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哥比你早离开大本堂,为何他就能记得?”
朱元璋依旧不肯轻易放过朱棣。
朱棣嘿嘿一笑:“爹,我哪能跟大哥相比?
大哥天生就是读书的料,注定要成就大事。”
朱元璋本想继续责备朱棣,但话到嘴边却停住了。
听朱棣这么讲,再细细琢磨一番,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
“你这话没错,舞刀弄枪、领兵打仗的确适合你,至于学问方面嘛,确实不如大哥,完全没法比。”
被父亲这般评价,朱棣非但没有丝毫不悦,反而满心欢喜。
自小到大,他从未想过与大哥争高低。
大哥比我出色,这不是很正常吗?
韩成一颗心刚提到嗓子眼儿,见朱标如此轻易化解此事,顿时松了一口气。
幸亏!
幸亏!!
若非朱标学识广博,恐怕我这次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韩成原以为这场**就此平息,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意识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这场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
朱棣本已相信朱标的解释。
可就在这一刻,他突然想起近来多次听见“永乐”二字,皆出自韩成之口!
昨日初次见面时,韩成便称他为永乐!
而刚才,韩成又提到派郑和下西洋之事,说是永乐大帝的旨意!
这是偶然吗?
不然这家伙为何叫他永乐?
朱棣心头猛地一震。
随即强压下心中不安,将这令他惊惧的想法驱散。
绝无可能!根本不可能!!
一直以来,他都以父皇、兄长和征北大将军自居。
即使父皇如今身体健硕,与老二交手依然游刃有余,正值壮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可走。即便将来父皇不在了,兄长登基为帝,他也绝不会生二心,必定继续忠心耿耿地担任兄长的征北大将军。
谁若在他面前多言,妄加非议,他无需他人动手,便自行挥刀解决!
对此,朱棣深信不疑。
然而,韩成为何要称他为永乐?这让朱棣颇为困惑。
很快,他想起兄长提及永乐曾是方腊使用的年号。
于是有了新发现。
这是韩成对他态度不满的表现,借此使用一个反贼曾用过的年号称呼他,暗讽他粗鄙无礼。
这就好比当下大明用来侮辱人的说法——称呼对方为元狗一样。
想明白这其中的隐情后,朱棣再看韩成时,眼神已悄然改变。
这小子,太狡猾了!
暗中辱骂,还让人难以察觉!
若不是兄长刚解释过永乐的来历,他还浑然不知,昨夜已被韩成狠狠羞辱了一番!
朱棣本想对韩成动怒,但一想到岳父与爱妻的性命此刻皆掌握在韩成手上,便强压下心中的火气。
他现在真是不敢轻易招惹韩成。
自己默默责备自己就责备吧,权当没听见,都是自己的事。
不知不觉间,朱棣在韩成面前竟也开始自我安慰起来。
想到自家兄长的后代中有人用过永乐这个年号,朱棣心里倒是有些开怀。
原来兄长的后裔里也有不爱读书的,这比自己还要悲催呢。
自己不过被韩成以永乐二字嘲讽了一回,那个永乐大帝的形象却已深入人心,被许多人知晓。
更糟糕的是,这事会在世人乃至后世面前暴露自己不学无术的事实。
太惨了!
朱棣心中对兄长那位不成器的后人有些幸灾乐祸,心情颇佳。
但转念一想,韩成称自己为永乐,而大明未来还会有一位永乐大帝,朱棣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然而,在这种状况下,他又不便直接询问韩成为何昨日称自己为永乐。
在父亲和兄长面前问这样的问题确实不合规矩,万一韩成真是在讽刺自己,岂不是更难堪?但若不弄清楚,朱棣又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想出了个折中的法子来试探。
看着韩成,朱棣开口问道:\"韩成啊,我听说后来我当没当过大明的征北大将军,有没有率军打败外敌,勒石记功于燕然山?\"
韩成听朱棣又陷入沉思并且马上提问,心里有些紧张,生怕他说出什么话来。听到这个问题后,他稍微安心了些,立刻肯定地点头:\"当然有,后来您确实成了大明的征北大将军,打得比您岳父徐大将军还要远,最后凯旋燕然!\"
韩成立即回答了朱棣的问题,并强调了他的成就。但心里暗自补充道:不过这是在您当上皇帝之后的事,而且主要是帮您儿子朱高煦完成的。不过这些细节,除非有人追问,否则韩成绝不会主动提起。他此刻很懂得把握分寸。
听到韩成的回答后,朱棣默默松了口气,心中仅存的忧虑也烟消云散。
原来韩成之前的称呼只是在辱骂自己,并无他意。
永乐大帝与自己毫无瓜葛!
毕竟后来自己成为大明的征北大将军,燕然勒功,怎么可能与永乐大帝扯上关系呢?
朱元璋听了韩成描述朱棣未来所成之事,不禁欣慰不已。
“老四,干得不错!把你安排到北平真是个英明决定。
你没让我们失望,撑起了我大明的一片天地啊!”
朱元璋一如既往地厚脸皮,在夸奖他人时也顺便夸了自己。
朱标也忍不住拍了拍朱棣的肩膀,为老四将来取得如此成就而欣喜。
韩成同样十分开心。
好了!
这件事就此结束!
无需再担心猝死之事……
……
“既然韩成提到马和在日后的大明取得如此成就,声名显赫,那咱们不妨立即派人去西南寻找此人。”
重新聚焦正事的朱元璋毫不拖延,立刻着手寻找马和。
“陛下,如果马和还未受宫刑,就别再施加了。”
为他保留一些尊严吧。
毕竟他在历史上建立了如此巨大的功勋,对大明也是一片忠诚。
在这种时候若再对他下手,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忍,也让人感到惋惜。”
韩成急忙出言提醒。
朱元璋听后说道:“或许正因为他挨了这一刀,才没了那些烦忧,能够一心一意地做事,不再胡思乱想,这才成就了他的伟业。
要是不这样,他反而做不出这些事来。”
朱元璋又开始耍起无赖了。
看到韩成盯着自己,一副无奈的表情,朱元璋笑着说道:“我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我自会让这个命令一同下达。
希望还来得及。
确实,按你所说,再对他下手,实在不太妥当。
也希望在他被找到后,这个人还能继续像历史中一样有所作为。”
韩成见朱元璋答应此事,心中总算轻松了一些。
自己能做的都已经做到,接下来只能听天由命了。
郑和是否能保住男儿身,这件事已经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说完马和的事情后,旁边的朱棣再次看向朱元璋说道:“父皇,我记得当年您一声令下,龙江宝船厂就昼夜不停,整整建造了四年,这才停下。
这四年的工夫,足以让龙江宝船打造出许多大海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