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了。”路人乙点头回答。
简而言之,阎埠贵的努力并未达到理想效果。
“你为什么不直接去他家看电视?”路人甲好奇地问。
“我又不是傻子,去他家看电视哪有去影院舒服。”路人乙轻蔑地说。
“原来你也听说了啊!”路人甲惊讶地追问。
“这还用问吗?”
“阎解成夫妻俩那天跟三大爷他们闹得很僵。”
“没见过三大爷这么精明的,连看电视都要收费。”
“要是我们去看,估计一会儿就得交钱。”
路人乙一边说,一边鄙视地瞥了阎埠贵家一眼。
路人甲接话道:“没错,要是看得正起劲时,他端个盆出来收钱,看还是不看?尤其是孩子一哭闹,你不交也得交。”
路人乙附和道:“可不是嘛!”
“贾建设家也买了电视,但他们从没想过要收钱。”
“唉,前几天咱们确实做得有些过分,整天跑去看确实打扰人家生活。”
路人乙点头道:“没错,贾家的电视是全街唯一一台十四寸的。”
“这样吧,以后咱们按一大爷说的办,谁制造的垃圾就谁清理。”
“别看太长时间,总不能为了看电视影响别人生活。”
路人甲说道:“就这么定了!我告诉你,这贾浩云比三大爷……”
阎埠贵刚下班回家,还没进院子就听见有人在背后议论。
这让他十分恼火。
凭什么我花钱买电视就得让别人免费看?
九寸电视怎么了?你们这些人买得起吗?
想看就掏钱。
我开电视难道不用付电费?
电视没有损耗吗?
哼,没人来看还好,我自己享受,活该你们眼馋。
这次阎埠贵的计划失败了,反而让他气愤不已。
不仅没赚回电视钱,还让儿子儿媳对他更加不满。
即便与他们同住,阎解成夫妇现在也不登门了。
担心被父母算计,真是防不胜防。
院子里的人都不想搭理这个从前的三大爷。
一台破电视,没事就炫耀,还不让人看。
连孩子们都看不到,各种问题。
做了这么多年邻居,大家都了解这家人的品行,如今大杂院里没人理会阎埠贵。
相比阎埠贵失去人心,贾建设因这件事在大院里的名声却不断上升。
看来做人做事,对比才能更明显。
还有就是,围观群众惹不起啊!
这天晚上,贾建设正在做美梦。
他梦见抱着赫本正要……忽然感到一阵地动山摇。
糟了!
贾建设立刻清醒过来。
他顾不上回味美梦,赶紧跑出屋子来到院子。
他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唐水真危险啊!
其实也不能怪贾建设。
后世的人知道这次 ** 吗?
肯定知道。
但具体哪天、什么时候、不是当地的人,又有多少人能记得清呢。
一阵晃动,贾建设身体强壮,感觉还好。
刚出门就看见何雨柱和马敏慌忙跑出仓库。
“柱子哥,赶紧把诗雨叫醒,我去后院带小星和石头。”
情况紧急,贾建设说完就往后院跑。
“好!”
“老婆,你去看一大爷和大妈,我去叫醒诗雨。”
何雨柱交代一句,就匆匆奔向女儿房间。
贾建设刚进两个孩子的房间,就发生余震,强度不小。
“小星,石头在哪?”贾建设见床上只有小星一人,焦急地问。
“建设叔,我……我在这儿,我好害怕!”石头颤抖着从桌子底下跑出来。
“石头快出来,建设叔带你们出去。”
“好!”
等石头跑到身边,贾建设一手夹一个孩子,往中院跑去!
