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遗爱这边正沉浸在改革初显成效的喜悦中呢,突然,就像老天爷故意要考验他似的,新的状况又冒出来了。
这天,房遗爱刚吃完早饭,正准备去宫里向李治汇报近期改革成果呢,就瞧见管家火急火燎地跑进来,脸涨得通红,气喘吁吁地说:“老爷,不好啦!长安城的米铺,今儿个一大早全都涨价了,而且涨得那叫一个离谱,百姓们都在那儿嚷嚷呢!”
房遗爱一听,手里的茶杯差点没拿稳,“啪”的一声,茶水溅了一地。他眉头一皱,嘟囔道:“这又是唱的哪出啊?前儿个还好好的,怎么米价说涨就涨了?” 说着,他也顾不上进宫了,匆匆忙忙就往米市赶去。
到了米市,好家伙,那场面简直乱成了一锅粥。百姓们围在各个米铺前,吵吵嚷嚷,有的破口大骂,有的唉声叹气。房遗爱好不容易挤到一家米铺跟前,问那掌柜:“我说掌柜的,你这米价怎么突然涨这么多啊?是缺米了,还是咋的?”
那掌柜哭丧着脸说:“房大人呐,我也不想涨啊,可这上头有人吩咐,说必须涨价,否则就断了我的米源。我这小本生意,可不敢得罪那些人呐!”
房遗爱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说:“看来这里面有猫腻啊,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故意哄抬米价。” 他又问:“你知道是哪些人让你涨的价吗?”
掌柜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房大人,我听说是城里几个大粮商联合起来搞的鬼。他们囤了不少米,就等着涨价赚钱呢。”
房遗爱气得牙痒痒,心说:“这些家伙,为了赚钱,竟然不顾百姓死活,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他转身对周围的百姓说:“乡亲们,大家先别着急,也别慌乱。这事儿朝廷一定会管,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保证让米价降下来。”
安抚好百姓后,房遗爱立刻回到府里,招来几个精明能干的手下,吩咐道:“你们几个,给我去查查那几个大粮商的底细,看看他们囤了多少米,背后还有没有其他人撑腰。动作要快,一有消息,马上回来向我汇报。”
手下们领命而去。房遗爱坐在书房里,心急如焚,来回踱步。他心里琢磨着:“这粮价可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要是处理不好,百姓们吃不饱饭,那可就要出大乱子了。”
没过多久,手下们就回来了,向房遗爱汇报:“房大人,我们查清楚了。确实是那几个大粮商联合起来囤米,企图哄抬物价。而且,我们还发现,他们和一些地方官员好像有勾结,怪不得他们这么大胆。”
房遗爱听了,气得一拍桌子:“好啊,竟然敢和官员勾结,简直无法无天!” 他思索片刻,说道:“这样,你们先去把那几个粮商给我抓起来,别让他们跑了。至于那些和他们勾结的官员,等我进宫向陛下禀报后,再做处理。”
房遗爱进宫后,把米价暴涨的事儿跟李治详细说了一遍。李治听了,也是龙颜大怒:“这些奸商和官员,简直胆大妄为!房爱卿,你看着办,务必尽快平息这场风波,稳定米价。”
房遗爱领命:“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办好此事。不过,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光抓几个粮商恐怕治标不治本,还得想办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李治点头:“房爱卿所言极是,一切就交给你了。”
房遗爱从宫里出来后,立刻开始行动。他先让人把那几个粮商押到府里,亲自审问。房遗爱坐在堂上,一拍惊堂木,喝道:“你们几个,好大的胆子!竟敢囤米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可知这是何罪?”
那几个粮商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房大人饶命啊!我们也是一时鬼迷心窍,贪图钱财,才做出这等错事。”
房遗爱冷哼一声:“饶命?你们可知道,因为你们的贪心,多少百姓吃不上饭,生活陷入困境?说,你们囤了多少米,背后还有哪些人参与了此事?”
粮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其中一个胆子稍大的说:“房大人,我们总共囤了上万石米。和我们勾结的官员,就是负责市场监管的那几个,我们给了他们不少好处,他们就对我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房遗爱听了,说道:“你们老老实实把囤的米都交出来,平价卖给百姓,或许还能从轻发落。否则,休怪本大人不客气!”
粮商们赶忙说:“我们交,我们交。房大人,您就饶了我们吧。”
房遗爱让人把粮商们押下去,安排他们尽快把囤的米平价出售。然后,他又着手处理和粮商勾结的官员。他把那几个官员叫来,一顿臭骂:“你们身为朝廷官员,本应为民谋利,却和奸商勾结,中饱私囊,实在是有辱朝廷!来人呐,把他们给我撤职查办,永不录用!”
处理完这些事儿,房遗爱还是觉得不踏实。他心想:“这米价的事儿虽然暂时解决了,但以后要是再有人故技重施怎么办?” 于是,他召集了户部、工部等相关部门的官员,一起商量对策。
房遗爱说:“各位大人,这次米价暴涨的事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咱们得想个办法,建立一个稳定米价的机制。大家都说说,有什么好主意?”
一个官员站起来说:“房大人,咱们可以设立一个官仓,专门储备粮食。一旦市场上米价波动,就开仓放粮,稳定价格。”
另一个官员也说:“房大人,还得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惩那些哄抬物价的行为,让他们不敢再犯。”
房遗爱听了,点头说道:“这两个主意都不错。这样,户部负责官仓的设立和粮食储备,工部负责修建官仓。同时,要制定详细的市场监管条例,明确对哄抬物价等行为的处罚标准。大家务必把这事儿办好,绝不能再让百姓受苦。”
官员们纷纷领命。房遗爱刚松了口气,就又接到消息,说兴办学堂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地方的师资力量还是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
房遗爱无奈地摇摇头,心说:“这改革之路,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他对手下说:“走,咱们去看看。”
到了地方,劝学使一脸无奈地对房遗爱说:“房大人,您也看到了,这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很多先生都不愿意来,就算来了,也待不了多久就走了。”
房遗爱看着破旧的学堂和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思索片刻,说道:“这样,提高偏远地区先生的待遇,给他们更多的补贴,让他们能安心教学。而且,咱们可以从长安城里选派一些优秀的先生,定期来这里交流授课,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劝学使听了,眼睛一亮:“房大人,这主意好啊!有了优秀先生的带动,孩子们肯定能学到更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