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大都督府。
赵暮云仔细审阅着沈千传回的协议草案,目光锐利。
草案核心包括:
双方立即停火,以现有实际控制线为界;
李金刚只承认赵暮云的大都督府在现有控制区内的一切权力,并授权其全力抗击北狄。
但对于胤昭这个皇帝以及小晋王府的存在,只字不提。
李金刚严令约束剑南道杨超,不得有任何挑衅行为;双方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共同应对北狄;李虎之事暂缓,待抗狄形势稳定后再议。
“虽不尽如人意,但大势如此,只能如此了。”
赵暮云放下草案,对范南等人道,“我们大胤朝廷不需要李金刚的承认,这些也无关紧要了。当务之急,是稳住河东。恩师!”
“在!”范南微微躬身。
“请您代表我,即刻前往风陵渡,与李金刚的代表正式签署此协议。”
“记住,姿态要有,如今是我们帮他们稳住侧翼!但也要给他们留些体面,毕竟,抗狄的正面战场,还需他们出力。”赵暮云叮嘱道。
“明白。”范南沉稳应下。
......
洛阳,皇宫。
李金刚看着冯亮呈上的草案,脸色变幻不定,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拟旨吧……用印。冯亮,你亲自去一趟风陵渡,代表朕,与那赵暮云的代表,将此协议签了。务必…务必促成此事,确保河东能在北线顶住!”
“臣遵旨!”
冯亮心中亦是复杂,但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气。
这或许是当前绝境中,唯一可行的出路了。
数日后,风陵渡,“望河居”。
气氛与之前几次秘密接触截然不同。
客栈内外戒备森严,双方精锐护卫肃立.
虽依旧眼神警惕地打量着对方,但那股剑拔弩张的杀气已然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而联合的氛围。
二楼主雅间内,香案已然设下。
大胤大都督府长史范南,与大奉右相冯亮,终于面对面坐下。
两人虽代表不同势力,但此刻目标一致。
没有过多的寒暄,双方确认了最终协议文本。
文本用词经过反复斟酌,既照顾了大奉的体面,也明确了河东大都督府的实际权力和共同抗狄的责任。
“冯相,请。”
范南将毛笔蘸满墨汁,递了过去。
冯亮深吸一口气,接过笔,在协议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大奉皇帝赐予的临时全权印信。
随后,范南也代表赵暮云签章用印。
当两份文书交换,各自收起的那一刻,标志着原本兵戎相见的双方,在强大的外部威胁下,暂时结成了同盟。
“为表诚意,”范南率先开口,“我大都督府已下令,即刻释放第三批两百名俘虏的西京之战中俘获的官兵,他们可随冯相一同返回洛阳。”
冯亮点头:“我们亦会即刻下令,开放龙门关与陕州通道,第一批三万石军粮已从京城起运,不日即可经陕州北上。”
“至于剑南道……陛下已严旨申斥杨超,若其再敢妄动,视同叛国!”
协议签署的消息,并未刻意隐瞒,反而由双方共同派出快马,沿着官道、通过驿站,以最快的速度向四方传播。
很快,“大奉与河东大都督府携手共抗北狄”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大河两岸,乃至更远的地方。
这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备受北狄兵锋威胁的百姓和士卒看到了一丝希望。
同时也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原本就暗流汹涌的局势中,激起了更多的涟漪。
西京与京城这中原两大势力,开始围绕着“抗狄”这个共同目标,艰难地调整着方向。
尽管彼此间仍有深深的猜忌和不信任,但北狄的狼烟,迫使它们将刀刃暂时一致对外。
风陵渡的盟约,在血与火的逼迫下,终于达成。
然而,协议的墨迹未干,北狄的铁蹄依旧在河北和燕云大地轰鸣,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份脆弱的联盟,能否经受住战火的锤炼,无人可知。
但至少,在中原大地上,抵抗外侮的旗帜,被再次合力举起。
......
数日后!
京城,紫微宫。
李金刚于朝会之上,力排众议,正式颁布诏令:
“任牛德胜为右路元帅,马宗亮为左路元帅,各领精兵五万!”
“即刻开赴河北,于相州、魏州一线,与兀术主力决战,解围李彪和李豹部!”
“务必阻敌于大河之北,卫我神都,扬我国威!”
诏令一下,洛阳城外顿时营垒连绵,旌旗蔽日。
牛德胜性烈如火,接到任命后立刻点齐本部兵马,率先拔营北进。
马宗亮则更为持重,一边整军,一边派出大量斥候,仔细探查北狄动向。
十万大军再次倾巢而出,足见李金刚要打赢这场会战的决心。
与此同时。
西京,大都督府。
韩忠、林丰两人早已快马赶来。小晋王胤稷与周弘护送胤昭还在麟州,不日抵达。
赵暮云的部署则更为精炼且目标明确。
“韩忠!”赵暮云声音沉稳。
“末将在!”韩忠踏步出列。
“升你为河东节度使,总督河东一切军政要务!田庆、钟猛、萧彻云、张焕、王贲诸将为你节制。”
“云、胜、丰三州乃我北疆门户,尤其云州,绝不容有失!萧彻云将军已在潞州血战阻敌,你需统筹河东全局,确保河东稳固!”
“末将必不负大都督重托!”
韩忠单膝跪地,声音铿锵。
他深知河东是赵暮云的根基,决不能有失。
“范南,辅佐小晋王,坐镇西京,总揽政务、后勤,确保前线无虞。”
“属下领命。”
“林丰,西京东面和南面的防务全权交于你!龙门关的要害,你应该知道。”
林丰:“属下明白!”
虽然已经和李金刚达成合作,防人之心不可无。
特别是剑南道的杨超以及不甘寂寞的杨岩。
随后,赵暮云目光扫过麾下诸多悍将,“武尚志、郭洛、慕容春华、纳木措!”
“末将在!”
四位骑兵将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这包含慕容部、乌丸和羌戎的七千骑兵是赵暮云的核心机动力量,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奚胜!”
“末将在!”陌刀营校尉奚胜如山岳般屹立。
“柳毅!”
“末将在!”神机营校尉柳毅眼神锐利。
“唐延海!”
“末将在!”斥候营校尉唐延海身形精干,面无表情,脸上的刀疤阴冷。
“尔等三部,与我中军整合为一,由我亲自统领。”
“我军目标,非正面迎击兀术,而是自河东出井陉,深入河北,奔袭鞑子后方,断其粮道,扰其腹地,最终目标——直捣幽燕,收复故土!”
此战略大胆至极,堪称孤军深入,虎口拔牙。
而以上这些兵马,除了赵暮云本人,谁来统领都不合适。
众将皆知赵暮云用兵向来出其不意,且对收复燕云十六州有着执念,无不热血沸腾,齐声吼道:
“愿随大都督,收复燕云,扬我军威!”
“此外!”赵暮云看向范南,“立刻派人,以最快速度前往黑独山,换回裴伦尚书来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