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梅,抖音科技薪酬委员会主任,一个年近五十,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女人。
她执掌薪酬体系多年,行事素以严谨和铁面无私着称。
面对林帆近乎质问的目光,会议室里其他高管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
唯有胡艳梅,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她扶了扶眼镜,不疾不徐地开口,声音平稳得像是在做常规工作汇报。
“林总,关于薪酬发放日的问题,我认为目前每月十号发放上月工资的制度,是合理且合规的。在国内的同类型互联网企业中,这个发放速度已经处于中上水平,并不算晚。”
她的语气不卑不亢,条理清晰,仿佛林帆的雷霆之怒只是一阵微不足道的清风。
“不晚?”
林帆的怒火像是被这句话瞬间点燃,他猛地一拍会议桌的扶手,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坚实的红木扶手都在震颤,离得近的高管心脏都跟着漏跳了一拍。
“你的意思,是内部论坛上那几百条跟帖,上千个点赞,全都是员工吃饱了撑的,无事生非?”林帆的声音不大,但穿透力极强,每个字都像淬了冰的钢针,扎在众人心上,“还是说,胡主任你觉得,你的判断,比几百上千名一线员工的亲身感受,更准确?”
这番话可谓是诛心之论。
直接将胡艳梅摆在了员工的对立面。
胡艳梅的脸色终于微微变了变,但她依旧维持着表面的镇定,迎着林帆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林总,我理解您的想法,也尊重员工的意见。但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能被情绪化的言论左右。员工对于薪酬的期待是永无止境的,这一点,在座的各位应该比我更清楚。”
她环视一圈,继续道:“就算我们今天顶着巨大的压力,把发薪日提前到五号,要不了三个月,论坛上就会出现新的帖子,问为什么不能在当月最后一天发。如果我们真的在最后一天发了,他们又会问,为什么不能像某些外企一样,提前预支半个月的薪资。这种诉求,没有尽头。我们满足了一个,只会催生出更多、更不切实际的诉求。”
这番话一出,会议室里原本死寂的气氛顿时有了一丝松动。
不少高管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显然对胡艳梅的“员工满足论”深有同感。
他们也都处理过类似的基层问题,深知众口难调的道理。
与其开一个头,不如维持现状,起码现状是可控的。
看到众人神情的变化,林帆心中冷笑一声。
但林帆不是他们。
作为一个重生者,他深知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是人才。
而留住人才,靠的绝不仅仅是高薪,更是人性化的管理,是能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的企业文化。
发薪日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他缓缓靠在椅背上,刚才那股迫人的气势收敛了几分,取而代 ???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审视。
“各位,”他开口了,语气平静下来,“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座的,有谁需要靠每个月的工资来还房贷、还车贷、交房租的?”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在座的都是抖音科技的总监级以上高管,年薪百万只是起步,更不用说还有丰厚的期权和分红。
对他们而言,工资只是一个数字,早发几天晚发几天,对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林帆的目光扫过众人沉默的脸,继续说道:“我们不需要,但我们的员工需要。一个刚毕业,从外地来燕京打拼的年轻人,他可能租着一个月几千块的房子,背着几万块的助学贷款,每个月的工资都要掰成几瓣花。发薪日晚一天,对他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房租逾期,意味着要跟朋友开口借钱,意味着下半个月要顿顿吃泡面。这些,你们想过吗?”
他的声音不重,却像一记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站在管理的角度,思考制度的便利性、风险的可控性。但我们忘了,公司不是由制度和流程组成的,它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他们才是撑起抖音科技这座大厦的基石。如果我们连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感都无法给予,还谈什么归属感?谈什么奋斗精神?谈什么让公司成为他们的家?”
林帆顿了顿,语气变得锐利起来:“我今天把大家叫来,不是要讨论十号发薪晚不晚,而是要讨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到底想把抖音科技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是一个让员工时刻提防、处处算计的冰冷机器,还是一个能让他们安心工作、有尊严生活的温暖平台?”
