇嘴。
前者傻乎乎地摸着锤子,对先锋之职毫无兴趣;后者则一副事不关己的咸鱼模样,仿佛再大的功劳也入不了他的眼。
他暗自吐槽:这般不上进,一辈子都吃不了四个菜。
“陛下!臣之子薛万钧,也愿为先锋!” 薛世雄反应极快,几乎是罗艺话音刚落,便抢着开口。
他心中暗骂罗艺这个老狐狸,竟这么快就摸清了陛下的心思。
眼下窦建德、李景等老将还在辽东那边,根本没法子过来。若不抓紧开口,等他们加入争夺,自家儿子就没机会了。
功劳就这么多,先下手才能抢占先机。
看着两人急不可耐的模样,杨倓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位将军放心,朕向来赏罚分明,有功者绝不会被亏待。
罗成、薛万钧,还有其他有能力的年轻将领,都有机会建功立业!”
他心中门清,已有计较。
罗艺、薛世雄皆是忠心且有根基的老臣,他们的儿子若能在征讨高句丽中立功,既能让将门子弟与皇权更紧密绑定,又能制衡窦建德等降将的势力。
这种资源倾斜,是稳固军心、平衡朝堂的必要手段。
“走,随朕去看看边关的士兵。”
搞定了将领的立功诉求,杨倓将目光投向了军营。
边关士兵是大隋的第一道屏障,他们常年驻守在风沙弥漫的边境,既要抵御突厥的骚扰,又要承受严寒与孤寂,是最辛苦也最值得尊重的人。
更重要的是,掌控了士兵,就能掌控边关,才算真正掌控了军队,这比拉拢几个将领靠谱得多。
“臣这就去安排!” 罗成闻言,眼中闪过兴奋,连忙躬身退下。
此前得知陛下要来,他们已提前集结了军队,不过一下子检阅十万大军,还是需要准备一下。
这是一个机会,只要表现得好,在陛下面前露了脸,那可就是要一步登天了。
......
边关军营,校场之上。
“陛下要来看我们?”
当士兵们从校尉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时,先是满脸错愕,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以往来军营的官员,要么是考核将领,要么是核查粮草,从未有人真正关注他们这些小兵。
如今九五之尊的皇帝,竟特意来看他们,这简直是天大的恩典,让他们无比的感动。
“陛下可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兵激动地拍着胸脯,“先前欠了半年的军饷,是陛下登基后第一时间补齐的。家里的补贴、军中的优待,哪一样不是陛下特批的福利?”
“还有我家!”
一个年轻士兵接话,眼中满是感激道:“我娘给我写信说,上个月我弟弟得了急病,家里没壮丁干活,是县衙的人带着人去帮忙收割庄稼,还送了药材。说是陛下下了旨,要优待士兵家属!”
“历朝历代,哪有这般重视士兵的皇帝?”
“以前当兵,是被逼无奈,怕的是战死沙场无人知。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固定军饷,立了功还能拿赏赐、封官爵,连家人都能跟着享福!”
“陛下来看我们,就是把我们当‘自己人’!这辈子能跟着这样的陛下打仗,值了!”
士兵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中满是对杨倓的感激与敬重。他们迅速整理盔甲,列成整齐的方阵,目光紧紧盯着校场入口,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们要把最精神、最勇猛的一面,展现在陛下面前。
远处,杨倓身着龙袍,在众将的簇拥下走来。当士兵们看到那抹明黄身影时,压抑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
“恭迎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如同惊雷,震得地面微微发颤。士兵们昂首挺胸,手中的长枪斜指天空,盔甲反射着阳光,连成一片耀眼的寒光。
他们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恨不得立刻请战,为陛下冲锋陷阵。
杨倓站在校场中央,看着眼前这群眼神炽热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荡,更是涌出万般豪情。
习惯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此刻面对这份纯粹的信任与忠诚,他竟有种想要仰天长啸的冲动。
这才是大隋的根基!这才是帝王最坚实的依靠!
杨倓缓缓走上前,伸手拍了拍身边一个年轻士兵的肩膀。那士兵身体紧绷,却努力克制着激动,眼神中满是被陛下认可的荣幸。
他倔强地直起身体,不想要在陛下眼前丢脸。
“好兵啊!”
看到这一幕,杨倓默默点头。
一将功成万骨枯,可史书只会记载名将的功绩,却忘了这些无名的枯骨。
他们是军队的血肉,是战争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