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二日晨光未散,青州府的薄雾还凝在青石板的纹路里,整座城池便炸开了锅。

天刚蒙蒙亮,街头巷尾的茶棚酒肆就已人声鼎沸。原本要辰时才开门的“一品香”茶棚,卯时刚过就被挤得水泄不通,掌柜的踮着脚往里头瞅,只见茶客们三五一簇围作一团,手里都攥着张墨迹还带着暖意的邸报,指腹摩挲着纸面,恨不能将每个字都剜下来嚼碎了品。靠窗那张常年被说书先生占着的八仙桌旁,更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说书人李老先生刚拍响醒木,正要说那“三国群雄逐鹿”的开篇,眼角余光瞥见身旁茶客手里的邸报,话到嘴边硬生生咽了回去,握着醒木的手僵在半空,指节泛白,连唾沫星子都忘了咽——那醒木本是上好的黄杨木,被他拍了十年,边角都磨得光滑,此刻却像生了根似的,半天落不下去。

“李老,别愣着啊!快说说,这邸报上写的是真的?”有茶客急得跺脚,把手里的邸报举得高高的,纸边都被攥得起了皱。

李老先生这才回过神,伸手夺过邸报,眯着老花眼凑近了瞧。晨光透过窗棂洒在纸面上,“成王府招贤榜”五个大字苍劲有力,墨迹淋漓,仿佛还能嗅到砚台里松烟墨的清香。他逐字逐句念下去,声音从起初的迟疑渐渐变得洪亮,到后来竟拍着大腿直呼:“奇!奇哉!成王殿下这是要逆天改命啊!”

消息像长了翅膀,顺着青州府的大街小巷飞速蔓延。卖炊饼的王二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嗓子都喊哑了,却没几个人顾得上买他的热炊饼,反倒围着他打听招贤榜的消息;绣坊里的绣娘们手里捏着针线,心思却早飞到了城外的四海楼,叽叽喳喳地议论着那位传闻中行事不羁的成王;就连街角修鞋的老张头,也停下手里的活计,听着过往行人的议论,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光亮——他那苦读多年的儿子,去年落第后整日愁眉不展,这不正是机会吗?

青州最气派的四海楼前,更是人山人海。这座楼临着青州最大的青河,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楼高三层,雕梁画栋,正门上方悬挂的“四海楼”匾额是前朝大书法家亲笔所书,鎏金的字体在晨光里熠熠生辉。往日里,这里是青州富商巨贾宴饮聚会的地方,寻常百姓连门槛都不敢迈,如今却被成王府包了下来,楼前的空地上竖起了一根两丈高的朱红旗杆,杆上挂着一面明黄色的大旗,上书“成王府招贤”四个大字,迎风猎猎作响。

旗杆旁,两张巨大的黄纸用朱砂镇着,贴在紫檀木制成的牌楼上,正是那篇引得满城风雨的招贤榜。榜文墨迹未干,笔锋刚劲洒脱,字字透着一股不拘一格的豪气。不少人挤到牌楼前,踮着脚、仰着脖子,逐字逐句地读着,有人大声念了出来,声音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盖闻天下之治,在于得人;天下之才,不拘一格。今本王驻节青州,观民生疾苦,察社稷隐忧,深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特立招贤榜,广纳天下贤才,不问出身,不问门第,不问前科,不问雅俗。唯求一策:或论边军粮草周转之法,或述河工决堤堵合之策,或议流民聚啸安抚剿伐之略。凡条陈有理有据、可行可施者,不问布衣寒士,皆送入成王府听用,量才授职,厚禄相待。此榜为期半年,自今日始,至冬雪初降止。”

“我的天!不问出身?连商贾之后有案底的都成?”有人惊呼出声,手里的折扇“啪”地掉在地上。

“你没瞧见吗?不考四书章句,不试诗词歌赋!单看策论,要见真章的!”旁边一人捡起折扇递给他,眼睛却没离开榜文,“边军粮草、河工决堤、流民安置,这都是实打实的民生大事啊!”

人群中,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年轻书生,手里攥着一本卷边的旧书,嘴唇微微颤抖。他叫陈默,是去年的落第举子,出身耕读世家,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夫,供他读书耗尽了家里所有积蓄,可他偏偏不擅长那些咬文嚼字的酸文,去年科考,一篇赋写得平平无奇,直接名落孙山。此刻看着榜文,他眼眶发热,手指紧紧抠着书脊,指腹都磨出了红印:“这、这是真的?殿下真的只看策论?”

“还能有假?你瞧那牌楼上的印玺,是成王府的朱印!”旁边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指着榜文末端正圆的红印说道,“成王萧砚殿下,当年在西北戍边,硬生生凭着一己之力稳住了三城防线,向来是办实事的性子!”

