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作品
1)《封建论》—3
注释:
(开头)
1、初:原始阶段。
2、生人:人类。
3、孰:疑问代词,哪一个,怎么。
4、这里所说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的奴隶主贵族分封制,下同。
5、彼:指示代词,那个(即指封建制)。更:经历。 圣王:贤明的帝王。 尧、舜、禹、汤、文、武: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些都是历来史家传称的我国古代史上的贤明帝王。
6、盖:大概。
(第一段)
7、彼:代词,他们,指人类。
8、榛(zhen真音)榛:野草树木杂乱丛生的样子。
9、豕(shi始音):猪。 狉(pi披音)狉:兽类成群走动的样子。
10、搏:搏取。 噬(shi市音):咬。
11、莫克:不能够。 奉:供养。
12、荀卿:名况,战国时赵国人,是着名的思想家,着有《荀子》一书。
13、假:藉,凭借,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篇》。
14、夫(fu扶音):发语词。
15、就:从,去找。 曲直:是非。 焉:作人称代词,等于“于他”。
16、伏:威服。
17、痛之:给他痛苦受。 之:人称代词。 畏:惧怕。
18、刑政:刑法、政令。
19、兵:武力,军队。 德:德行,威望。
20、安其属:安定他的部属。
21、诸侯:古代分封各国的君主。 列:行列。
22、封:封地,封疆。
23、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 连帅:十国诸侯的领袖。
24、人:百姓,人民。
25、会于一:统一于天子一人。
26、里胥:古代的乡官,相当于后来的保长、乡长之类。 县大夫:县的长官。
27、嗣(si似音):后代,继承人。 奉之:拥护他做领袖。
开头和第一段提要:说明分封制的起源。作者以唯物观点,探究原始群体、君长和天子的产生过程,得出“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的结论,确立全文纲领。
第二段提要:作者用周朝从强盛到衰亡的具体事实,论述了分封制的弊病,指出周的灭亡,是实行分封制的结果,以证明分封制之不可行。
第三段提要:作者首先赞扬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的正确政策和历史功绩,并将实行郡县制的秦、汉、唐的情况进行比较,从秦的“有叛人而无叛吏”,汉的“有叛国而无叛郡”,唐的“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秦制之得“固不可革也”的结论。
第四段提要:通过具体分析周、秦、汉、唐四朝在国家制度上的得失,驳斥分封制度可以搞好政治的论点。
(第五段)
132、延:长久。
133、促:短暂。
134、因循:因袭依循,墨守陈规。
135、二姓:指魏国的曹氏,晋国的司马氏。 陵替:颓废,衰落。
136、祚(zuo做音):帝位,王位。这是指曹氏的魏国只传五帝46年而亡,司马氏的西晋只传四帝52年而亡。
137、垂:将及。 祀:年。
138、弥固:更加巩固。
139、何系:有什么联系。
140、殷:商朝。成汤灭夏,以商为国号,传至盘庚,迁都殷(在今河南安阳市西)改国号为殷,所以也叫殷。 不当复议:不应该再考虑。
141、资:凭借,利用。 黜夏:灭掉夏朝。 不得而废:不能废分封制度。
142、仍:因袭。
143、力于己:为自己出力。
144、卫于子孙:保卫自己的子孙后代。
145、臣畜:臣服顺从。
146、端:开头。
147、理安:政治清明。
148、不肖者:坏人。
149、继世而理:贵族领主一代继承一代地统治下去。
150、社稷:土地,五谷神,一般用作国家的代称。
151、一:统一。
152、士大夫:诸侯国内分封的世袭大夫。 禄邑:分给世袭大夫过剥削生活的封地。
153、封略:封界。
154、吾固曰:所以我说。
第五段提要:作者驳斥了分封制度可以延长统治和圣人所制定的错误论调,指出殷周“不得已”实行分封制,是为私的;
而秦推行郡县制,却是“公之大者”,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的。
进一步阐明了分封制的产生与郡县制的代替分封制,都是由历史发展的趋势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