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糖龙之脉

开机仪式的红绸布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导演陈砚蹲在双生谷的老槐树下,看着摄影师老周调整镜头。镜头里,78岁的林阿婆正用布满裂口的手揉着琥珀色的糖团,阳光穿过糖丝,在她皱纹里织出细碎的光。

“陈导,这镜头得慢,得把糖液拉丝的韧劲拍出来。”老周的声音带着点兴奋,“上次拍剪纸,都没这么让人挪不开眼。”

陈砚点点头,指尖在剧本上划过大字——《糖龙之脉》。三个月前,台里批准这个项目时,主任拍着她的肩说:“别拍得太飘,要让观众看见,这些老技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是活着的日子。”

开机第一天,林阿婆的灶台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老式土灶的火候难控,糖液熬到第三次才勉强达到“滴水成珠”的状态。林阿婆没脾气,只是把掉在灶台上的糖渣捡起来,放进嘴里慢慢嚼:“我婆婆教我时,熬坏了二十斤糖才学会。现在的年轻人,耐不住这个等。”

陈砚让实习生小苏把这段花絮录下来。小苏举着相机,眼眶有点红:“阿婆,您为什么守着这门手艺啊?现在买糖多方便。”

林阿婆把熬好的糖液倒进青石模子,动作轻得像在哄孩子:“我儿子在城里开工厂,去年接我去住,楼上楼下的,连个烧土灶的地方都没有。可夜里梦见我婆婆,她还在这儿教我捏糖龙的爪子,说‘龙得有精神,爪子要尖’。回来守着这灶台,我才觉得踏实。”

第一站的拍摄持续了半个月。他们跟着林阿婆去山里采野蜂蜜——这是熬糖的秘方,跟着她给村里的孩子做“小糖蛇”,看着她在暴雨天里,把祖传的铜锅搬到屋檐下,用塑料布仔细裹好。老周的镜头里,渐渐有了温度:林阿婆凌晨四点起床劈柴的背影,糖液在锅里冒泡的声响,甚至她给糖龙点睛时,不小心蹭在鼻尖上的糖渍。

离开双生谷那天,林阿婆给剧组每个人捏了个迷你糖龙。陈砚把糖龙放在手心,糖丝很快黏住了指纹,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在巷口给她买的糖人,也是这样甜得能化进心里。

第二站,他们去了北方的平城。32岁的顾明是这里唯一做“吹糖龙”的手艺人,工作室开在老巷子里,门口挂着块褪色的木牌,写着“顾氏吹糖”。

顾明的手艺和林阿婆截然不同。他不用模子,而是把温热的糖团含在嘴里,对着细竹管吹气,手同时快速捏出龙身、龙鳍。摄像机对准他的嘴时,小苏忍不住别过脸:“这样会不会不卫生?”

顾明听见了,笑着把糖团放下:“我爷爷那时候,吹糖用的是芦苇管,吹之前要煮三遍。现在我用的是食品级塑料管,每次都换。老手艺也得跟着变,不然没人敢吃,怎么传下去?”

他的话让陈砚眼前一亮。拍摄计划里原本没有“创新”的篇幅,可顾明的工作室,本身就是个矛盾又和谐的存在:墙上挂着爷爷传下来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吹糖人蹲在街边;桌上却放着平板电脑,里面存着他给小学生做的“吹糖龙教学视频”,播放量已经破了百万。

有天傍晚,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来买糖龙。孩子吵着要“会发光的龙”,顾明愣了愣,转身从抽屉里拿出荧光糖珠——这是他上个月在食品添加剂市场淘来的。他把糖珠嵌在糖龙的眼睛位置,吹好的糖龙在夕阳下,眼睛真的闪着微光。

“您这不是改老手艺了吗?”陈砚问。

顾明把糖龙递给孩子,看着小家伙举着糖龙蹦跳的样子,语气软下来:“我爷爷要是还在,说不定比我改得还快。他当年为了让更多人买糖,跟着戏班子跑了半年,把戏里的脸谱画在糖龙身上。老手艺不是铁疙瘩,得跟着日子活。”

剧组在平城待了一个月。他们拍顾明去小学做课外辅导,拍他和网友直播“吹糖龙技巧”,甚至拍他和父亲吵架——父亲觉得他“瞎折腾”,把好好的手艺弄得“不伦不类”,父子俩冷战了三天,最后还是顾明用父亲教他的第一招“单指捏龙尾”,捏了个小糖龙放在父亲的茶碗边。