陈默猛地抬起头,眼睛亮得灼人,仿佛有火焰在眼底燃烧。他想起自己十年苦读,不说通读经史子集,单是关于治水、漕运的记载,就抄录了满满三大箱,那些被同窗嘲笑“无用”的实务之学,如今竟成了晋身之阶。他攥紧了手里的旧书,转身就往城外的客栈跑——他要立刻写下自己这些年琢磨的治水策论,早些递到成王府去。

这样的场景,在青州府的各个角落上演着。有背着行囊的学子,站在四海楼前,对着招贤榜深深作揖;有穿着绸缎的商贾之子,不顾家人阻拦,非要来试试,说自己跟着父亲经商多年,最懂粮草周转;甚至有几个粗布衣衫的匠人,聚在一起商量着,要不要把自己修河坝的经验写下来递上去。

消息像插了翅膀,借着车马、舟船,飞速传遍了大梁的每一个角落。不过三日,青州城外的官道上,便挤满了赶往青州的人。挑担的书生、负笈的学子、怀揣技艺的匠人、甚至还有几个面色黝黑的行脚商人,络绎不绝,绵延数里。官道两旁的驿站、客栈,全都住满了前来应招的人,连路边的草棚都搭起了临时的住处,炊烟袅袅,人声鼎沸。

有个穿着打补丁的蓝布长衫的举子,蹲在路旁的老槐树下,啃着冷硬的麦馍,馍渣掉了一地。他叫柳存义,去年科考落第后,一路辗转,靠替人抄书糊口,如今听到招贤榜的消息,连夜从百里之外赶来。麦馍又干又硬,硌得他牙龈生疼,可他的眼睛却亮得惊人,手里还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河工堵堤的示意图,嘴里喃喃自语:“我读了十年圣贤书,偏写不出那些虚头巴脑的酸文!成王殿下要策论,我肚子里治水的策论能堆半车!”

不远处,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蒙童,攥着一本卷边的旧策本,紧紧跟在一支商队后头。他叫小石头,出身寒门,父亲是个佃户,为了给儿子买这本旧策本,硬是卖了家里仅有的一头羊。小石头年纪虽小,却异常聪慧,跟着村里的老秀才识了些字,又自己琢磨着读了些实务书籍。他仰着小脸,望着青州城的方向,眼神坚定:“娘,等我进了成王府,就接你过来,再也不用受苦了!”

商队的领队见他可怜,递给他一个热乎的包子:“孩子,你这么小,就算写了策论,成王府也未必会用你啊。”

小石头咬了一大口包子,含糊不清地说道:“我不管,我要试试!殿下说了,不问出身,不问年纪,只要策论有理有据就行!”他攥紧了手里的旧策本,那本书的纸页已经泛黄,边角磨损严重,却被他用线仔细缝补过,看得出来是极为珍视的。

官道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人带着全家的期盼,有人抱着孤注一掷的决心,有人揣着多年的抱负,都朝着青州的方向赶去。他们或许出身不同、境遇各异,却都因为这一纸招贤榜,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从前,王府幕僚、朝堂官员,对于寒门士子、商贾之子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成王萧砚却为他们铺就了一条直路,一条只看真才实学的直路。

然而,与青州的热闹喧嚣相比,京城的皇宫大殿里,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凝重气氛。

紫宸殿内,金砖铺地,光可鉴人,殿顶的琉璃瓦在晨光下折射出威严的光芒。龙椅之上,宋远帝身着明黄色龙袍,腰系玉带,面容沉肃,丹凤眼微眯,目光扫过阶下的文武百官,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岂有此理!”一声怒喝打破了殿内的寂静,内阁首辅张敬之须发戟张,花白的胡须气得直颤抖。他猛地迈出一步,将手中的朝笏重重磕在金砖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在空旷的大殿里格外刺耳。“四书五经乃圣人之言,是立人之本,是治国之基!不考这个,难不成要选些不知忠孝节义的粗人来管地方?老臣的门生,个个寒窗十载,背断了几车竹简,熬白了少年头,才求得一身学问,难道反不如那些只会写几条实务策论的贩夫走卒?”

张敬之今年已经七十有二,是三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向来以维护圣人之道为己任。他身着一品官袍,锦袍上绣着的仙鹤补子在晨光下栩栩如生,此刻却因为他的怒气,抖得簌簌作响。

他身后,几个穿着绯紫官袍的老臣纷纷附和。礼部尚书李大人出列说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我大梁立国百年,向来以文治国,科举取士必考经义诗赋,这才造就了如今的文脉昌盛。成王殿下此举,是要颠覆祖宗之法啊!”

“李大人说得对!”吏部侍郎王大人也跟着说道,“那些寒门士子、商贾之子,连圣贤书都没读透,如何能懂治国之道?如何能明忠孝节义?若让他们得了官职,岂不是要误国误民?”

