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轮过后,大家的新鲜劲儿下去了。这时步话机里突然传出来,“女中009,请d中001杨山,组织大家一起来个节目吧。完毕!”
杨山听出这是乔娜的声音,之前她没有出过声,应该是在步话机旁边一直听着。
看来是想玩点别的了,好办!杨山有的是点子。
等轮到杨山的时候,他提出了新节目:连歌。每台步话机一句。
这个节目说起来简单,其实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为了歌曲的连贯性,中间是不可能说“完毕”的,这就要求前后两个呼号要有一定的默契。杨山反复强调了一下规则后,就由他开始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是一首在这个时代很流行的歌曲,杨山觉得大部分人都会唱。
杨山的音域很窄,所以调子起的低了很多,听起来就像是在哼歌。好在他的声色虽然很一般,但音准拿捏的还算可以。
有了杨山的开头,后边就开始往下顺。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这一轮各个步话机里发出的女声明显多了起来,显然女同学们对这个节目更有兴趣,不过各个步话机传出来的音调高低差别比较大。
到了合唱的时候,很多步话机都按下了通话键,多人合唱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杨山设计的中继站并没有识别单一步话机的功能,所以只要收到同频信号就会全都转发。当然这个时候每个按下通话键的步话机就无法收音了,导致众人的合唱非常杂乱,但并不影响大家的热情。
甚至都不影响听众的热情,杨山听到了中院里也有人跟着合唱。
在确定001号就是杨山后,院里越来越多的小孩来到了倒座房小院,同闫解成一样,他们都充满羡慕的抬头看着杨山。
杨山也察觉到院子里多了不少人,他直起身子,像个明星一样冲众人挥了挥手,立刻引来下边一众粉丝的欢呼。
杨山又想出个好玩的点子,他跳下房把王燕叫了过来,带她到前院开阔的地方,低声问了几句,王燕兴奋的点点头。
这姑娘是个大心脏,应该不会怯场。
又唱了几首歌曲,轮到杨山的时候,他暂时叫停了这个节目。
“d中001。我刚刚碰到了一位一直在收听咱们节目的小听众,趁着这个机会,我问一下她的收听感受。”杨山临时客串一把记者。
“这位同学,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哥哥姐姐你们好,我叫王燕,是杨山哥的邻居,今年12岁,在红星小学上六年级,住在南锣古巷95号四合院。”小姑娘咬字清晰,声音清脆响亮,杨山非常满意。
还没等杨山继续提问,就听到中院发出一阵轰动,反应过来的人们纷纷往前院跑来。不多时杨山周围已经围满了人,全都新奇的看着杨山背上背的这台步话机。
“你喜欢这个电台吗?”杨山继续。
“喜欢!”
“那你最喜欢里边哪一位的声音呢?”
“015。”这是广播学院的呼号,看来王燕的声音审美确实在线。
“你对哪一位说的内容印象最深呢?”
“002。”
“d中002,谢谢王燕同学。”中间突然插进一句话,看来尚文已经乐不可支,连收发规矩都不守了。
“说说你的理想吧!”这是杨山事先让王燕准备的问题。
“我希望我能快快长大,像哥哥姐姐们一样,表演节目给大家听。”简直是完美的回答。
又简单问了几个问题后,杨山准备松开通话键结束此次采访,刚才一直都按着,手都有点酸了。
这个时候就杨山被人拍了一下,他扭头一看,是许大茂。
此时的许大茂无比兴奋,他也不敢出声,冲着杨山比比划划手舞足蹈。杨山秒懂,这位社牛是看到如此好的露脸机会,忍不住也想说上两句。
这当然没问题了,许大茂对自己不错,杨山乐意成人之美。
“我身边又来了一位热心听众,他是红星轧钢厂的电影放映员,我们来听听他对咱们的电台广播有什么看法。”杨山把送话器递到了许大茂面前。
“各位同学好,我叫许大茂,职业是电影放映员,说起来也算是半个文艺工作者。刚才我一直在听你们的广播,非常棒,非常好。就像领导说的那样,你们就像是早上七、八点钟的朝阳,生气勃勃.......”
这许大茂真不含糊,本来杨山想着他是不是会提出点意见啥的,没想到是一长串的彩虹屁,中间都不带换气的。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杨山赶紧收回送话器,“好了,谢谢这两位听众。咱们的节目继续进行,完毕。”
就见许大茂神清气爽的深吸一口气,冲杨山比划了个大拇指,背着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出了人群。
这个时候王燕也缓过神了,满脸通红叫着她妈,“妈,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好听吗?”
王林媳妇激动的眼圈都红了,“听到了,好听!好听!”
三大爷围着杨山转了好几圈,“三蛋,这就是你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的那个步话机?”
“嗯。”
“对着这个步话机说话就能让全京城的人都听到?”三大爷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
“能。”杨山没有解释具体的原理,他知道三大爷也不关注这个。
“太厉害了。”
“杨山,你能给我也做一个你背上的这个步话机吗?”二大爷试着询问。
这.....,杨山只能解释说这东西不能随便做,要得到部队的许可后才行。二大爷一听到和部队有关,马上打消了念头。
杨山也没骗二大爷,部队对步话机管制非常严格。
机电学校每造出一台机器,都要拿到部队去报备,在确认步话机确实是锁死在授权的超短波频道后才允许发放给学校。杨山觉得他们同意设立这样的电台也是占了先手优势,以后很可能不会再有了。
试播还在继续进行。
连歌过后,杨山又换了个话题,轮流讲故事。
为了拓展众位播讲员的思维,杨山也亲自下场,先做个表率。
他讲的是去年在扫盲班上课的事情,着重提到了街道办门房齐大爷,一位有着五连蹲记录的扫盲班守门员同志。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在杨山妙语连珠的妆点下变得极其生动有趣,讲到最后杨山还恬不知耻的宣称他做过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让齐大爷顺利毕业。
教育电台两个小时的试播非常成功,在口口相传下,无数收音机都在试播当天调到了这个频道。现在半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王燕这个名字,也记住了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门房齐大爷更是一炮而红。
试播过后的短短一周,又有20多个院校申请呼号。
当杨山来到教育局汇报试播情况的时候,激动的孙利处长使劲拍着杨山的肩膀,“你小子真是个将才啊,把这件事情交给你就对了,咱们开局就打了个大胜仗。连市长都亲自打电话给我,说咱们的这个电台办的好!”
接过郑玉助理递来的水杯,杨山还是谦虚了一下,“还是领导您领导的好,也给我很大的支持。”
孙处长大手一挥,“别来虚的,说说吧,下一步你有什么想法。”
对于教育电台的播放内容方面,杨山不会提出什么意见,他也不敢。所以他只是着重在播放形式上,拿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这个电台的定位,就是面向广大学生群体,所以节目风格最好能年轻化,趣味化。
其次是依据电台本身的特点:播放源的多源性和可移动性,制作一些独有的节目。比如户外的多交互节目,比如现场直播的节目。
面对杨山的侃侃而谈,孙处长不住的点头。旁边的郑助理则奋笔疾书,认认真真的把杨山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