“爸,我没丢根。”顾明的声音有点哑,“我只是想让更多人看见,咱们顾家的糖龙,不光能摆在玻璃柜里,还能握在孩子手里。”

第三站,他们去了南方的渝城。这里的糖龙是“画”出来的——用融化的糖液在青石板上作画,冷却后揭下来,就是薄如蝉翼的糖龙。做这行的,是一对90后夫妻,李响和赵晓。

他们的工作室在文创园里,隔壁是做手账的小店,斜对面是卖咖啡的。每天早上,赵晓会先煮一壶咖啡,再把熬糖的锅放在电磁炉上——这是他们改的设备,比传统的柴火灶更控温。

“我们大学是学设计的,毕业那年去旅游,看见老艺人在街头画糖龙,觉得特别美。”赵晓一边搅拌糖液,一边和陈砚聊天,“当时就想,能不能把设计里的构图、色彩,融到糖龙里?”

他们的糖龙确实不一样。传统糖龙多是红、黄两色,他们却用紫薯汁调出紫色,用菠菜汁调出绿色,画出来的“春龙戏桃”,龙身裹着粉白的桃花,连龙鳞的纹路都带着水墨的晕染感。

拍摄时,最让陈砚震撼的是“夜市专场”。每周五晚上,他们会把青石板搬到文创园的广场上,支起小灯。李响画糖龙,赵晓就站在旁边,给围观的人讲糖龙的故事:“古代祭春的时候,人们会画糖龙,祈求风调雨顺。现在我们画糖龙,是想让大家记得,这些老习俗里,藏着咱们中国人对日子的盼头。”

有天晚上,一个老奶奶拉着赵晓的手,说自己小时候在乡下,见过画糖龙的艺人,“那时候一根糖龙能啃半天,现在的孩子,怕是连糖龙是什么都不知道了。”赵晓把刚画好的“小糖龙”递给老奶奶的孙子,轻声说:“您看,现在知道了。”

拍摄进行到第四个月,剧组遇到了难题。原定要拍的西北传承人马师傅,突然说不拍了。陈砚带着小苏连夜赶过去,才知道马师傅的儿子不愿意继承手艺,跟着同乡去外地打工了,马师傅心里堵得慌,觉得“这手艺要断在我手里,拍了也没用”。

陈砚没提拍摄的事,只是帮马师傅喂了院子里的羊,听他说年轻时走街串巷的日子:“那时候我背着糖箱,走一个村,能画十几条糖龙。有户人家的孩子生病,我给画了条‘祈福龙’,孩子抱着糖龙,第二天就好了——其实是巧合,可那家人,年年都盼着我去。”

第二天早上,陈砚在马师傅的糖箱里,发现了一张纸条,是小苏写的:“马爷爷,昨天我在网上查,您画的‘西北卧龙’,现在只有您会画了。要是您不教,以后就真的没人知道,咱们西北的糖龙,是这样的了。”

马师傅拿着纸条,坐在门槛上抽了半包烟。最后,他把糖箱打开,拿出里面的铜勺:“拍吧,就当给我儿子留个念想,万一他以后想回来学呢?”

拍摄的最后一站,是在海边的津市。这里的糖龙是“海味”的——用海盐代替部分糖,熬出来的糖龙带着点咸鲜,是渔民出海前的“平安符”。做这行的是65岁的郑伯,他的渔船就停在码头,船上挂着一条用塑料布做的“糖龙模型”。

“真糖龙不能挂在船上,潮,容易化。”郑伯笑着说,“我每次出海前,都在船上画一条糖龙,等回来的时候,糖龙化了,就说明海神收了我的心意,保我平安。”

剧组跟着郑伯出海了一次。凌晨三点的海面,黑得像墨,郑伯在船头熬糖,海风把糖香吹得很远。他把熬好的糖液倒在船板上,凭着感觉画龙——不用尺,不用模,龙身的弧度正好跟着船板的曲线走。

“我父亲是在海上走的,那年他没画糖龙,就出了事。”郑伯的声音被海浪声裹着,“从那以后,我每次出海都画,哪怕遇到台风,只要想着船板上有糖龙,就觉得能撑过去。”