一番话说完,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一次,那些高管脸上的认同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愧疚和深思。
他们被林帆的话点醒了,意识到自己确实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
人力资源主管陈芳,一个看起来很干练的职场女性,率先打破了沉默。
她叹了口气,面带难色地说道:“林总,您的理念我们非常认同。但是……提前发薪,执行层面的压力确实非常大。”
她看向林帆,苦笑道:“我们不是不想提前,是真的很难。每个月的考勤、加班统计、绩效核算、各项奖金和提成的计算……这些数据都要从各个业务部门汇总过来。尤其是绩效,它直接和工资挂钩,一个数据出错,影响的就是一大片。我们人力和财务的同事,每个月月底到下个月十号这十天,几乎都是连轴转,就这样还经常出错被投诉。如果把时间压缩到五天,出错率会成倍增加,到时候引起的麻烦,可能比晚发薪更大。”
陈芳的话让刚刚被点燃的热血又冷却了几分。
胡艳梅立刻抓住机会补充道:“陈总监说的是事实。尤其是绩效核定环节,需要各部门主管评定,然后总监审核,最后到我们薪酬委员会复核。这个流程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卡住,后面就全得等着。按照规定,绩效数据必须在发薪前五个工作日提交到我们这里,这已经是极限压缩之后的时间了。”
她的话外之音很明确:问题不在我们薪酬委员会,而在整个流程和所有业务部门。
这时,一个稍显年轻的声音响了起来,是产品部的新晋总监胡敏。
“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她小心翼翼地看了林帆一眼,见他没有反对,便继续说道,“我们能不能把流程拆分一下?比如,在月初一、二号,先把所有人的基本工资发了。这部分是固定的,不需要复杂的计算。然后等到十号,再把核算完成的绩效、奖金等浮动部分,作为第二次工资补发。这样既能解决员工的燃眉之急,也给我们留出了充足的核算时间。”
这个提议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似乎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然而,不等众人细想,运营总监顾锋就立刻摇头否决了。
“不行,绝对不行。”顾锋是个经验老到的运营人,对用户心理和员工心态都很有研究,“胡总监的想法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问题会更大。你月初只发一部分,员工的第一反应不是‘公司真好,提前给我发钱了’,而是‘公司为什么要扣我的钱?’。在他们眼里,完整的薪资才叫工资,你拆开发,就等于变相降薪。到时候论坛上就不是抱怨发薪晚了,而是质疑公司是不是资金链出了问题,要靠克扣员工的绩效来周转。这种恐慌情绪一旦蔓延,对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顾锋的话像一盆冷水,将胡敏的“奇思妙想”彻底浇灭。
会议室再次陷入了僵局。
前进的路被现实的困难堵死,后退又被林帆彻底否定。
一群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高管,此刻竟被一个小小的发薪日问题给难住了。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再次聚焦到了林帆身上。
他才是破局的关键。
林帆的指节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笃”的轻响。
他听完了所有的意见,脸上的怒气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冷静。
他看着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顾总关于员工心态的担忧,有道理。但任何改革都会有阵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胡总监的提议,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他的目光转向了胡艳梅和陈芳,这两个流程上最关键的节点人物。
“我们先抛开绩效和浮动奖金这些复杂的变量不谈,也暂时不考虑分两次发放可能带来的舆论问题。”
林帆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向问题的核心。
“我就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仅仅是发放每个员工档案里那笔固定不变的基本工资,不需要任何额外计算,从启动流程到最终款项到账,最快需要多长时间?”林帆的目光如利刃般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薪酬委员会主任胡艳梅的身上。
