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木然的坐回了虎皮大椅上,一时心中思绪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如今大周已经兵临城下,不日便会攻城,他这个时候想要支援,或者集结兵马抵抗,已是来不及了。
不过脱脱终究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沉吟片刻之后,便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北元都城和林,请求支援。
而后下令,让燕云各州,都严防死守,无论花费多大代价,都要拖延大周朝军队的攻势。
同时,脱脱又下令,点齐上京城中的兵马,只留了一万人,让自己的长子哈喇章,镇守上京,以防不测。
而他自己,则是率领了二十万北元铁骑,从上京城南下,驰援燕云。
……
此时,徐德已经等到了水陆大军集结完整,同时开始分兵进攻保定府,瀛州,以及莫州。
徐德的作战计划很简单,便是让大军快。
只有快,才能让北元的大军在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拿下燕云。
尤其是这首战,更是要快中之快,如此,方能振奋军心。
是以,徐德直接派出了麾下的精锐,分兵三路,展开了围城攻击。
徐德让常燕率领十万禁军兵马,袭取莫州,并为了鼓舞其士气,让常燕立下了军令状。
常燕也明白徐德的用意,是以没有丝毫怨言的立了军令状,并传檄三军,让所有士兵看见。
事实证明,常燕的这个举动收获不错,他率领的这十万捧日禁军,当年在人妖一战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士兵普遍都有个心态,连妖族他们都打过了,难道还怕区区北元的兵卒?
大家都有血有肉,挨上一刀不是残就是死,谁怕谁?
何况,如今的捧日军,更加不同了,军饷比其他禁军都多一些,这也是为什么会成为精锐的关键。
而徐德将这样一支精锐,直接交给了常燕一半,可见对他的信任。
常燕也不负众望,在麾下的将士们,进行了一番训话之后,便带着大军出发了。
“将士们,这一战,我们必胜,朝廷养了我们那么多年,也时候该收复,那本来就属于我们中原的土地!”
“北方的鞑子们,向来就不视我们汉民为人,数千年来,数次入侵我们中原,杀了不知多少人。”
“现在,也是时候向他们讨回利息了,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天道循环,鞑子与我们的仇恨,也是该让我们报了!”
这一番话,说的麾下将士,各个都嗷嗷乱叫,格外卖力!
自唐末以来,汉民受尽了北方蛮夷的欺压,又有靖康之耻等事迹。
汉民对北元的仇恨,早已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只带了七天的干粮,便往北而上,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莫州。
与此同时,徐德这边,也对瀛州发起了总攻,他直接用大量厢军,将瀛洲城围了起来。
瀛州城地处平原,没有天险可守,面对密密麻麻的大周士兵,只能干瞪眼。
瀛洲城的北元守将,心都凉了半截,大周的军队单就这么围着,甚至都不用进攻,瀛洲城都支撑不了半个月。
城中的兵马,只有一万余人,粮草更是只能支撑半个月。
关键是,城池被围,水源也被切断了,城中有限的几口井,根本不足够让这么多人饮用。
何况,城中还有数万百姓。
面对这个危机,北元的那位守将,心情大乱,他几乎只能坐以待毙。
就算是下令守城,恐怕还没有等到北元的援军到来,瀛洲城都已经破了几十次了。
于是,这名守将立刻做下了一个令他后悔终生的决定,那就是开城投降。
面对这个情况,徐德并不意外,因为这个北元守将,其实是汉民。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位守将还有心向大周之心,只是对于一国边境的大多数将领来说,在明知不可敌的情况下,投降就是保存自己最好的选择。
他赌徐德为了自己的名声,以及大周的名声,不会杀了他。
不过,事实证明,他想错了。
在这守将开城投降之后,徐德立刻缴获了城中兵马的武器和盔甲。
然后将这些士兵全部围在了一起,展开了一轮屠杀!
瀛州守将看到这一幕,脸都绿了,慌张的向徐德怒吼道:“徐德,你这么做,就不怕遭天谴吗?”
徐德只是微微一笑,说道:“怕,当然怕,怎么会不怕呢?不过,那是老天爷的事,就不劳你费心了。”
然后就一刀砍了这位瀛州守将,至死他都没有瞑目。
瀛州城的所有士兵,都被徐德坑杀。
徐德的目的很简单,他认为,这是大周朝收取燕云的第一战,他需要这些北元士兵的血祭旗,以激发他们心中的血性!
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至于这件事会不会传出去,影响他自己和大周的声誉,徐德并未在意,或者说,他认为这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他派人把守了瀛州之后,向城中的百姓传达了大周的政策,以安抚百姓。
这些百姓,本来看到大周的军队,竟然如此残暴血腥,只恨自己不等长翅膀逃走,心中无比惊恐。
然而大周的政策,却让他们的观念,都被刷新了。
那些大周的军队,竟然没有一个人掠夺百姓的财富,连门槛都没有踏过。
要知道,这在以往,只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这些边境之地的百姓,根本都不能算做人命,被士兵任意践踏,烧杀抢掠,不过是家常便饭。
这让他们很是震惊,没想到大周的军队,竟然这么仁慈。
一经打听,这才知道,原来徐德在出征前,就已经下令,谁敢对百姓出手,无论是什么身份,便先斩后奏,然后禀明陛下,诛灭九族。
瀛洲城内的百姓,听说这事以后,都非常感动。
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一支军队,把他们当人看了。
于是,这些百姓纷纷倾心归附,还给大周的军队带路,指出瀛洲城内,北元在这里留下的财富,粮仓,武库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