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些权贵家庭,凭借手中的权势,强行用早已贬值的宝钞,按票面上的金额去购买普通百姓的田地房产。
这样的行为,虽然名义上是购买,但实际上与抢夺无异。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根本无法讲理解决。
因为那宝钞上确实印着那些数字……
“轰!”
韩成的话语如同一声巨响,在朱元璋心中炸开,使他的脸色变得极为阴沉!
我……所推行的宝钞,那让我引以为傲的宝钞,竟会变成这般模样?!
竟会如此伤害民众?
如此一来,往后大明出现种种问题,我也难辞其咎!
糟糕透顶!
简直糟糕至极!!
那个自称贤明的朱元璋,被韩成所说的话彻底击溃了,完全无法接受。
当得知宝钞已经变成这般模样,造成的危害如此巨大后,朱元璋此刻恨不得立刻废除掉这种货币。
要知道,尽管朱元璋之前对宝钞贬值的问题有所担忧,但从总体来看,他对宝钞还是相当满意的。他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是胆敢提出废除宝钞,指责他钟爱的宝钞成了废纸,朱元璋必定不会轻饶。
然而,韩成一番话出口,竟让朱元璋萌生了废除宝钞的念头。
可见韩成的话对朱元璋造成了多么大的冲击!
但真要废除了宝钞,大明该如何应对?
不用宝钞的话,大明哪能找到足够的财力可用?
这种明知情况不对却无能为力的感觉,真是令人难以承受。
一大早,朱元璋就被弄得焦头烂额。
“韩成,那么……你是否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
房间里,被韩成描述的情景吓得心惊胆战的朱标,吞了口唾沫后,急切地向韩成发问。
外面的朱元璋也将耳朵竖得更直,全神贯注地听着韩成的话。
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唯恐接下来韩成给出的仍是无解的答案。
“有一些办法。”
韩成应声道:“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对策便是……”
(本章完)
------------
“最重要的举措,是要严格管控货币发行。
不是缺钱了就马上开印,不管需要多少都去印的做法,对宝钞的损害极大。
必须得提前规划,确立规则才行。”
韩成说话时,忍不住瞄了一眼朱棣——那个疯狂印钞的人。
这一眼让朱棣神色有些尴尬。
经过韩成的解释后,朱棣明白了诸多道理。
虽然没能完全搞清楚其中的复杂之处,但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想法确实太冒险了。
若非今日听了韩成的话,他根本不会发现这些司空见惯的钱背后,竟藏着这么多门道!
“韩成,是我错了。”此刻他对韩成的态度极为诚恳。
仅仅因为韩成投来一眼,便毫不迟疑地承认错误。
“可我只是随口一说,真要印刷宝钞还得经由大哥或父皇批准,跟我没什么关系。”
跟你没关系?
韩成心中腹诽,你和这事的关系简直太大了!
这时,焦急等待韩成提出解决方案的朱元璋,却被朱棣在韩成面前展现出的极佳态度弄得目瞪口呆。
这真的是老四吗?
那个战场上果断狠辣、只听大哥吩咐——当然,对自己也十分顺从的老四?
这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面对韩成的态度为何如此之好?
在自己赶来之前,偏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么,具体该如何规划呢?”
朱标没太在意朱棣的话,而是急忙看向韩成,迫切地寻求解决之道。
他希望能尽快从韩成那里获得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韩成说道:“每年新印制的宝钞,不得超过前一年总发行量的十分之一!
这个底线必须坚守,不可动摇。
只要守住这条线,宝钞的贬值速度就会显着放缓。”
韩成说得嗓子有些干,想喝点茶润润。
但想到自己是被两人以极其不妥的方式叫醒后,连漱口都没来得及就来了,于是又把这念头压了下去。
“再者,朝廷应着手回收宝钞,不能只发不收。
否则,市面上宝钞泛滥,同样会导致贬值……”
“等等,韩成你稍等一下,我拿笔记一下,不然容易遗漏……”
朱标起初聚精会神地听韩成讲述对策,突然有所醒悟,急忙打断他,并迅速准备笔墨纸砚,打算将韩成所讲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在他心中,韩成此刻所说的话犹如至理名言,仅仅提到两条建议,便让他恍然大悟,耳目一新。这些话必须记录下来,绝不能遗漏。
找到纸笔后,朱标正准备研墨时,意识到这是一件繁琐又耗时的事。这时,韩成指向桌边的一个小瓷瓶说:“里面是我预先研磨好的墨水,只需打开即可使用,用前摇晃或搅动均匀就行。”
作为来自未来的韩成,对每次书写前都要研墨深感不便,于是提前多研了些墨制成墨水保存。这样使用时会方便许多。
朱标正为研墨烦恼,听韩成说完后立即按照指示操作,摇晃了几下墨水便开始书写。之前没尝试过这种方式,如今体验过后,朱标立刻感受到其便利性,并决心以后也让他人提前准备好瓶装墨水备用。如此一来,书写将更加便捷。
朱标握笔疾书,在纸上迅速记录下韩成刚才所说的内容。
韩成注视着朱标书写,嘴角微微颤动。
并非因为别的,而是同一支笔在他手中时写出的字实在不忍直视,而到了朱标这里,却能展现出如此优美的字体。
差距怎么可以这么大呢?
“第三条,便是对金银、铜钱与宝钞等各类货币应一视同仁。切不可重此轻彼,尤其不能过于偏爱金属货币而忽视宝钞。唯有朝廷率先做到这一点,才能使百姓更信赖宝钞。否则,若连官府都重视金属货币而轻视纸币,又怎能期望百姓认可宝钞呢?”
看到朱标已将前两点记录下来后,韩成便接着提出了第三条解决之道。
朱标握笔的手停了一下。
心情有些复杂。
韩成所言确实如此。
尽管朝廷明文规定宝钞是法定货币,但许多人依旧更青睐铜钱。
官府内部也有这种倾向。
甚至身为太子的他自己,也有类似的想法。
在韩成未提及之前,他还未察觉,如今听罢,朱标感到脸颊微热。
是啊,就连自己尚且认为宝钞不及铜钱,又怎能要求百姓接受宝钞呢?
他稍作停顿,随即急忙将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