这个问题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剖开了陈芳和胡艳梅用“流程复杂”、“绩效核算困难”等理由堆砌起来的厚重壁垒,直指问题的最核心、最无可辩驳的一环。
发放固定薪资,没有任何变量,这纯粹考验的是行政和财务的流程效率。
胡艳梅的金丝眼镜下,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她预想过林帆会从各个角度施压,却没想到他会用这种釜底抽薪的方式,将问题简化到如此地步。
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脑中快速盘算着,试图找出一个既能搪塞过去又不会显得太无能的答案。
“林总,即便是只发放基本工资,也需要走完整个审批流程。”胡艳梅的声音不再像之前那般镇定自若,“从我们薪酬委员会发起,到各级领导审批,再到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和银行对接,这个过程……最快,也需要三个工作日。”
“三个工作日?”林帆眉毛一挑,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这个答案,既在他的意料之中,又让他感到可笑。
这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说辞,永远给自己留足余地,永远把流程的繁琐当作效率低下的挡箭牌。
没等林帆发作,一个清朗的声音从会议桌的末端响了起来。
“胡主任,我们财务部这边,可能不需要那么久。”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是财务部资金组的负责人齐亮。
他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但眼神却透着一股数字工作者特有的严谨与锐气。
齐亮扶了扶眼镜,迎着胡艳梅投来的不悦目光,不卑不亢地对林帆说道:“林总,从财务的角度来说,只要我们收到人力资源部门最终确认、并且审批完毕的薪资发放清单和指令,我们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的账务处理和银行转账操作。现在的银企直连系统非常高效,只要指令发出,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能在几小时内到账。”
一番话,清晰、干脆,没有半句废话。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齐亮的“一个工作日”,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胡艳梅刚刚说出口的“三个工作日”上。
所有人都听明白了,瓶颈根本不在财务,而是在胡艳梅和她所代表的人力资源流程上。
那多出来的两天,全是内耗在了所谓的“审批”上。
胡艳梅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她没想到财务部一个小组负责人,竟敢当着所有高管的面,公然拆她的台。
她嘴唇动了动,想反驳些什么,却发现任何辩解在“一个工作日”这个确凿的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林帆赞许地看了齐亮一眼,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
他喜欢这样敢于说实话、用事实说话的员工。
僵局被打破,但问题如何解决,又回到了原点。
就算只发基本工资很快,但绩效工资的核算问题依旧存在。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法务部总监任立贤突然开口了。
“林总,各位,我倒是有个取巧的办法,或许可以一试。”任立贤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为人圆滑,处事老练,很擅长在规则的边缘找到解决方案。
“说来听听。”林帆示意道。
任立贤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我们目前的困境是,月底统计完当月数据,再到下个月十号发薪,中间的十天核算时间不够用。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结薪日’提前呢?”
“结薪日提前?”众人有些不解。
“对。”任立贤解释道,“比如,我们把每月的薪酬计算周期,从‘当月1号到31号’,调整为‘上月26号到本月25号’。这样一来,到了25号,整个薪酬周期的所有考勤、绩效数据就已经全部截止和确定了。从26号到下个月5号,我们依然有足足十天的时间来进行核算、审批和发放。这样,我们既可以把发薪日提前到5号,满足员工的诉求,又不用压缩我们内部的核算时间,人力和财务的压力也不会增加。”
这个提议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这方法好啊!釜底抽薪!”
“确实,改变一下统计周期就行了,操作上完全可行!”
