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下官可是朝廷钦封的正三品封疆!若是李公有旨意拿我,那就请拿出来!”
但很快,按察使脸上看见锦衣卫所引起的紧张,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想起来黄子澄寄来的书信了。
这次李暄回西安,只是回乡,没带来朝廷的任何旨意,更不要说拿一个正三品的封疆大吏。
换句话说。
李暄不敢拿他!
不然就是谋逆!
谋逆是什么大罪?
杀头的罪过!
即便李暄一人肩挑三公之二,太师太傅!
也逃不过被杀!
他敢吗?
就算敢!
可陈老三也就是一介草民而已,为了一介草民,不惜冒着杀头的罪过来杀自己这个正三品的按察使!
什么疯子才会这样选。
放下心后,按察使也不再惧怕和李暄对视,迎着他的冷漠目光就回击过去。
半晌。
看李暄不说话,按察使心里终于是彻底放松,嗤笑了一声:“那看来李公是没有旨意了,好!那下官这可就走了!”
“你走不了。”
然而没等他有所动作,李暄冷冰冰的声音就再度响起。
按察使跟着紧张起来,错愕的看着李暄:“没有旨意,李公难道还想强留下官在这不成!?”
听见他的这话后,跟他一起来的陕西布政使,还有陕西都指挥使。
包括赵守信这个西安知府,西安下辖六州三十县的僚属,都一同紧张起来。
他们看不透李暄心里的想法。
但却只求!
李暄可千万别这么干。
没有旨意,要强留按察使在这,一旦被弹劾,那可就是大罪!
“我不是要强留你。”
好在很快,他们就看到李暄说没有这个意思,这才没那么紧张了。
按察使也松了一口气。
万幸李暄还是没有那么胆大妄为。
不敢在没有旨意的情况下,拘押一个正三品的封疆。
然而李暄似乎是在和他们开玩笑。
下一息。
下一句话,就像是寒风,吹得包括按察使在内,在场所有人脊背发凉。
“因为,本太师要在这,杀了你。”
整个槐树村广场,在李暄这句话后,温度急转直下。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暄竟然会说出来这么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没有旨意!
要杀!
一个正三品的封疆!?
按察使在确定没有听错李暄说的后,眼睛顷刻间就瞪到最大!
不可置信的回视李暄:
“杀...杀我!!?”
“大人!?”
按察使刚说完,就听到李暄背后忽然有人大喊他,于是目光越过李暄,看了过去。
所有人也都一起看了过去,好奇这时来的人是谁。
当看到来人后。
不少人都是一副好奇的反应。
但唯有按察使!
脑子却嗡的一下!
像是要炸开!
他认出来李暄背后喊他的人了!
来的人,赫然就是当初杀陈老三时,带路的长安县丞!
只不过现在这个长安县丞,看着已经没了精气神,眼窝深陷,眼眶发青,跟具活尸一样。
“大人。”
长安县丞到了,又怯懦小声叫了一句。
按察使听起来,却像是惊雷炸在耳朵边一样,更加惊慌。
杀陈老三时的一幕幕立刻就从脑海里浮现出来。
惊慌失措下,急忙将目光转向李暄:“李公!他可是吏部委任的官员!你竟然敢对他用刑!?”
李暄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眼神冷漠道:“一个堂堂的正三品封疆大吏,竟然认识下面一个区区八品的县丞。”
“看来,当初找他的那两个人里,有一个就是你。”
这种莫名其妙的话,让一同来槐树村的布政使,都指挥使又把目光转向按察使,想知道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赵守信和僚属,还有槐树村的村民,也都朝按察使看过来了。
甚至就是长安县丞,都目光灼灼的看着按察使。
他没想到!
李暄竟然真把按察使给叫来了!
而这边。
处于众矢之的的按察使,如芒在背,一张脸越来越白,额头上的冷汗也越来越多!
脑子飞速运转,想着如何开脱。
但李暄没打算再给他什么解释的机会,果断直接的问起:“指使你的是黄子澄,还是齐泰,或者方孝孺?”
问这些话时,李暄发现按察使只是对黄子澄的名字,有了一些反应。
得到这个答案后。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
李暄竟然又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多问了一句。
“那有没有。”
“朱允炆。”
轰!
很晴朗的天气,但不知道怎么的,所有人却好像听见了炸雷的轰响。
几十道目光倏的就朝向了李暄!
这目光里有陕西正二品的布政使,有正二品的都指挥使。
不可置信。
震惊!
恐慌!
当然,目光里就更不会缺了知道所有真相的按察使!
他没想到李暄的胆子,竟然大到了这种地步!
竟然敢牵扯上皇家!
“没有!!”
哪怕只是想一想,按察使都吓的浑身发冷,下意识就恐慌的大喊:
“只有黄公!下官只是接到黄公的书信和指示!这才来杀了陈老三!”
一句话飞速的被惊吓到极致的他,救命一样的喊出来。
说完后,按察使才意识到他竟然亲自把刀,递给了李暄!
这一刻!
在来自四面八方,震惊,诧异,很多种不一的注视下。
按察使彻底没了力气,一屁股跌坐到地上。
如果李暄没有说出来那个石破天惊,听着都让人心惊胆战的名字。
即便见到长安县丞,有这个人证。
按察使都自信可以抵死不认账。
但现在。
什么都晚了。
“有何为证。”
按察使看到面前停住李暄的黑缎朝靴,还有他的问题。
立刻惊慌失措的伸手在官袍里,掏出来两封书信,又换了跪姿,双手奉上:
“下官这里有两封书信!第二封,是黄公的亲笔,还用了印!”
“哦?”
李暄没想到这证据,竟然这么铁!?
他奇怪的接过来,又问:
“既然是这种事,他怎么还敢亲笔,还敢用印?”
“是下官。”按察使现在老实了,他和李暄之间的胆量差距,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平。
李暄敢当众直呼朱允炆名讳。
而他!
打死他也不敢。
“是下官要求的,陈老三涉及秦王,黄公第一封信一再提醒事情严重,必须让我亲自动手,不留下蛛丝马迹。”
“下官唯恐黄公卸磨杀驴,便在回信里侧面提醒了一下。”
“这才有了第二封,黄公亲笔,并且还用了印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