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村的年夜饭都偏早,家家户户争着抢着先开席,尤其是他们几个说还要来城里找玥玥,家里就早早放炮吃年夜饭。
六个人哼哧哼哧爬上宝山公园山顶凉亭,双全市的夜景尽收眼底。
如今的双全市手握红星加工厂和奇峡旅游区两张王牌,早不是刚合并时的面貌了。
原来的低矮建筑变成了一排排高楼,市里搞“亮丽工程建设”,楼宇的外型相差无几,楼宇外部还点缀了小灯。不仅如此,主街道、公园、沿河的护栏上都缠绕着小灯,今夜除夕,灯光长明,从宝山公园俯瞰,这活脱脱一座不夜城。
“看来,咱们市委领导是要把旅游城市的主旨贯彻始终了,作为文定的一份子,该为故乡出把力~”
胡中玥拿出相机,趁烟花在城市上空炸开的时候,拍下了这绝美的夜景,发到微博,还配了一副对联:“拥文定得武功是为双全,萃人杰仰地灵得其所哉。”
她的微博账号粉丝不少,此条一发,双全市夜景竟然成了同城热搜词条,甚至带动了一波春节短途旅游热。
“玥玥,你说这烟花能不能造出不一样的形状呢?比如一炸开,是‘生日快乐’四个字~”
小娟看着烟花,喃喃自语。
这话倒是提醒了胡中玥,后来的烟花越做越繁复绚烂,甚至可以和无人机联合表演,所以她不能只专注于目前的这些方向,应该要开始探索无人机技术,是时候让二姨留意一下后世无人机行业老大了。
“阿嚏!阿嚏!”
陪着爸妈守岁的姜晓芸忽然感觉鼻子痒痒的,连打了两个喷嚏。
“冷啊?”
姜父把火盆里的炭拢了拢,在周围又添了些新炭。
姜晓芸揉揉鼻子,摇头道:“不是,估计谁念叨我呢~”
姜母把门掩上,瞪了二女儿一眼,“连个对象都没有,谁念叨你?”
二女儿这死活不结婚的态度,已经成了姜母的心病,她一千次安慰自己,要看开一点,这都什么年代了,不结也没关系,反正孩子有钱,以后老了住个好点儿的养老院也行,但是又一千零一次担忧她一个人在养老院被人虐待。
姜晓芸知道老妈的心结,不敢搭腔,只能低下头撇嘴。
她这副缩头乌龟的模样更让姜母生气。他们今年之所以回到姜家村过年,是因为公爹身体不好。都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翻过年,公爹就八十四了,这一大关不知道能不能顺利过去。
他们两口子也是大半截身子埋在黄土里的人了,等他们走了,这孩子一个人怎么办呢?
姜母很想念叨几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大过年的,她懒得触那个眉头,先放过那丫头。
姜晓芸余光瞥见老妈从剑拔弩张到偃旗息鼓,悄悄松了口气。大过年的,她可不想挨骂。扛过这几天,她就去上班了,老妈也骂不着。
这次她为了姜晓丽回门特意多休了几天假,初十才复工。
姜晓丽是家中最小的那一个,也是嫁得最远的那一个,婆家的饮食习惯以及各种风俗都和这边不一样,众姐妹都担心她不适应。
姜晓丽这个年也确实过得很一般,她一点儿也不适应。
一回到方嘉老家,她就处于懵逼状态,因为完全听不懂。
方家是个挺大的家族,方嘉家里虽然相对普通,但他是这一辈中特别有出息的一个,他学历最高,工作最体面。
浙省的宗族,最为看重子孙的学业,但凡是小有名气的家族,小辈中有考上本科的都要敲锣打鼓,大办宴席,让外人知道他们的儿孙又争气了,要是有考上top2的,那更风光了。
比考上京大清大还风光的,就是方嘉这个在清大当老师的。虽然只是个讲师,但他年轻啊,熬上教授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所以,方嘉的婚事在宗族里是一件大事。
宗族里的长辈对于他娶了个外地女子不是很满意,在之后聘礼和嫁妆的问题上更是存了心结,于是这新媳妇回家过年,亲戚们表面看着一团热情,可无论在哪儿,都是方言交流,不着痕迹地把她排斥在外。
方嘉他们说的方言,姜晓丽连蒙带猜也理解不了50%,为了不出错,她只能保持微笑陪坐,最后还落了个不好相处的坏名声。
方嘉带着她给各个长辈拜年的时候,那些人明里暗里叫方嘉劝她多说话多交流,方嘉把收到的红包都交给姜晓丽的时候,提了一嘴,“老婆,婶婶们说你不怎么爱说话,不和他们交流,是不是觉得不认识不好意思说?没关系的,聊聊就熟了~”
姜晓丽无名火从心头起,冷冷地说了句:“方嘉,你知不知道交流的前提是大家在一个频道?你们的话我听都听不懂,怎么交流?他们在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我听不懂?还是说他们对我不满,所以故意这样?如果是这样,那我只有一句话送给你,婚,结了还可以离!”
方嘉也很尴尬,他回来之后一直被叔伯拉着各种应酬,把姜晓丽托付给了老妈,结果整出这档子事儿,气得老婆连离婚都说出来了,那可还行?
他哄了姜晓丽几句,跑去找他妈,质问他妈为什么不顾及儿媳妇的情况,他妈却有着另一套说辞。
“我还不是为了你好?非得取个外地的,她要是学不会老家话,宗族里很难接纳她的。我们说老家话,一是因为习惯,二是想给她一个学习的环境。你从前学英语的时候不是说了?多听多说才能学会。学我们老家话,也是一个道理嘛!”
方嘉被堵得哑口无言。他觉得老婆没错,可他妈也没错,都没错闹成这样,那只有一种情况,错的是他。
夹在老婆和老妈之间,左右为难,这让方嘉比姜晓丽更盼着离开。
正月初一他就把行李收拾好了,正月初二早上五点,他就起床准备吃食,六点钟两个人就拎着行李直奔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