“老任脑子就是活,不愧是搞法务的,总能找到规则的漏洞。”
就连一直紧锁眉头的陈芳和胡艳梅,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松动的神情。
这个方案对她们来说,简直是完美解法,既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又没有给自己增加任何实质性的工作负担。
“取巧的办法。”林帆靠在椅背上,淡淡地评价了一句。
任立贤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讪讪笑道:“确实是取巧了些,但……也算是采纳了员工的意见,解决了问题。”
林帆的指节再次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笃”的声响。
他在思考。
任立贤的方案,本质上是一种“朝三暮四”的文字游戏,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
这与他想要推动深层次变革的初衷是相悖的。
他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优化系统、精简流程,真正实现高效运转,而不是这种绕开问题的“巧计”。
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现阶段最务实、最快见效、阻力最小的方案。
管理,有时候不仅仅是高瞻远瞩的理想主义,更是妥协与现实的艺术。
他今天已经通过强硬的态度,将“关怀员工”的理念狠狠地楔入了这群高管的脑中。
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
如果现在强行要求他们去啃“流程优化”这块硬骨头,必然会招致巨大的抵触和拖延。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想到这里,林帆心中已有了决断。
“好。”他停止了敲击,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就按任总监的方案办。从下个月开始,调整薪酬计算周期,将公司发薪日,正式提前到每月5号。”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如释重负的吐气声。
“财务部这边没问题。”齐亮立刻表态,声音洪亮,“只要人力能按时提供数据,我们保证5号准时发薪。”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胡艳梅和陈芳身上。
胡艳梅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她站起身,对林帆微微欠身:“林总,我们人力资源部坚决执行公司的决定。不过……如果要保证核算质量,我们薪酬组现在的人手,压力会非常大,我希望能补充一到两名专业的薪酬核算人员。”
她还是不忘在最后关头,为自己的部门争取利益。
林帆看了她一眼,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说道:“可以。会后你和陈总监一起,拿一份详细的人员增补方案和岗位说明给我。理由充分,我就批。”
“是,林总。”胡艳梅心中一喜,连忙坐下。
一场由内部论坛帖子引发的薪酬风波,在林帆的强力推动和巧妙妥协下,终于尘埃落定。
他既展现了雷霆手段,又表现出了从善如流的务实,恩威并施之间,无形中再次提升了自己在公司高管心中的威望。
与此同时,在燕京的另一端,双子传媒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气氛却远不如抖音科技的会议室那般明朗。
裴家姐妹正对着一份厚厚的策划书发愁。
“姐,你再看看,我觉得这个方案很有前景。”裴雯,这位年轻的董事长,指着策划书上关于“自建供应链体系”的章节,眉宇间带着一丝兴奋和急切。
裴思思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语气里充满了担忧:“小雯,这个步子迈得太大了。自建供应链,意味着我们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去建仓、去开发系统、去招募物流和采购团队。这已经超出了我们传媒公司的能力范畴了。万一失败,我们好不容易积累下的家底,可能就全赔进去了。”
这份策划书,来自一家顶尖的咨询公司,为双子传媒的未来发展规划了一个极其宏大的蓝图——从目前头部的mcN机构,转型成为集内容创作、红人电商、自有品牌与供应链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新消费集团。
蓝图很美,但实现它的第一步,就是烧钱,巨额的烧钱。
“可是不这么做,我们永远都只是给别人做嫁衣!”裴雯有些激动地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我们辛辛苦苦把主播捧红,把流量做起来,结果呢?卖的都是别人的货,最大头的利润都被品牌方和供应链赚走了。我们只能赚点坑位费和佣金,永远受制于人!”
裴思思叹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想过没有,我们对供应链一无所知,这里面的水有多深?选品、品控、仓储、物流、售后……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巨大的坑。我们现在连一个专业的采购总监都没有,怎么去跟那些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狐狸斗?”
姐妹俩的意见陷入了僵持。
裴雯有野心,有冲劲,看到了未来的天花板,想要奋力一搏,打破桎梏。
裴思思更稳重,更谨慎,她守着来之不易的家业,不愿看到妹妹因为冒进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两人争论了半个下午,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终,裴雯泄气地坐回椅子上,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烦死了!要不……我们问问林帆哥吧?他懂得多,看他怎么说。”
一提到林帆,裴思思的眼神也亮了一下,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对她们姐妹而言,林帆不仅是合作伙伴和引路人,更是无所不能的定海神针。
裴雯说干就干,立刻拨通了林帆的电话。
她将策划书的核心内容和姐妹俩的矛盾之处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一遍,满怀期待地问道:“林帆哥,你说,我们到底该不该干?”