杀青那天,剧组在郑伯的渔船上办了个简单的仪式。陈砚把各地传承人的片段剪了个小样,在笔记本电脑上放给大家看。林阿婆的土灶、顾明的直播屏幕、李响的青石板、马师傅的糖箱、郑伯的渔船,一一出现在画面里。老周擦了擦镜头,说:“这辈子拍过不少片子,这一部,感觉把心留在里面了。”

后期制作花了两个月。陈砚和剪辑师对着素材,改了七遍。有段顾明和父亲和解的片段,剪辑师想删掉,说“太煽情”,陈砚却坚持留下:“这不是煽情,是真的。老手艺的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家人的牵挂,是一代人的舍不得。”

播出前一周,台里举办了看片会。当片尾的音乐响起,画面里出现各地传承人一起捏糖龙的镜头——林阿婆捏龙首,顾明吹龙身,李响画龙鳞,马师傅捏龙尾,郑伯在旁边撒上一点点海盐,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所有的传承,都是有人在替我们记得。”

看片会结束后,主任找到陈砚,眼圈有点红:“你做到了,让大家看见,这些手艺不是老古董,是活着的日子。”

《糖龙之脉》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时,正好是春节前。第一集播出的晚上,陈砚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小苏发来截图,微博上“糖龙之脉”的话题已经冲上了热搜,下面有上万条评论:“我外婆也会捏糖龙,明天就回家看她”“原来糖龙还有这么多花样,想去双生谷看看”“我家孩子说,以后想学家乡的糖艺”。

第二天,林阿婆的儿子给陈砚打了电话,声音哽咽:“陈导,我昨天陪我妈看了片子,她哭了半宿。我今天就跟厂里请假,回去跟我妈学熬糖——哪怕学不会,也帮她劈劈柴,烧烧灶。”

顾明的直播间里,涌进了好多新粉丝,有人问能不能拜师,有人问有没有教学视频。他干脆开了个“糖龙小课堂”,每周直播两次,还和文创园合作,开了个体验课,每次报名都秒空。

马师傅的儿子也回来了。他在短视频平台上发了条“跟着我爸学做糖龙”的视频,配文:“以前觉得这手艺不赚钱,现在才知道,有些东西比钱金贵。”视频里,马师傅站在儿子身后,手把手教他捏龙爪,嘴角的笑藏都藏不住。

陈砚和老周、小苏去双生谷回访那天,林阿婆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有来学手艺的年轻人,有来拍短视频的博主,还有带着孩子来尝“古法糖龙”的游客。林阿婆的土灶前,摆了三个新铜锅,都是游客送的——有人在片子里看见她的锅旧了,专门从城里寄过来。

“陈导,你看。”林阿婆拉着陈砚的手,指向院墙上的照片,“这是上个月拍的,我教二十多个孩子做糖龙,他们说,以后要把糖龙带到学校去,教更多同学。”

陈砚看着照片里孩子们举着糖龙的笑脸,忽然想起拍摄时,老周说的一句话:“我们拍的不是手艺,是人心。人心连着,手艺就断不了。”

夕阳西下,老周又扛起了相机。镜头里,林阿婆正教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揉糖团,小女孩的手小,捏不好龙身,林阿婆就握着她的手,一点一点地揉:“别急,糖要慢慢熬,龙要慢慢捏,日子也得慢慢过。”