何雨柱在中院焦急地朝后院张望,看到贾建设带着两个儿子出现,才松了口气。
这时中院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贾建设发现易中海受伤,连忙上前询问。
“建设,没事,就是刚才扭了一下。”
“我没事儿,这 ** 完了肯定还有余震,各种灾害也会跟着来。”
“这么大的 **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的。”
“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组织大家搭帐篷,家里没法住了。”
“赶紧把家里存的木料和防雨布拿出来,我看天气要变,咱们得快点搭好棚子。”易中海先说自己无碍,接着便神情忧虑地说道。
“好,你带孩子们,柱子跟你一起组织大家动手。”
“行,我们现在就开始。”
贾建设和何雨柱迅速召集中院的人帮忙。
有人搬木头,有人清理场地。
各家将木料和防雨布拿出来后,众人立即动手搭建棚子。
在一位老人指导下,孩子们也用小手电为作业提供照明。
花了约两小时,中院的棚子终于搭成,总算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了。
此刻才清晨六点多,天色刚刚泛白。
幸好是七月,不然大家都得挨冻。
电力早就中断了,连井水也不可饮用。
贾建设知晓即将发生的大 ** ,但仅限于大致情况,还是从电影里得知的,关于唐海的事就不提了。
他并非冷漠,而是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即便提醒也没人会信。
他已忘记具体时间和地点,即便说了也是模棱两可。
扯远了,还是说现状。
贾建设预计还有余震,但次数和幅度不清楚,对北京的影响也不确定,更别说房屋倒塌与否。
一老大建议先搭抗震棚,幸好物资齐全,特别是防雨布储备充足。
与此同时,妇女们已点燃蜂窝煤炉。
见棚子搭好,她们准备了些食物和水。
有了这些物资,大家心里踏实不少。
可以预料,这场 * 动之下,明天各单位能否正常运转还是未知数。
尤其是某些家庭,若没有存粮,后果堪忧。
尽管老大爷因伤未能出力,但贾建设一出手,天亮时防震棚便搭好了。
这些木料本是为修缮房屋准备的,因此质量上乘。
至于防雨布,贾建设虽不知为何有这么多,但他觉得够用就行,懒得深究。
“老大爷,柱子哥,棚子搭好了。”
“我打算去趟小王村看看。”贾建设一边喝疙瘩汤一边说道。
“差点忘了这事,建设,要不要我陪你一起去?”何雨柱一直帮忙,此刻才想起刘庄村的事。
“柱子哥,你不用去了。
刘庄村离这儿不远,他们家的新房应该没事。”贾建设说完自己的判断。
“这样啊,那你去探探情况,若有异常,让我托人捎信给你。”
何雨柱稍作考虑后同意了贾建设的建议。
随后,贾建设带上必要物品出发了。
“要不要带点粮食?”
临行前,何雨柱低声询问。
虽未经历这般大事,但他明白一个道理:大灾常随大震而来。
此时粮食和水尤为宝贵。
“不用,农村不缺粮,别担心,我下午就能回。”贾建设自然明白何雨柱的顾虑。
但 ** 中心不在这里,几天内就会恢复正常。
眼下最重要的是确认人员是否安全。
上午九点多,贾建设抵达刘庄村,村民们正在打谷场搭建防震棚。
“建设,你怎么来了?”刘建军见状急忙迎上前来。
他刚才正忙于组织村民搭建棚子。
近年来,刘建军成长迅速。
他晒黑了不少,身体也强壮了许多。
他从村里的老猎手那里学到不少本领,上次回家时还带了几只野鸡给贾建设他们。
如今的刘庄村,劳动力较以往更加充足。
这两年有许多知青下乡,使原本人口稀少的村子获得了大量人力补充。
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来到这里,尽管刘庄村离城市不远,但能来此处的人并不普通,他们是为了学习知识。
即便城里的环境优越,但下乡依然被视为一件光荣的事情。
不过,近两年大家的热情有所减退,许多家庭开始通过关系将子女调回燕京。
这表明这些父母也有远见,察觉到了某些变化。
“建设,你来啦。”刘海中见到贾建设,急忙迎了上去。
多年来,他一直受贾建设的帮助,因此对他极为敬重。
他的父亲刘树根也叮嘱他要尊敬贾建设。
同样地,贾建设对刘庄村的人也很尊重。
“建军,村里现在如何?有无村民受伤?房屋是否受损?”贾建设笑着问,只见刘建军浑身沾满泥土。
“建设,村里平安无事,只有少数村民跑时扭伤了脚。”刘海笑着回答。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贾建设一直在帮忙搭建棚屋,所以此前没太注意其他事情。
“树根叔还好吧?该不会他也受伤了吧?”贾建设关切地问。
“建设,村里没事,就是有些老旧房屋坍塌了,但无人受伤。”刘树根刚好赶来,浑身灰尘,脸上汗渍纵横。
“那就好。”
“对了,我带了些防雨布,树根叔看看是否有用。”贾建设说着,指了指车上的防雨布。
“太好了,这下总算有办法了。”
“眼看要下雨了,有了这些防雨布,再找些稻草之类的东西,就能有个遮蔽的地方。”刘建军眉开眼笑地说。
刘树根见状也喜形于色。
他立刻让人拿来防雨布,指挥村民们将它们铺到已搭建好的抗震棚上。
有了贾建设带来的防雨布,刘庄的棚子只需再添些稻草便能应付自如。
天气炎热,只要遮住头顶即可。
如今,刘建军在刘庄村颇受敬重,不仅因为父亲刘树根的影响力,更因他处事公正、身先士卒的品格。
“树根叔,村里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贾建设一边说一边看表,此时已接近晚上八点,他得赶回轧钢厂查看情况。
“什么都不缺了,粮食充足,水也按洛军他们的建议煮沸饮用。”
“有了这些防雨布,那就更没问题了。”
“对了,建设,你那边缺不缺粮食?走的时候带上一些吧!”刘树根关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