电话那头,刚刚结束会议的林帆听完,却只是淡淡地笑了一声。
“这是你们双子传媒自己的发展战略,应该由你们自己来做决定。”
“可是我们拿不定主意啊!”裴雯急道,“你就给我们个建议嘛,你说干,我们就干!你说不干,我们就不干!”
“那如果我让你们干,最后赔光了,你是不是要来找我哭鼻子?”林帆反问道。
裴雯顿时语塞。
电话那头,林帆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小雯,思思,你们要记住,双子传媒是你们的公司。你们才是董事长和管理者。我不可能一辈子扶着你们走路。这个决策,无论是对是错,都必须由你们自己来下。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这是一个领导者最基本的素质。”
说完,林帆便以还有事为由,挂断了电话。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嘟嘟”忙音,裴雯和裴思思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茫然和无助。
林帆第一次,拒绝给她们明确的答案。
“他……他什么意思啊?”裴雯把手机往桌上一扔,气鼓鼓地说道,“让我们自己决定?这跟没说有什么区别!这么大的事,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林帆哥……或许是想锻炼我们吧。”裴思思喃喃道,但她的语气也充满了不确定。
办公室里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没有了林帆这个“标准答案”,摆在她们面前的,仿佛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前进,是万丈深渊;后退,是心有不甘。
“我不管了!想不出来了!”良久,裴雯猛地站起身,抓起自己的包,“太烦了!先放着吧!”
裴思思看着她,无奈地问:“那这份方案……就这么搁置了?”
“不然还能怎么办?”裴雯走到门口,回头看了姐姐一眼,
### 《重生之职场逆袭》
### 第535章 薪酬之事起波澜,姐妹决策遇两难
午后的阳光透过抖音科技总部的巨幅落地窗,洒在椭圆形的会议桌上,给冰冷的金属桌面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会议室内的气氛却不像阳光那般和煦,反而带着几分凝重。
林帆坐在主位上,指尖无意识地轻点着桌面,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座的各位高管。
他如今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国企的青涩新人,而是执掌着这家互联网巨头的核心人物,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数万员工和庞大的市场。
“关于薪酬委员会提交的,将公司发薪日由每月15号提前至10号的提案,大家有什么看法?”林帆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率先开口的是薪酬委员会主任胡艳梅,一位干练的职场女性:“林总,陈总,各位同仁。这个提案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提前五天发薪,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变动,但它能向全体员工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公司现金流健康,且时刻在为员工着想。这对于稳定军心、提升士气,百利而无一害。”
她话音刚落,财务部的齐亮就扶了扶眼镜,略带为难地说道:“林总,从财务角度来看,发薪日提前,意味着我们每个月的现金流规划都要做出调整。尤其是在季度末或年末,面临大额支出时,这五天的时间差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短期资金压力。”
他的话引起了小范围的附和,几位负责具体业务的高管,如胡敏和顾锋,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稳定压倒一切。
一时间,会议室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高管陈芳一直沉默不语,直到林帆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她才缓缓开口:“我认为,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财务上的那点压力,而在于我们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她看向林帆,继续道:“如果我们想让抖音科技成为行业的标杆,成为所有互联网人才向往的地方,那么这种能收拢人心的细节,就不应该用纯粹的成本来衡量。我相信,财务部有能力克服这点小困难。”
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林帆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裁决。
林帆靠向椅背,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齐亮担心的有道理,财务工作必须严谨。但陈芳说得更对,格局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果决:“钱要花在刀刃上,而我们最重要的‘刀刃’,就是我们的每一位员工。他们为公司的发展付出了智慧和汗水,我们让他们早几天拿到应得的报酬,这是理所应当的。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由薪酬委员会和人事、财务部门联合出具方案,下个月开始执行。另外,对外宣传时,可以把这个作为我们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
一锤定音。
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展现出的魄力和远见让在座众人心中一凛。
那些原先还有些犹豫的人,此刻也心悦诚服。
他们明白,林帆看到的,永远比他们更远一步。
会议结束后,林帆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助理任立贤已经泡好了茶。
他刚端起茶杯,私人手机就震动了起来。
来电显示是“裴思思”。
“喂,思思。”林帆接起电话,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了许多。
“林帆,你……在忙吗?”电话那头,裴思思的声音带着一丝犹豫。
“刚开完会,怎么了?”
