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屏上的波形图剧烈跳动,原本平稳的曲线瞬间扭曲成锯齿状。林晚的手指还悬在通讯键上方,科研组的紧急通报已经弹出:**c-7-4-9信号强度翻倍,系统稳定性跌破临界值。**
她立刻调取双频段回溯数据,屏幕左侧实时生成一条高频震荡轨迹,右侧则是叠加其上的隐蔽调制层。两个频率并非独立运行,而是以某种规律交替增强,像两股绞缠的电流。
“这不是单点干扰。”她低声说,“他们在测试共振效应。”
通讯接通科研负责人,对方声音紧绷:“冷却阵列压力接近上限,核心温度还在升。我们撑不了太久。”
林晚凝视他的眼睛,启动“心灵洞察之镜”。画面中,对方脑海反复闪现同一个模块——备用散热通道的阀门响应延迟了0.3秒,若强行开启可能引发管路破裂。但他没说出来,只是压着焦虑往下咽。
她收回视线,语速不变:“切换b7号散热阵列,授权临时超频运行三分钟。责任我来担。”
“可风险——”
“现在不是权衡的时候。”她打断,“三分钟后如果没解决,整个系统都会停。”
终端传来确认提示音。林晚转头看向另一块监控屏,市场主管的画面正闪烁红框。
“刚出现一段视频。”市场主管语速急促,“有人声称自己是联盟用户,说后台篡改了他的信用评分,导致贷款被拒。配了伪造的操作日志和一段采访录像,已经有十几个大V转发。”
林晚放大那条视频截图。男子眼眶发红,手指颤抖地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背景是一间普通出租屋。画面质感真实,连窗帘边缘的磨损都清晰可见。
她接通对方通讯,再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一瞬间,市场主管内心浮现两个选择:一是立刻发布技术澄清稿,用真实数据打脸;二是先取证再回应,但可能错过舆论黄金窗口。他倾向前者,却又怕被反咬断章取义。
“别发澄清稿。”林晚说,“现在任何详细解释都会被拆解曲解。”
市场主管一愣:“那怎么办?”
“只放一句话声明:‘我们已识别恶意伪造内容,司法程序已启动’,附举报入口链接。把火力引向平台监管,而不是跟他们对辩真假。”
对方沉默两秒,点头执行。
林晚关闭通讯,目光扫向第三块屏幕。调查领队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上,脸色比刚才更沉。
“c-8-1-2节点激活了。”他说,“就在三十七秒前,释放出与c-7-4-9同步的脉冲信号。时间差为微秒级,方向指向市中心主数据中心。”
林晚立即调出城市电网拓扑图。两个废弃接口的位置形成一条斜线,恰好穿过三座关键通信基站。如果更多节点被激活,这种定向耦合可能会在特定区域制造电磁盲区。
她第三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凝视调查领队双眼。对方脑海中浮现出一张未上报的推演图——这些节点不只为干扰,更像是在模拟一次远程诱导式瘫痪,逐步压缩系统的反应空间。
她切断连接,在系统内标记“三级突变响应”。通知随即下发至各团队:所有人员进入两小时轮班制,暂停非必要对外沟通,资源优先保障核心防御模块。
主控大厅的灯光由白转黄,代表应急模式启动。键盘敲击声密集响起,各岗位开始调整任务优先级。
林晚站起身,走到主屏前。三条警报线同时跳红:技术防线失稳、舆论扩散加速、物理节点联动。三重压力汇聚于一点,而对手仍未露出全貌。
她拿起水杯喝了一口,喉咙干涩得几乎吞不下。这一天她已用掉三次“心灵洞察之镜”,再多一次就会引发精神震荡。可接下来每一分钟都可能决定全局。
科研负责人传来最新数据:“稳定性回升到64%,但这是靠超频维持的。如果再来一次强信号冲击,重启不可避免。”
林晚盯着倒计时面板。距离预测中的下一轮攻击窗口还有五十一分钟。但他们刚刚发现,敌人并不遵守整点规律。这一次,随时可能发生。
她重新接入三方通讯。
“听着,”她说,“我不指望你们能完全挡住下一波攻击。我要的是——哪怕系统重启,也能在十秒内恢复基础服务。”
科研负责人皱眉:“现有协议做不到这么快重启。”
“那就绕过协议。”林晚说,“启用本地缓存直连模式,牺牲部分功能,保住身份验证和交易记录这两个核心模块。”
“这等于放弃安全校验……”
“我知道后果。”她盯着他,“但如果公众连登录都登不上,明天就不会有人再相信这个系统还能运转。”
市场主管插话:“我已经联系三家合作媒体,准备在攻击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情况说明。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给出一个说得通的解释。”
“解释只有一个。”林晚说,“我们被盯上了。不是偶然攻击,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清除行动。他们要的不是破坏,是摧毁信任。”
调查领队突然开口:“我们刚截获一段加密信令,来源不明,但它在尝试接入市政应急广播系统的备用频道。”
林晚眼神一紧:“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你们说话的这三分钟里,连续试探了七次。”
她立刻调出城市公共信息系统架构图。应急广播一旦被劫持,可以在全城范围内推送虚假警报,比如“数据中心即将爆炸”或“系统泄露百万用户隐私”。哪怕只播十秒,也足以引发恐慌。
“不能让它上线。”她说,“查所有接入端口的认证密钥,把未登记设备全部踢出。”
“可万一他们已经有内部权限呢?”调查领队问。
林晚没有回答。她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节奏稳定。这种时候,犹豫只会让漏洞扩大。
她打开内部权限审计日志,筛选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所有异常登录记录。一条不起眼的日志引起注意:凌晨三点十二分,某个已被注销的技术支持账号曾短暂访问过广播系统配置界面,操作持续四秒,动作是“查看密钥更新历史”。
这个账号属于一年前离职的一名外包工程师,按理说权限早已清空。
她立即下令:“封锁该账号所有关联设备,通知通信管理局切断其物理线路。同时,将广播系统切换至离线模式,手动控制。”
指令下达后,她靠回椅背,闭眼三秒。大脑开始发沉,这是能力使用过度的征兆。但她不能停下。
市场主管又传来消息:“那个伪造视频的上传Ip,追踪到一台位于城南网吧的公用电脑。机器已被警方扣押,但硬盘被格式化。”
林晚睁开眼:“他们不怕追查,说明这只是烟雾弹。真正想掩护的东西,一定还没出现。”
她重新看向主屏。c-7-4-9的热源温度仍在缓慢上升,c-8-1-2的信号频率则出现轻微漂移。两者之间,似乎有某种隐秘的反馈机制正在建立。
她伸手按下全员通讯按钮,声音尚未传出。
就在这时,主控台警报骤响。
> 【紧急预警】c-9-3-5节点检测到微弱电流波动,模式匹配度98.2%
> 初步判定:新增隐蔽装置,位置——市北旧水厂配电间
林晚的手指停在发送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