糖液的香气飘在风里,和远处孩子们的笑声混在一起。陈砚知道,《糖龙之脉》的故事,没有结束。那些被镜头记录下来的日子,那些藏在糖丝里的牵挂,会像一颗种子,落在更多人的心里,慢慢发芽,长成新的“糖龙之脉”。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汴京小食堂Dan与落下遇见你,何其幸运潇洒小道士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救驾女帝被流放,爆兵成皇你哭什么?被系统砸脸后,我与钟离互换身体崩坏三:【我的系统有问题】快穿:把冷情佛子诱拐回家李青踏上修真途重生怒甩前夫,给崽亲父王腾位置我是魔法学院柔弱的白月光学妹黑化后,小叔叔被我虐到心碎斗罗V:开局被千仞雪看上,小舞要贴贴佛系大小姐穿越古代悠闲生活快穿之好男人修炼指南奥特大剪辑:盘点光之国裂开了!嫁妖夫,算了,凑合过吧重回七零,嫁给科研大佬生三宝学法律的算命大佬,很常见吧?我下山娶妻,清冷师尊失控了天降崽子!霸总追妻带娃弃后她在现代活成顶流我在崩坏转生成芽衣弃妇掉马后,怒打渣男脸!疯批帝姬嫁给摄政王后雄起了魔瞳修罗穿越星际,我娶了帝国最强o斗罗:重生教皇,多子多福穿越火影陪四代目长大恋爱脑醒悟,我竟成了总裁夫人!白月光身份曝光,禁欲祁总跪碎膝盖断亲单开族谱,柔弱表小姐不好欺小财迷只想躺平,霍少的摆烂甜妻异世:没灵气咋修真快穿之我在狗血虐文当女主网球王子:龙马的姐姐在冰帝睡前故事嗯哼!我家超市通三千位面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穿越到星际成神彼岸花与雪莲花灵魂摆渡:我师傅是九叔灵气复苏别逞强,我是外挂贩卖郎!末世屯物资摆脱圣母诅咒婚女重生自救指南快穿:所有人都爱绿茶美人凹凸世界之与美好失之交臂让你去挖矿,你却成了夜之城的王总裁,有四个萌娃说是您家崽儿
爱看读书搜藏榜:勇者队伍里的普通人穿越成废柴,驭万兽,瞳术定乾坤九转归幽地狱病院咒术回战:我成了五条悟的姐姐浅风不及你情深次元: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赛亚人!骑士君的非凡之路诸天影视莽夫开局欢乐颂开局大宗门,我却意外成了散修太子妃手握空间踏仙路觉醒变异植物系,她在末世横行了毕业了好好爱照进深渊的月亮幽冥之契逆天,影后视后全是我不良人:悟性逆天,震惊不良帅述录说你私生子命贱,你带七个老婆造反?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重生赶海文里,我是路人甲快穿年代:拿下病娇反派生崽崽啦人在娘胎,我邦邦给女帝两拳穿越魔法纪元之至尊女法皇禁墟迷城国运强不强,全看宴姐浪不浪!正道诛天诸天修行,从功夫开始爱在梦里等花开少年歌行之不染凡尘遥知殊途神罚圣域:铁子的武神之路离婚当天,慕小姐改嫁前夫死对头君乃天上客穿成妖族太子后,美人师尊日日宠三生瑾瑜四合院之成就非凡男人三十,成功逆袭重回身体后,靠着现代科技鲨疯了斗破:我可以加点修行快穿:一本爽文中的爽文你我,一别两宽穿越1960四合院钓鱼又打猎穿书七零,捡个便宜老公宠到底约战里的咸鱼修仙重生之太子妃她是京城首富重生九零好时光山河与你皆安好NBA:开局一张贾巴尔模板卡死对头他非要做我道侣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阴间使者重生后傲娇女主的舔狗霸总海贼:我在海贼王改写宇宙法则八零通14年,从捡垃圾发家海贼之怪物赏金猎人暴雨天,捡了个疯道士我点化万物各位,加钱超度吗?团购七折傅总顶级恋爱脑,不爱青梅爱恶女不闯宗门了,靠灵珠建修仙世家先离婚,再复仇,重生老太杀疯了小村姑上朝后,满朝文武抱我大腿斩因果,断百灾,我是红尘半鬼仙这个系统有漏洞熊出没:从s1开始三天饿九顿天命之人?长生世家,开局无敌老祖三界姻缘,仙凡之恋六零柴房通现代,兄妹捡菜把家养刀之道我欲斩天孤女难欺综影视:攸宁的演绎人生崩坏中的Amazons烬余玉:孤影乱世情难全重生之剑起斗罗穿到男频爽文后反派们都沦陷了男色误我,闷骚夫君太缠人梦转乾坤系列之辟邪劫快穿:恶毒女配真需要拯救吗病娇男主爱强制?她不要,让我来道警奇案录修真笔记摘录系统打个折吧,玄门老祖闯末世:修炼囤货捡道侣万人迷小桃花是朵黑心的鬼鬼鬼鬼鬼好多鬼旧京扇骨寒名义:背景通天,侯亮平吓傻了!尊主府规:妻主轻点罚幕后黑手竟然是你资治通鉴新译她命犯三劫,却偏要逆天改命黑神话悟空之大圣娶亲四合院:开局就得知惊天秘密!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重生之我在燕云做少东家老男人之手到擒来救命!牵红线牵到妖尊怀里了长夜校准者明日方舟:特蕾西娅的奇妙降临斩妖圈噩耗,这邪修有功德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