“是有点事想请教你,”裴思思似乎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背景音里传来她妹妹裴雯略显急躁的声音:“姐,你直接问嘛!”
裴思思只好无奈地继续道:“是这样的,我们双子传媒这边收到了一个策划案,关于投资一部大型古装玄幻剧。制作班底很强,剧本我们看了也觉得很有潜力,但是……投资额非常巨大,几乎要押上我们公司未来两年的大部分流动资金。我和雯雯讨论了很久,还是拿不定主意。”
电话那头,裴雯抢过电话,声音清脆地补充道:“林帆哥,这项目要是成了,我们双子传媒就能一跃成为业内顶尖!可要是失败了……我们就得从头再来。你帮我们看看,这步棋到底该不该走?”
对于裴家姐妹来说,林帆不仅仅是她们事业上的引路人,更是她们最信任的“定海神针”。
这些年,双子传媒的每一次关键决策,背后几乎都有林帆的影子。
然而这一次,林帆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给出答案。
他沉默了片刻,只是淡淡地问道:“你们自己,更倾向于哪个选择?”
“我……”裴思思语塞,她倾向于稳妥,但又不想错过机会。
裴雯则坦率得多:“我想赌一把!但是姐姐担心风险。”
“双子传媒是你们一手一脚做起来的,”林帆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它未来的路,也应该由你们自己来决定。这个项目,你们比我更了解,也更有发言权。相信你们自己的判断。”
“可是……”
“没有可是。”林帆打断了她,“学会自己做决策,并且为决策负责,这才是董事长该做的事。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要对自己有信心。”
说完,他便以晚上还有饭局为由,挂断了电话。
听着手机里的忙音,裴家姐妹面面相觑。
“他……这是什么意思?”裴雯有些泄气地把策划书丢在桌上,“第一次不给我们明确意见。”
裴思思却在短暂的失落后,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她拿起那份厚厚的策划书,轻声道:“我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在逼我们真正地独立。雯雯,既然他这么说,或许说明,我们自己还没把所有问题想清楚。”
裴雯愣了一下,看着姐姐前所未有的认真神情,也冷静了下来。
她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再研究一遍!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在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前,这个方案,暂时搁置。”
姐妹俩达成一致,心中的迷茫虽未完全消散,但前行的方向却清晰了许多。
傍晚,华灯初上。
林帆驱车来到一处静谧的私人菜馆。
包厢里,他的父母江爸江妈已经在了,正和一位精神矍铄的黄老相谈甚欢。
“帆帆来了!”江妈一看到儿子,立刻起身,嗔怪道,“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你看你,又瘦了。”
“妈,我壮着呢。”林帆笑着给了母亲一个拥抱,然后转向黄老,恭敬地喊了一声:“黄老,让您久等了。”
黄老呵呵一笑,摆了摆手:“不碍事。倒是你,小林,刚处理完公司几万人的薪酬大事,又能静下心来陪我们这些老家伙吃饭,这份心性,难得啊。”
林帆心中微动,知道自己的事瞒不过这些消息通天的人物。
他谦逊地笑了笑:“都是分内之事。倒是黄老您,今天约我过来,可不只是为了吃饭这么简单吧?”
黄老端起茶杯,我这盘棋,可是摆了很久了,就缺一个像你这样,既能冲锋陷阵,又能稳坐中军的‘帅’啊……”
窗外夜色渐浓,一场关于未来的新棋局,在饭桌的谈笑风生间,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