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畀啲啲嘅祈愿》(粤语诗)
一一赠女儿莂莂
文\/树科
老窦历嚟唔信命水
又唔得唔话你
噈喺老窦嘅命水……
自从第六日见到你
啲啲嘅你,啲啲咁大嘅
细细粒粒嘅你吖嘛……
啲啲嘅你,着啲啲啲裙仔
啲啲啲时,的的式式
弹弹跳跳,又歌又舞……
温sir叔叔,至钟意你
夸夸其谈,大咗梗叻
真叻真叻,佢冇吹水……
大个?女,啲啲宝贝
一孖宝贝,你攰唔攰?
老窦嘅愿,啲啲嘅许!
《树科诗笺》2025.5.15.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织就的父爱诗篇》
—— 论《畀啲啲嘅祈愿》的诗性表达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领域,方言诗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和文化基因,始终占据着别具一格的位置。树科的《畀啲啲嘅祈愿》以粤语方言为载体,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厚意融入字里行间,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常规范式,在口语化与诗意化之间寻得精妙平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张力。
一、方言入诗:语言的在地性与情感的原生性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特定群体的情感记忆与生活经验。《畀啲啲嘅祈愿》通篇采用粤语方言,诸如 “老窦”“命水”“啲啲”“攰” 等极具岭南特色的词汇,瞬间营造出浓郁的粤语文化氛围。这种语言选择并非简单的地域符号堆砌,而是从根源上激活了情感表达的原生性。
从语言学角度看,方言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与生动性。“老窦历嚟唔信命水 \/ 又唔得唔话你 \/ 噈喺老窦嘅命水……”,开篇三句以充满生活气息的粤语口语,将父亲对命运的态度与女儿的特殊存在巧妙勾连。“命水” 一词在粤语中意为命运,父亲本不信命,却因女儿的出现颠覆了固有认知,这种矛盾与转变通过方言的质朴表达,显得格外真挚动人。相较于普通话的表述,方言的运用让情感表达更贴近生活真实,仿佛能让人看到父亲说话时微微摇头、嘴角带笑的神态。
在诗歌史上,方言入诗早有先例。宋代陆游的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以吴语地区的口语化表达,描绘乡村听书场景,充满生活情趣;现代诗人艾青在《大堰河 —— 我的保姆》中,运用大量浙江金华方言,使诗歌充满地域色彩与生活质感。树科的《畀啲啲嘅祈愿》延续了这一传统,通过粤语方言,将父爱这一永恒主题包裹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外衣之下,让读者在感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领略到粤语文化的独特韵味。
二、叠词运用:节奏的韵律美与情感的强化表达
诗中频繁使用叠词,“啲啲”“细细粒粒”“的的式式”“弹弹跳跳” 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更在情感表达上起到了强化作用。
“啲啲” 一词在诗中多次出现,贯穿始终,成为全诗的情感纽带。“自从第六日见到你 \/ 啲啲嘅你,啲啲咁大嘅 \/ 细细粒粒嘅你吖嘛……”,通过 “啲啲”“细细粒粒” 的叠词描绘,将女儿初生时小巧玲珑的模样生动呈现。叠词的重复使用,拉长了语言的节奏,仿佛父亲在凝视女儿时,目光久久停留,不舍移开,将那份小心翼翼的疼爱之情细腻地传递出来。
从韵律角度看,叠词的运用使诗歌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在粤语的发音体系中,这些叠词的连读产生独特的音韵效果,如 “的的式式”“弹弹跳跳”,短促而轻快,与诗中描绘女儿活泼可爱的形象相契合,仿佛能听见女儿欢快的脚步声和银铃般的笑声。这种韵律美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地融入情感表达之中,使诗歌在诵读时更具感染力。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叠词的运用也是常见的艺术手法。李清照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通过十四个叠词,将词人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推向极致;柳永的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紧”“冷落” 等叠词的使用,强化了秋景的萧瑟之感。树科在《畀啲啲嘅祈愿》中对叠词的巧妙运用,既借鉴了古典诗词的艺术经验,又结合粤语特点进行创新,使诗歌在节奏与情感表达上达到完美统一。
三、情感脉络:从生命惊喜到成长期许的诗意流转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父亲对女儿从初见时的惊喜到成长过程中的关爱,再到对未来的期许这一完整的情感脉络。
诗的开篇,父亲以 “老窦历嚟唔信命水 \/ 又唔得唔话你 \/ 噈喺老窦嘅命水……” 表达女儿的出现对自己命运观的冲击,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差,凸显了女儿在父亲生命中的特殊意义。“自从第六日见到你 \/ 啲啲嘅你,啲啲咁大嘅 \/ 细细粒粒嘅你吖嘛……”,将初为人父时的惊喜与小心翼翼的疼爱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能看到父亲俯身凝视襁褓中女儿时,眼中满是温柔与珍视。
随着诗歌推进,父亲开始描绘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啲啲嘅你,着啲啲啲裙仔 \/ 啲啲啲时,的的式式 \/ 弹弹跳跳,又歌又舞……”,通过对女儿穿着、日常活动的描写,展现出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小女孩形象。此时,父亲的情感从初遇时的惊喜逐渐转变为陪伴成长的幸福与满足。
诗的后半部分,“温 sir 叔叔,至钟意你 \/ 夸夸其谈,大咗梗叻 \/ 真叻真叻,佢冇吹水……”,借他人之口夸赞女儿,侧面烘托出女儿的优秀,也暗含父亲内心的骄傲。最后,“大个?女,啲啲宝贝 \/ 一孖宝贝,你攰唔攰?\/ 老窦嘅愿,啲啲嘅许!”,父亲以关切的询问和朴素的祈愿收尾,将对女儿未来的期许融入简单的话语中。从生命的惊喜到成长的陪伴,再到未来的期许,情感层层递进,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展现出父爱的深沉与绵长。
四、意象选择:平凡生活场景中的诗意升华
诗中没有宏大的意象,而是选取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平凡生活场景,如穿着 “啲啲啲裙仔”、“弹弹跳跳,又歌又舞” 等,将这些日常画面转化为富有诗意的意象,使诗歌充满生活气息与真实感。
这些平凡的意象,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女儿穿着小裙子的模样、欢快跳舞的场景,都是父亲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画面,也是他内心最珍视的记忆。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捕捉与描绘,树科将父爱具象化,让读者能够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份藏在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与爱意。
在现代诗歌创作中,以平凡生活场景为意象进行创作的例子屡见不鲜。海子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通过 “喂马”“劈柴” 等平凡的生活场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顾城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 风在摇它的叶子 \/ 我们站着,不说话”,以自然中的细微场景,营造出静谧而美好的氛围。《畀啲啲嘅祈愿》同样以平凡生活场景为意象,将父爱这一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实现了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
《畀啲啲嘅祈愿》以粤语方言为语言载体,通过叠词运用、情感脉络铺陈和意象选择等艺术手法,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与期许融入诗歌之中。它打破了诗歌创作中语言和意象的常规模式,以质朴而真挚的表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首诗不仅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告白,更是方言诗歌在当代语境下的一次成功实践,为我们研究方言诗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期待更多诗人能像树科一样,深入挖掘方言文化资源,让方言诗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