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
“呵呵,死到临头还在嘴硬?”
“杀!”
左鹿蠡王摆手,下令不留一个活口,全部诛杀。
显然是被耿恭的话给激怒了。
对此,耿恭以及几十名汉军并没有胆怯。
反而越战越勇,都想着多杀几个给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如此的气魄,在之后的千年里,就像是刻进华夏人的骨子里一样。】
【从残酷睢阳到草原铁蹄久攻不下的钓鱼城。】
【从韩世忠的黄天荡到血战台儿庄。】
【这些华夏危难时刻中,华夏人总是能在顽强抵抗中绽放出照耀历史长河的一束光。】
【也是他们让华夏还在,是他们让华夏传承未断。】
画面中。
匈奴士兵将耿恭等人包围,不断放箭不讲武德。
本就不多的汉军此刻在箭夭的攻击下,更是不断有人倒下。
正当左鹿蠡王以为要彻底剿灭这支部队的时候。
远处黄沙滚滚。
密集的马蹄声逐渐接近,汉军援兵终于在奔袭中赶到疏勒城。
战局一瞬间扭转。
“撤退!”
左鹿蠡王见汉军援兵到来,无奈只好撤退,保存实力,等再召集兵马后再来决战。
可耿恭岂会轻易放他离开?
见到援兵到来,耿恭等人士气大增。
耿恭更是爆发出无限潜力势必要将左鹿蠡王斩于马下。
数十步的距离,耿恭在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掩护下,左冲右突,最终一刀结果了左鹿蠡王。
【此战后,耿恭带着仅存的二十六名将兵从疏勒城退回玉门关。】
【可长期的艰苦战斗,让他们体质虚弱不堪,再加上长途跋涉,最后真正回到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
【这也是十三勇士归玉门的典故由来。】
......
此刻,天幕之下。
无数古人松了一口气。
耿恭最终还是平安归来。
可一个疏勒城的军士最后只回来十三人。
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让古人唏嘘。
......
大汉位面。
刚刚登基的汉章帝刘炟,眼眶湿润。
如此的忠魂,让他大受震惊,他虽然也看了军情急报,可当在天幕上亲眼看到喝马粪汁,据敌数月而不降。
他对耿恭一众边关将士更加敬重。
“传朕旨意,封赏独守孤城的勇士,那些战死的英魂,朕要为他们祈福。”
“还有,命耿恭回来见朕,朕要听听他对西域的想法。”
“诺!”
在现代位面。
李枫默默点了一个赞后,手一滑。
奖励到账,这次的随机奖励是一枚黄金手镯。
经过系统的换算,李枫将其换成了软妹币。
叮!您的xxx银行卡入账.3元,当前余额显示为.6元。
李枫满意一笑。
距离十万块已经越来越近。
而且每次的随机奖励都不同,这让他有种开盲盒的感觉。
为了早点开设新功能。
李枫没有犹豫,手一划,直接刷起新的视频。
【我的名字叫辛弃疾,这是我的一生。】
南宋位面。
年轻的辛弃疾看到天幕的标题时一愣。
辛弃疾?
难道这说的是自己?
年轻的辛弃疾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这样神奇的天幕之上。
此刻,他眼中带着期许。
“我参军后究竟有没有收回故土。”
辛弃疾喃喃自语,他对祖父的遗愿刻骨铭心,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带兵挥师北上,收回齐鲁大地。
万朝位面。
此刻也纷纷注视着天幕上的名字。
都开始讨论起来。
那些不知道辛弃疾的民众纷纷询问身旁的文士,求得一解。
而知道辛弃疾的古人们却是微微叹气。
纷纷抱怨,辛弃疾生不逢时。
在古人的讨论中。
天幕上拉开了帷幕。
一道富含磁性的嗓音缓缓道来。
【我的名字叫辛弃疾。】
【我出生在公元1104年,那一年距离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14年。】
【我一出生就在所谓的沦陷区,山东济南。】
【我从小就低人一等,看遍了金人对宋人的欺辱。】
【好在我祖父在金国当官,还是一个京官,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家并没有遭受太多的欺辱。】
【在京城为官的祖父,每次回家,就会带着我去山上玩,起初我还不懂,直到后来我长大了,从山上向南望,便是大宋。】
画面中。
一老一小,杵着木棍,爬到了山峰的最高处。
他们坐在石头上,老者时常望着南方,而一旁的少年则是拿着老者的佩剑玩耍。
二人正是辛弃疾祖孙。
“孩儿,你喜欢玩剑吗?”
“当然!我将来想成为一名大将军,我要冲锋陷阵杀敌军!”
“呵呵,好。”
老者微微一笑,拉过辛弃疾抱在怀中。
他指着南边,“孩儿,你记住,我们的朝廷在南边,长大之后你要往那去,将来若是能成为将军,一定要把我们脚下的土地变成宋土。”
辛弃疾握紧着手中的宝剑,眼神锐利。
“嗯!祖父,我一定会的!”
【祖父只有到山上的时候才敢畅所欲言,他每每上山都会和我说一句话:“你长大之后一定要把金人赶跑,还我大宋江山。”】
【当祖父知道我有当将军的宏愿后,我的严苛人生正式开启了。】
【在祖父的严格要求下,我闻鸡起舞,打熬筋骨,再长大些,就托人教我骑马射箭,研读兵书。】
【对此,我乐在其中,因为我要的就是文武双全。】
南宋位面。
已经被罢官在江西上饶隐居的辛弃疾看到这。
早已是眼睛湿润。
“落日塞尘,起胡其列清秋。”
辛弃疾喃喃自语。
他想起了当年金兵南下妄想灭宋,那时候他已经习文学武多年,加上金人的压迫,他变卖了所有家产加入了起义军。
想到这,他不禁唏嘘时间过得真快。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曾经那个热血少年也白了头。
【公元1161年,在金人的压迫下,我变卖了家产在老家揭竿而起那年我21岁。】
【响应的人很多很快我就拉起来了一支千人队伍。】
【祖父在不久前去世,我依然记得他临终前拉着我的手满眼期许。】
【我,要实现祖父的遗愿。】
【收服北方!】
【起义军的队伍很大,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揭竿而起,在抗击金人的日子里,我也认识了很多人,其中就有一个叫义端的家伙,我承认那时候我还是太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