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杯里的涟漪终于停了,光斑凝在液面,像一枚沉底的硬币。林晚的手指从主控台边缘收回,指尖残留着金属的凉意。她坐直身体,将终端界面切换到市场监控模块。
屏幕亮起,数据流平稳滚动,绿色标识依旧挂在右上角。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战后评估报告,首页弹出半透明的庆祝提示:“威胁解除,服务恢复”。林晚没有点击确认,而是调出了过去七日的市场份额变动曲线。
她的目光落在一组看似正常的折线上。几家中小型合作企业的客户留存率出现了轻微下滑,幅度极小,不到百分之一,且分散在不同区域。这种波动通常会被归为自然流失,但在她眼里,却像墙纸上的裂痕——不起眼,但一旦注意到,就再也无法忽略。
她按下通讯键,声音不高:“市场组,过来做个简报。”
几分钟后,三名成员陆续进入指挥大厅。他们脸上带着任务结束后的松弛,有人甚至笑了笑,说总算能睡个好觉了。林晚没回应,只点了点头,示意开始。
第一个发言人是负责舆情监测的女员工,语速平稳地汇报近期媒体反馈和用户评论趋势。林晚听着,手指轻轻搭在太阳穴上。那股胀痛还在,像是有细针在颅内缓慢移动。但她还是集中精神,抬起眼,直视对方双眼。
“心灵洞察之镜”悄然开启。
一瞬间,对方脑海中的画面浮现:一张未提交的异常记录表,标注着“某连锁门店连续三天订单异常下降”,旁边写着一句自问:“是不是我算错了?”
林晚不动声色,任由能力流转向第二人。那是负责数据分析的男同事,正讲解客户画像变化。他的表面陈述毫无破绽,可林晚看到的画面却是深夜加班时收到的一条内部消息:“三家代理商业绩突然跳水,总部还没给解释。”
最后一个汇报的是团队协调员。他说完后补充了一句:“整体看挺稳的,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可就在他说话的同时,林晚捕捉到他意识深处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偏偏是这几家?时间也太巧了。”
她关闭了能力。
三次使用上限已满。头痛骤然加剧,仿佛有一根铁丝在脑中收紧。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脸上没有任何情绪。
“就这些?”她问。
“嗯。”协调员点头,“要整理详细报告吗?”
“不用。”她说,“你们先回去休息。”
三人起身离开,脚步轻快。门关上前,其中一个还低声说了句“今晚可以喝一杯了”。林晚没回头,等脚步声彻底消失,才重新调出那张曲线图,放大其中一段。
她用笔圈住五个点,分别是五家业绩下滑企业最后一次数据更新的时间。然后打开日志记录,对比系统恢复运行的节点。
时间差很短。最长的间隔不过四小时。
她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边缘轻轻敲击。这不是巧合。攻击停止后,立刻就有企业开始失血。不是技术入侵,也不是舆论抹黑,而是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像是有人趁系统重启的空档,精准切断了某些连接。
她调出这五家企业最近三个月的合作记录,发现它们都曾参与过联盟早期的技术试点项目,掌握部分非公开接口权限。虽然权限等级不高,但足以获取区域运营策略的雏形。
林晚靠回椅背,呼吸放慢。
敌人没有在正面战场上被击溃后撤退,而是借着混乱的掩护,悄悄割走了一块肉。而且手法极其克制,不引起警报,只制造微小扰动,让人误以为是系统震荡后的正常回调。
这才是最危险的攻击——你不觉得疼,但伤口一直在流血。
她再次看向终端,忽然注意到一条不起眼的日志记录:两小时前,某边缘服务器曾短暂接收过来自外部Ip的数据包,内容标记为“客户满意度调研模板更新”。该请求已被自动归档,未触发任何预警。
林晚点开附件。
文件格式标准,内容合规,甚至连问卷题目的措辞都很普通。但她翻到第三页时,停了下来。
其中一道选择题下方,嵌入了一个极小的隐藏字段,指向一个已被注销的测试账号。这个账号曾在半年前用于调试跨平台同步功能,后来因安全审查被废弃。理论上,它不该出现在任何现行系统中。
她立刻调取该字段的解析路径,发现它会在后台自动激活一个数据回传通道,将填写问卷的终端信息打包上传至第三方存储节点。虽然目前没有实际数据流出,但通道本身已经建立。
这意味着,所谓的“调研模板”,是一把钥匙。只要有人下载并部署这份文件,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外部打开一扇门。
而这类文件,正是市场团队日常对外分发的标准物料之一。
林晚静坐了几秒,然后拨通科研负责人的通讯线路。电话响了两声被接起。
“你们有没有收到新的模板推送申请?”她问。
“没有。”对方回答,“所有对外发布的内容现在都要经过双人审核,这两天没人提交这类流程。”
“查一下历史审批队列。”她说,“特别是那些标记为‘紧急修订’但最终未通过的版本。”
“你怀疑……有人伪造流程?”
“我只是想知道,”林晚盯着屏幕上的隐藏字段,“这把钥匙,是怎么混进来的。”
通话结束后,她没有关闭终端,反而打开了内部审计系统。她输入关键词“模板更新”,筛选近十天内的所有相关记录。
结果跳出二十多条,大部分正常。但在凌晨三点十七分,有一条自动归档的日志显示:一份编号为mt-742的文档曾短暂上传至共享库,来源账户为“市场部临时协作者”。三分钟后,该文档被标记为“格式错误”自动删除。
她尝试恢复文件,失败。系统提示原始数据已被覆盖。
但上传者的Ip地址还在。
林晚将其与昨日突袭行动中捕获的敌方信号源进行比对。两者不属于同一网络,但存在一个共同点:都曾通过城西中转站接入主干网。
这不是直接关联,却是一条若隐若现的线。
她靠在椅背上,缓缓吐出一口气。头痛越来越重,视线边缘有些发黑。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停下。
表面上,联盟赢了。系统恢复,证据锁定,对手据点被端。所有人都以为风暴已经过去。
可她清楚,真正的动作,往往发生在雷声停歇之后。
她伸手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已经凉了。杯壁映着头顶的冷光,微微晃动。
然后她重新打开市场团队的工作日程表,找到接下来两天安排对外发布的全部物料清单。其中有三项涉及新客户接入流程,均包含问卷环节。
她的手指悬在编辑键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不是不敢改,而是不确定——如果连内部流程都能被渗透,那么修改本身会不会也成为对方期待的反应?
她闭上眼,再次尝试凝聚精神。但脑海中一阵刺痛袭来,像是玻璃渣在神经上划过。“心灵洞察之镜”已无法启动。
她只能靠自己判断。
片刻后,她删掉了原定发布时间,将三项物料全部标记为“待审”。接着,在权限日志里添加了一条强制验证规则:今后所有对外发布的模板文件,必须附带动态签名码,且需经她本人二次确认才能生效。
做完这些,她睁开眼,看向屏幕角落的时间。
距离她下令突袭,过去了整整十一小时。
城市早已回归平静。指挥大厅只剩下她一人。终端屏幕不断刷新着各项指标,绿光流淌,宛如安宁的假象。
林晚缓缓抬起手,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她的嘴唇微动,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这次……来得更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