一时间,殿内附和之声此起彼伏,几位老臣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指责成王的不是,语气激愤,仿佛天要塌下来一般。

站在武将之列的秦王萧珩,脸色更是难看。他是当今圣上的次子,向来以储君自居,平日里广纳贤才,拉拢朝臣,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此刻听到成王招贤的消息,他只觉得胸口憋着一股怒火,指尖死死掐着腰间的玉佩,指节泛白,几乎要将那玉佩捏碎。那玉佩是和田羊脂玉所制,温润通透,是他母妃特意寻来给她的,此刻却成了他宣泄怒气的对象。

“成王这是要另立规矩!”秦王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虽然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他目光阴鸷,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他在青州大张旗鼓招贤,不问出身,不问门第,明摆着是要把散在各地的人才收归麾下!这哪是选官?分明是在抢储君的根基!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

他身旁的泰王,虽然没有开口,眼底却也浮着浓浓的阴霾。

“陛下!”张敬之再次转向御座上的宋远帝,语气带着一丝急切,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胁迫,“成王此举,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啊!长此以往,谁还肯苦读圣贤书?谁还肯遵循圣人之道?我大梁的文脉,怕是要断在他手里了!”

宋远帝抬手打断了他的话,丹凤眼微微眯起,目光深邃,让人看不透他的心思。他的手指轻轻叩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笃、笃、笃”的轻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也让殿内的气氛更加凝重。

“所以说,成王错了?”宋远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敬之愣了一下,一时竟有些语塞。他张了张嘴,想说“是”,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满朝文武也都面面相觑,低着头,不敢说话。要说成王大错特错,倒也真说不上来。选贤举能,本就是帝王本分,也是治国之道。策论考的是实打实的本事,是关于国计民生的实务,总不能说只许考诗赋、不许考实务吧?

“确、确实有失偏颇......”张敬之斟酌着词句,语气也弱了几分,“圣人之道,是根本。实务策论,不过是末节。只重末节,不重根本,怕是不妥......”

“不妥在哪里?”宋远帝追问了一句,目光扫过张敬之,“边军缺粮,将士们在前线忍饥挨饿,难道要靠四书五经填饱肚子?河工决堤,百姓流离失所,难道要靠诗词歌赋堵住决口?流民聚啸,扰乱地方,难道要靠忠孝节义安抚民心?”

一连串的质问,让张敬之哑口无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殿内的文武百官也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宋远帝的话,句句戳中要害,让他们无法辩驳。

过了片刻,有一位御史大夫壮着胆子站了出来,他抖着花白的胡须,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实务固然重要。可若是有才无德者掌了权,只知谋利,不知爱民,鱼肉百姓、动摇社稷,那可如何是好?成王殿下的招贤榜,不问前科,不问节义,难免会招纳一些奸邪小人啊!”

“是啊陛下,”又有一位老臣附和道,“德行乃立身之本。若无德行,再有才能,也只会祸国殃民!”

殿内再次陷入了争执,一派认为成王此举不妥,违背祖宗之法,忽视圣人之道;另一派则觉得,如今国家面临诸多困境,确实需要有真才实学、能办实事的人,成王的招贤榜,不失为一种良策。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殿内的气氛越发凝重。

宋远帝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百官的争论,手指依旧轻轻叩击着龙椅扶手,神色难辨。他心里清楚,这些老臣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四书五经确实是圣人之道,是立国之本,德行也确实重要。可如今的大梁,并非歌舞升平的盛世。西北边境不稳,边军粮草匮乏;南方多日暴雨,河工决堤,百姓流离失所;各地流民聚集,时有作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靠那些只会咬文嚼字、空谈义理的书生,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

大梁皇帝宋远,他从小就与众不同。别的皇子都在书房里读圣贤书,他却总爱缠着军中的将领,询问行军布阵之法;别的皇子都在学习诗词歌赋,他却总爱研究水利、漕运、粮草周转。当年,他主动请缨去西北戍边,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一时冲动,可他却硬生生凭着自己的本事,稳住了三城防线,还练出了一支精锐之师。如此才让宋远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

可百官的顾虑,也并非没有道理。不问出身、不问前科、不问德行,确实有可能招纳一些奸邪小人。如何平衡才能与德行,如何既能招揽到实干之才,又能保证官员的品行,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正思忖间,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小太监尖细的嗓音:“陛下!成王殿下六百里加急密信!”

众人的争论戛然而止,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殿外。只见一个小太监穿着一身青色宫装,手里捧着一个染着火漆的锦盒,一路小跑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也带着几分兴奋。

宋远帝眉峰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说道:“呈上来。”

小太监快步走到阶下,将锦盒高高举起。旁边的内侍总管接过锦盒,小心翼翼地呈到宋远帝面前。

宋远帝接过锦盒,指尖摩挲着盒盖上的火漆印——那是成王府的专属火漆,印着一个“砚”字。他轻轻掰开火漆,打开锦盒,取出里面的信笺。信笺是特制的宣纸,带着淡淡的墨香,上面的字迹很是一般,正是成王的手笔。

他展开信笺,纸页簌簌作响。起初,他的神色还带着几分凝重,可越看,嘴角便越高,眼底的阴霾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欣喜。读到最后,他突然猛地一拍桌案,“哈哈,好!好!好!”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日曜南明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骏驰青霄成语大搞笑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临安风骨箭神三少爷清欢渡:味染人间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大明首辅:杨士奇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1621,不一样的大明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