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此刻的灾厄身躯痉挛、体型扭曲,好像一个随时都有可能消散的、实际上并没有本体存在的投影。
但留给姜潮和韩若冰的进攻时间,实际上并不算过于充裕。
因为从“山神”正在不停稳定的形体,还有它越来越大、愈来愈剧烈的挣扎幅度与力度来看,缚影之钉所能够提供的控制效果,显然正在飞速减弱,已经无法持续太长时间了......
其中有一枚铁钉,甚至已经隐隐出现了松动,好像随时都有可能从影子中崩脱而出,就是有关于此最有力的一点象征与证明——
早在出发前,姜潮就已经从张楠那里得知,缚影之钉只有在全体都处于目标的阴影中时,才能够百分之百地发挥出应有效力。
一旦其中一钉被目标强行挣脱,其余三钉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彻底失效。
眼看着灾厄,随时都有摆脱黑钉束缚的可能,姜潮和韩若冰又怎么可能会白白浪费,张楠下了极大血本才得以创造出的宝贵时机。
要知道,d级非凡物品虽然可以被“多次使用”,某些较为特殊的存在,甚至还有更久的“保质期”,但终归还是有使用次数限制的。
而且,若是保养不当,或是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到了破坏,还会进一步减少其有效次数。
也就是说,每动用一次这种级别的非凡物品,耗费的都不仅仅只有激活它们的精神力......还有实实在在的、白花花的功勋点。
当然,相比于此,更加令姜潮感到担心的一点,还是伴随着钉身的每一次震颤,张楠那早已布满了细密汗珠的俏脸,都会流露出极为痛苦的神情......
这显然意味着,灾厄的每一次挣扎,都会让张楠承受远比针扎要强烈上无数倍的刺痛。
好在趁着灾厄被缚影之钉限制住行动的间隙,早已发动了“青铜御座”、获得了更强杀伤力的姜潮,已经用他那暴涨了两倍都不止的、肌肉虬结到极为夸张程度的手臂,紧紧握着因为得到了巨量精神力加持,而光芒大盛的狄克推多与凯撒,围绕着灾厄的身体进行了最少十数次斩击。
这一番操作下来,姜潮终于成功破开了,笼罩在灾厄体表的猩红薄膜,并且将它身上那些状若鳞甲的血肉防护层,给大力切割得七零八落。
与此同时,已经平复了体内的精神乱流、恢复了足量精神力的韩若冰,也顺利完成了蓄力。
一柄宽约两米、长约3米、通体散发着冰蓝幽芒的精神巨剑,赫然浮现于灾厄周遭,瞬间就在它的身躯上开了个大洞。
即便这柄巨剑是一种精神攻击手段,而非是韩若冰具现化出的精神武器,因而可以直接于目标附近凝聚成型。
可单论敌我防御力来看,若是没有张楠提供控制、为韩若冰争取到了蓄力所需的足够时间,而且姜潮也已经事先破开灾厄的精神防御、切开了它的血肉鳞甲,韩若冰绝对很难能够办到,成功轰碎这只灾厄的半个身躯。
战斗进行到这里,之所以可以如此顺利,无疑得益于三人已经拥有了一定默契,并且阵容搭配十分合理。
若是这“铁三角”中少了任意一角,显然都会像是四根中缺了一根的“缚影之钉”一样,变得不再牢固可靠。
眼见散发着暗红色光芒、内部好像缠绕有无数细密血丝、估摸着有篮球大小的黑曜之晶,已经毫无遮掩地暴露在了,灾厄身躯中央那被精神巨剑轰出来的大洞里,韩若冰立刻冲着姜潮大声喊道:
“快,静滞晶柩!”
像是这种神情激动、大吼大叫的模样,可是很少会出现在这冰块男身上的。
这倒是也怪不得韩若冰不够淡定,而是眼看着绝佳的收容时机,就这么明晃晃地摆在了眼前,搁谁谁能不激动?
只要搞定了那颗小石头,他们就算是度过最大的危机了!
之所以要让姜潮动手,是因为在韩若冰看来,自己和张楠固然可以将静滞晶柩,较为精准地投掷到灾厄的黑曜之晶附近,但难免还是有失手的可能性。
像是这等关乎生死的大事,可不像是套圈游戏一样,投丢了也就投丢了,而是必须要把所有意外都考虑在内、容不得出现任何闪失的。
更何况,投掷静滞晶柩这一过程,本身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这很有可能会留给灾厄作出反应、反制他们的空当,进一步加大意外产生的可能性。
所以,尽管韩若冰明知,将此事交由姜潮,很有可能会导致姜潮露出破绽、遭到同样极其擅长近战的对方猛烈反扑,他也不得不如此安排——
最危险、最困难、最重要的工作,往往都是交由执剑者们去做的......
毕竟他们不仅是同级别超凡者中,“战力最强”的存在,同时也总是团队里,最接近受刑者、灾厄与死亡的那一个。
早就认清自己职责的姜潮,又哪里用得着韩若冰去出言提醒、下达命令。
几乎是在精神巨剑洞开灾厄身躯、黑曜之晶出现于自己视线中的一刹那,姜潮就已经取出了静滞晶柩,并且完成了激活。
在众人复杂目光的注视下,那原先只有面包大小的扁片,瞬间就迎风飞涨到了有水果箱大小。
饶是山神的黑曜之晶体型远超同类,尺寸暴增后的静滞晶柩,绝对也足以轻松容纳下它。
眼见一股幽蓝风暴,已经自静滞晶柩中枢生成,并且开始拉扯着那内部映有无数血丝、外部萦绕猩红光芒的晶石,朝向自己内部而去,作为“第一观察者”的姜潮,心底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狂喜之情。
因为如果能够按照这种趋势进展下去,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圆满完成收容工作了。
说实话,姜潮还真是没有料想到,这在先前的他们看来困难重重、凶险无比的任务,到头来竟是进行得这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