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乌云密布,两支钢铁巨舰群已破开浪涛 —— 美军 “卡尔文森” 号与 “艾森豪威尔” 号双航母战斗群,在全速奔袭近百小时后,分别抵达特塞拉岛以南的预定海域。
两支航母战斗群身心疲惫——这一路上不但需要高速航行,还需要大范围机动,且需要在航行中展开反潜侦查,随时应对来自于拉卡海军攻击型核潜艇的伏击。
美军这一路就像和空气斗智斗勇,每隔40分钟改变航线,让紫水晶潜艇很难提前在水下静默伏击。
飘忽不定的航线确实打消了潜艇通过卫星监视航母+守株待兔,但这也无形中增加了航母战斗群的负担。
在抵达预定区域附近后,两支航母战斗群还要完成一次对海域拉网式的反潜排查,彻底排除海域内的隐患。
“卡尔文森” 号飞行甲板上,第 17 舰载机联队的战机正密集整备:12 架 F\/A-18E\/F “超级大黄蜂” 挂载空优配置,率先起飞,前出300公里,撑起舰队外围防空网络。
2架 EA-18G “咆哮者” 电子战飞机打开雷达干扰吊舱,即随其后,对目标海域进行电子侦察,其搭载的ALq-218V战术接收机可实现全频段不间断监视,能精确识别潜艇浮出水面或通气管状态时的通讯信号特征,甚至通过长基线干涉仪对信号源进行定位。
最后起飞的是2 架 E-2c “鹰眼” 预警机——这是美军舰载机联队的标准战术,侧重舰队制空的同时,保留足够的电子侦察能力。
舰岛指挥塔内,詹姆斯中将盯着战术屏幕,指尖在 “紫水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的威胁标识上轻点:“反潜分队立即前出,必须扫清这片海域的‘水下幽灵’。”
另一侧的 “艾森豪威尔” 号接到任务指令,同样进入战备状态。
第 3 舰载机联队的 4 架 Sh-60F “海鹰” 反潜直升机率先升空,快速向目标海域飞去。
每架 “海鹰” 携带 2 枚 mK-46 轻型鱼雷与 32 枚声呐浮标,机腹的磁异探测器垂入海中,像敏锐的触角般捕捉水下金属信号。
“鹰眼 1 号,发现疑似水下噪音源,坐标北纬 **,西经 **。”
E-2c 预警机的立刻通过数据链传至所有反潜单位。
“初步判断为核动力装置特征,符合紫水晶级潜艇的声纹数据库。”
水下,2 艘 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明尼苏达” 号与 “北达科他” 号已悄然前出至战斗群前方百公里处。
艇长下令关闭主动声呐,仅依靠被动声呐监听:“紫水晶级的泵喷推进系统噪音很低,注意捕捉 15 赫兹以下的低频信号。”
艇内声呐室里,士官紧盯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形,突然抬手示意:“左舷30度,距离35公里,发现螺旋桨空化声!”
潜艇随即调整航向,鱼雷发射管缓缓注水,做好拦截准备。
“海鹰”编队则在海域上空往返巡航,每隔 10 分钟便投放一组声呐浮标,形成直径50公里的水下监听网。
“浮标 3 号传回数据,确认是紫水晶级的核反应堆冷却泵噪音!”
机组人员迅速将坐标上传至战斗群指挥中心。
“目标深度 200 米,航速8节,正试图向特塞拉岛方向规避。”
“艾森豪威尔” 号的反潜指挥官立即下达指令。
“‘海鹰’编队不要轻举妄动。小心拉卡空军偷袭。”
两个小时后,参谋向航母战斗群司令报告,“反潜任务达成,海域内已无水下威胁。”
卡尔文森号指挥室内,詹姆斯下达了作战命令。
“攻击行动开始,舰载机出击!”
随着战斗命令下达,艾森豪威尔航母率先弹射舰载机,实施第一轮攻击。
……
半个小时后,一份来自于前出预警机的情报送到艾森豪威尔航母指挥部内。
“砰!”
咖啡杯重重砸在 “艾森豪威尔” 号舰桥的海图桌上,哈尔西准将的咬牙切齿的盯着情报,唾沫星子随着怒吼喷在战术屏幕上。
“前出防空?这他妈是前出防空?055驱逐舰带两艘052、两艘 054,把防空网顶到特塞拉岛12海里外,他们是想干嘛!”
参谋官捧着刚更新的情报简报,同样皱眉不已。
情报里,“马斯喀特” 号 055 驱逐舰带领一支编队,像一把钢铁伞,稳稳罩在特塞拉岛军港前方。
更让美军心惊的是,情报显示 “马斯喀特” 号已启动远程防空导弹预热,射程覆盖半径达 200 公里防空导弹,正好卡在美军第一波的攻击航线上。
由于要摧毁港口设施,舰载机携带的大威力航弹需要靠近投放,这种重挂载的舰载机在舰队防空面前和活靶子没区别。
而使用巡航导弹攻击,等同于给港口挠痒痒,根本炸不开重防护的军港核心设施。
在这一刻,哈尔西无比痛恨修建港口的工程师——把港口重要设施修的这么坚固干嘛?
“这群混蛋……”
哈尔西撕碎港口设计图纸,凶狠的盯着航海参谋。
“我们的距离他们航母战斗群多远?”
话音未落,雷达操作员突然惊叫:“将军!预警机侦测拉卡双航母方向出现舰载机信号,至少2架预警机升空!”
此时的大西洋深处,拉卡海军 “马赫迪” 号与 “哈克公主号”
两艘戴高乐级核动力航母正呈犄角之势展开,甲板上的蒸汽弹射器冒着白汽,宛如钢铁巨兽的喘息。
“马赫迪” 号的弹射器率先启动,一架鹰隼 600 预警机拖着淡蓝色的尾焰升空 —— 这架融合了 E-2c “鹰眼” 机身性与空警 - 600 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的机型,刚爬升至 8000 米高度,机背上的旋转雷达罩便开始工作。
400公里外美军预警机的信号瞬间被捕捉,数据链同步传输至 “马斯喀特” 号的作战指挥中心。
“鹰隼 600 报告,已锁定美军第一波编队,距离特塞拉岛 320 公里,航向 270。”
“马赫迪” 号舰桥内,舰队指挥官萨利姆中将看着战术屏幕上不断刷新的空情数据,嘴角勾起冷笑。
“让阵风 m 做好起飞准备,告诉‘哈克公主号’,我们用轮班弹射,保持 防空圈完整。”
随着指令下达,“哈克公主号” 的甲板上,八架阵风 m 舰载机依次滑入弹射位,蒸汽弹射器的活塞猛地推动战机,机身在甲板尽头腾空而起,组成菱形编队,朝着美军攻击波的方向飞去。
……
“将军,拉卡阵风m编队已抵近至攻击中队180 公里,是否调整攻击航线?”
参谋官小心翼翼地问。
哈尔西盯着屏幕上那支由 055 领衔的前出舰队,又看了眼不断逼近的阵风m,一脚踹在指挥椅上。
“调整个屁!他们把防空堡垒怼到脸上,预警机又能引导防空作战,这仗还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