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韵怡走在镇上的石板路上,椰子树在微风中摇曳,树叶沙沙作响。镇子不大,却充满生活气息。满大街穿着统一的男女老少,她忍不住驻足良久,欣赏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深蓝色的工装套装,冼韵怡忍俊不禁地低笑出声,她不知何时开始,也成了这一道独特景色中的一员。
看到前方排着长长的队伍,她不禁心生好奇,凑了过去,暗自思忖:究竟是什么地方,能吸引这么多人聚集于此?待走到队伍前端,只见 “海韵国营商店” 六个大字高高悬挂在商店门口上方。
冼韵怡一时有些错愕,海韵国营商店?她一直以为镇上只有供销社,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处所在,看来自己还真是成了那井底之蛙了,天天就知道下地,记工分。
冼韵怡走到队尾,稍作思索,便跟着排起队来。排队时,她热情地与前面的大姐攀谈起来:“姐姐,您是这镇上的吧?瞧您这穿着打扮,肯定是厂里的职工。”
前排大姐转过头来,脸上带着笑意,操着一口浓重的海韵口音说道:“是啊,我是海韵公社糖厂的职工。妹子,你是下乡知青?”
冼韵怡点点头,笑着回应:“我是广南来海韵公社下乡的,刚到这儿没多久,对镇上还不太熟悉。”她此刻心情是千匹草泥马在奔腾,自从穿越到原主身上,她压根没继承原主的记忆,所知晓的,不过是在一年多梦境里看到、听到的信息,以及原主自身的零星片段 。
在那漫长的一年多时间里,原主一直都没离开过新安大队,所以她刚穿越过来时,倒也适应得不错。可一旦到了陌生地方,那种彷徨无助的感觉就立马涌了上来。
大姐摆了摆手,耐心解释道:“妹子,海韵现在可不叫镇了,早就改成公社啦。不过你刚去大队下乡,社员们很多都还改不过口,你跟着他们这么叫也没啥。以后出来可得记住,这里是海韵公社……”
热心大姐一边排着队一边不停给冼韵怡科普,供销社主要卖些什么,国营商店又卖些什么,两者区别在哪,整个海韵公社有几条大队,办了些什么厂。事无巨细,详细得给她做着介绍。
正说着,队伍往前挪了几步,冼韵怡跟着大姐往前走,抬头看了看国营商店的门面。商店的门面不算大,但门口挂着那块醒目的大招牌。商店的窗户擦得干净透亮,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整齐摆放的商品。
大姐见冼韵怡好奇,便继续说道:“这商店里头分了好几个区,有副食品区、日用品区,还有布匹区。副食品区有米面油盐,还有罐头和糖果;日用品区有肥皂、毛巾、暖水瓶啥的;布匹区最热闹,经常有小姑娘来扯布做衣裳,不过啊,布票也紧俏,得省着用。”
冼韵怡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感叹道:“没想到这国营商店规模这么大,东西这么全!大队农活多,我平日到公社也就去供销社买点日用品,我今天才知道原来还有一家国营商店。”
大姐笑道:“你呀这么年轻,得多出来走走。咱们公社虽然不大,但该有的都有。你要是缺啥,尽管来这儿买。”
冼韵怡笑着点点头,心里对这座小镇也有了新的认识。她跟着队伍慢慢往前挪。冼韵怡目标明确,她的空间里物资充裕,这次来凑这个热闹,就是想瞧瞧衣服。供销社的衣服款式有限,国营商店的样式想必会更多些。
终于轮到她们进店了,冼韵怡跟在大姐身后走进店内。只见商店里人头攒动,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售货员们站在柜台后面,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为顾客拿货,一会儿又忙着开单据 。布匹区果然是最热闹的,柜台上方还有条铁丝串着夹子,在柜台上方来回穿梭。
冼韵怡在国营商店中左顾右盼,眼中满是好奇,就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沉浸在这充满时代印记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