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福西元帅的命令掷地有声,但具体如何获取罗门新式武装的核心数据,却不是一道命令就能简单解决。
这牵扯到情报渗透、技术分析、甚至可能是特殊行动,远非单纯的军事系统能够独立完成,必然需要协约联合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
指挥中心内的会议已然结束,军官们带着沉甸甸的心事,三三两两地散去。
然而,仍有不少人选择留下,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在仍在播放的魔导投影板上。
艾伦的战斗画面,这些是他们目前唯一能直观感受“银翼凶星”恐怖战力的珍贵记录。
尽管画面质量堪忧,充斥着雪花点与失真,许多片段甚至是依靠静态照片和幸存者口述勉强拼凑而成,但这并未削减其带来的震撼。
几个关键的战斗节点,画面相对清晰一些,足以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军官们脊背发凉。
例如,“银翼”在力敌协约AcE中队之后,那恐怖的魔力储量,竟还能支撑他施展出覆盖范围惊人的超大型战略级魔法。
又如,在与AcE魔导士近距离缠斗中,那些匪夷所思的规避动作,与其说是战斗技巧,不如说更像一种……充满死亡气息的舞蹈。
“这……这是什么动作?是在跳舞吗?”一名年轻参谋下意识地喃喃,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
旁边一位资深军官眉头紧锁:“你看他闪避弹道的轨迹,隐约有卢卡斯阁下‘风语者’机动的影子,但更加简洁,更加……不讲道理。难道是被他偷学了,还改进了?”
“你们注意到没有?我们所有的锁定射击,无论弹道如何预判,都像打在幻影上一样,完全无法命中!”
“还有,他的机体动作,明明快到极致,却总给人一种……微妙的滞涩感,就像画面掉帧,不,应该说是他预判了我们的预判,故意卖出的破绽,引诱我们攻击后再进行规避?”
另一名技术军官扶了扶眼镜,镜片下的双眼闪烁着惊疑不定的光芒,“无论是强效拘束型术式,还是大范围限制型术式,对他似乎都效果甚微,几乎是瞬间就被抵消或挣脱。”
“这份魔力抗性与操控精度……除了传说中那位‘诗人’阁下,恐怕无人能出其右了。”
“不,”先前那位资深军官立刻反驳,“‘诗人’是以庞大魔力量着称,但在魔力运用的精细化操作和战斗直觉上,恐怕……这位‘银翼’还要更胜一筹。”
当画面播放到艾伦咏唱某个高阶攻击魔法的片段时,尽管只有短短数秒,且声音嘈杂,但那独特的魔力波动和术式结构,还是让在场的魔法顾问们脸色骤变。
明明是一台以近战格斗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特化型魔导装甲,为何能如此娴熟且快速地构建如此复杂强大的攻击魔法?
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对魔导士战斗体系的认知。
“必须想办法打断他的施法前摇,”有人声音干涩地提出,“一旦让他成功释放那种级别的魔法,后果不堪设想。”
人群中,卢卡斯·兰德尔的视线,如同被磁石牢牢吸附,钉死在那闪烁不定的光影之上。
每一帧画面,每一个动作,都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拆解、对比。
那鬼魅般的身法,那匪夷所思的规避,曾几何时,他以为自己的“风暴剑”已是风系术式改良后的代表,此刻看来……
他甚至能从那模糊的银色残影中,捕捉到一丝自己战斗风格的影子,却又截然不同,更加……原始,更加致命。
巴斯蒂安少校悄无声息地递过一份厚实的影印文件,里面是关于“银翼凶星”的所有已知情报和战斗数据分析。
卢卡斯接过,指尖有些发凉。
他没有道谢,只是点了点头,脚步带着几分不自觉的沉重,离开了会议室。背影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萧索。看来他得去好好苦修一下,顺便再更新一下机体了。
与此同时,遥远的罗门帝国首都——普罗马克。
帝国军大学,庄严肃穆的审议会场内。
“现在开始帝国军大学选拔,再番审议会议。”
随着宣告声落下,会场内数百道目光齐刷刷投向主席台。
埃里希·冯·鲁登德夫少将,帝国参谋本部副作战参谋长,此刻正襟危坐,神情严肃地翻阅着手中厚厚一叠入选候补名单。
他的目光在几个熟悉的名字上稍作停留,活跃于帝国北方战线,屡立奇功的维卡上尉;以及……新近在莱茵战场声名鹊起,以惊人战绩晋升的艾伦·路德维尔中尉。
帝国军大学,顾名思义,乃是为帝国甄选和培养未来军事中枢核心人才的最高学府。
毫不夸张地说,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员,即便并非人人都能最终佩戴上将星,但帝国军队九成以上的高级将领,都曾有幸在此深造。
其地位之尊崇,选拔之严苛,或许远超艾伦更为熟知的西点、江田岛之流。
曾有一位担任过军大学审查官的退役军官,在其回忆录中相当骄傲地写下,“吾此生最引以为傲的战果,并非某场战役的胜利,而是在军大学的审查席上,公正地选拔出了如‘老毛奇’那般照耀帝国军史的璀璨将星。”
然而,对于这份无数帝国年轻军官梦寐以求的荣誉,艾伦本人却显得兴致缺缺。
他此刻正站在审议会场厚重的橡木门外,等待着可能的传唤。
他当然明白,以他目前积累的军功和声望,拒绝这份“荣誉”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只会给他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猜忌。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在审议阶段因为某个“无伤大雅”的理由被刷下去。
这份微妙的、旁人难以理解的患得患失,清晰地写在他那张尚显稚嫩的脸上。
周围负责引导和警戒的士兵们,看到艾伦·路德维尔中尉这副模样,眼中不由流露出几分同情与更深的敬佩。
在他们看来,这位年纪轻轻便立下赫赫战功的少年军官,此刻定然是为即将面临的人生重大转折而感到紧张与忐忑。
这份“不成熟”的青涩,反而更让他们觉得真实可亲,可以理解。
艾伦自然察觉到了周遭那些混杂着善意与好奇的目光,但他早已习惯了这种“误读”。
他内心深处对这种场合的繁文缛节感到一丝不耐,甚至有些无聊,但表面上,却必须维持着一副符合大众期待的、严肃而略带紧张的神情。
这种“业务能力”,即便灵魂换了个年轻的躯壳,也未曾有丝毫退化。
或许,正是因为他这副十四岁少年的外表,才更能麻痹旁人,让人不会怀疑他那平静外表下,是相当无趣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