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界的晨光刚漫过万源传承工坊的檐角,工坊前的空地上就挤满了各域孩童 —— 今日是 “技脉传童” 的首日,雷泽域的小锻匠、土泽域的小塑师、风泽域的小织工,捧着亲手制作的迷你技法工具,围着墨辰星小队与老工匠们,眼中满是跃跃欲试。可刚开课,问题就接连出现:雷泽孩童用微型雷锻炉熔晶时,因控制不好雷脉冲,晶胚直接炸裂;土泽孩童捏制的土塑基座,要么太软支撑不住风纹布,要么太硬无法嵌入晶架;风泽孩童织出的风纹布,布满了杂乱的线头,根本无法附着在晶体上,不少孩子蹲在旁,眼圈泛红地看着破损的作品。
“不是孩子们笨,是我们的教学方式错了!” 雷岩的祖父,老锻匠看着地上的碎晶,轻轻叹了口气,“我们老辈教技法,都是‘看我做,跟着学’,可跨域技法需要‘懂原理,再实践’—— 比如雷锻的控温,我们只教‘按这个力度按雷晶’,却没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个力度’,他们怎么可能学会?”
墨辰星捡起一块碎晶,指尖泛起星力,将碎晶重新熔合:“老辈的经验是根基,但跨域传承需要‘拆解技法’—— 把雷锻的控温拆成‘星力护层、雷脉冲频率、熔晶温度’三个步骤,把土塑的稳固拆成‘土料配比、塑形力度、冷却时间’,让孩子们先懂每一步的原理,再动手实践。”
年轻一代立刻与老工匠们商量,搭建 “多域技脉实践营”,将工坊划分为 “原理教学区”“分步实践区”“纠错改进区”,每个区域都由 “老工匠 + 年轻传承者 + 孩童助手” 组成协作小组,确保教学既有经验支撑,又有创新方法:
原理教学区:拆解技法,融贯多域
柳梦璃的幻梦神念化作 “技法原理蝶”,蝶翼上投影着拆解后的技法细节 —— 雷锻炉的星力护层如何控制温度,土塑土料中多少比例的微孔土能适配风纹布,风织纹的晶丝锚点该如何排列。“你们看,” 柳梦璃轻触一只蝶翼,画面切换成雷锻与土塑的能量流转,“雷锻的高温要像‘包裹糖块的手’,只热核心不热外皮;土塑的基座要像‘托着羽毛的掌心’,既稳又不压坏风纹布。”
赵灵溪的道衍星图悬浮在教学区中央,星轨上标注着 “孩童技法适配曲线”:根据不同域孩童的本源强度,调整技法难度 —— 雷泽孩童的雷脉冲输出从 “三成” 开始,土泽孩童的土料配比从 “七成普通土 + 三成微孔土” 起步,风泽孩童的风笛曲调先练 “低音定纹”。“道衍天机推演过,循序渐进才能让孩子们既不挫败,又能掌握核心。” 赵灵溪将星图投影到每个孩童的工具上,形成专属的 “技法指南”。
分步实践区:试错容错,互助共生
雷泽孩童的实践台前,墨辰星与雷岩并肩指导:小雷拿着微型雷晶,手指因紧张而发抖,雷脉冲刚注入就超过了预设强度,晶胚又要炸裂时,墨辰星及时用星力护层裹住炉体,将温度压了回去。“不是用力越大越好,” 雷岩蹲下身,握着小雷的手,“你感受雷晶的震动 —— 像心跳一样,慢一点,每震三下停一次,温度就稳了。” 小雷跟着节奏调整,这次晶胚终于顺利熔合,他兴奋地举着作品,跑向土泽实践区,想找小土合作搭基座。
土泽实践区的小土,正对着软塌的土塑基座发愁。土瑶蹲下来,捡起一块合格的基座:“你看,捏的时候要‘指腹用力,掌心托底’,像抱小灵植一样轻,土料才会又稳又有弹性。” 小雷跑来时,两人试着将晶胚放在土塑基座上 —— 这次没有裂纹,晶胚稳稳地嵌在基座凹槽里,小雷和小土击掌欢呼,又一起跑向风泽实践区,找小风织风纹布。
风泽实践区的小风,织出的风纹布还是歪歪扭扭。风翎取下自己的风笛,吹了一段舒缓的曲调:“跟着调子织,低音时放线,高音时收线,风纹会像跟着音乐跳舞一样整齐。” 小风跟着曲调摆动手指,丝线果然变得规整,她将织好的风纹布覆在晶胚上,风翎用风系能量轻轻一吹,布面的晶丝锚点刚好卡在晶胚的纹路里,完美贴合。
纠错改进区:老幼共研,迭代技法
纠错区的石桌上,摆满了孩子们的 “失败作品”:炸裂的晶胚、开裂的土基座、松散的风纹布。老工匠们与年轻一代围坐在一起,逐件分析问题 —— 炸裂的晶胚是因为雷脉冲没有 “间歇缓冲”,开裂的基座是土料冷却太快,松散的布是因为风笛曲调没有 “收尾定纹”。
时澈转动时轮盘,将孩子们的操作过程做成 “慢放时序切片”:“你们看小雷第一次熔晶,雷脉冲一直持续,没有像雷岩哥说的‘震三下停一次’;小土捏基座时,没等土料均匀受力就开始冷却。” 他将切片投影在石墙上,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操作,纷纷恍然大悟:“原来我少了‘停’的步骤!”“我冷却得太急了!”
新叶则用生命本源制作 “技法修复液”,滴在开裂的土基座上,基座竟缓缓愈合:“这些失败作品不是废品,是‘技法试金石’—— 你们从中学到的‘哪里错了’,比成功作品更珍贵。” 老锻匠看着孩子们围着修复液讨论,眼中泛起泪光:“我们当年学技法,失败了只能自己琢磨,哪有这样有人教、有人帮的机会?归心界的传承,真的不一样了。”
传帮带仪式:心传而非形传
夕阳西下时,实践营的空地上摆满了孩子们的 “成果作品”:雷晶胚嵌在土塑基座上,覆着整齐的风纹布,梦泽孩童用织梦丝在布面织上 “共生” 二字,时泽孩童用时序晶记录下制作过程,制成微型 “技法时序册”。墨辰星小队与老工匠们一起,为每个孩子颁发 “技脉小传承者” 徽章 —— 徽章由各域技法材料制成,雷纹、土纹、风纹交织,背面刻着 “践学方知真”。
老锻匠走到小雷面前,将自己的雷锻锤递给她:“这把锤传了三代,以前我总想着‘必须按老法子用’,现在我懂了,传锤不如传‘控雷的心意’—— 不是按我的力度,是按晶胚的需求。” 小雷接过锤,轻轻敲了敲晶胚,雷脉冲的节奏比白天更稳,老锻匠笑着点头:“比我当年学得快。”
墨宸轩与五位红颜知己站在远处,看着孩子们围着作品嬉笑,老工匠们在旁指点,年轻一代穿梭其间协调。苏晴雪轻声道:“当年我们担心传承断在手里,现在看,孩子们不仅接住了,还能带着技法走得更远。” 柳梦璃的幻梦神念将这一幕织成 “传童忆卷”,嵌入万源忆守核,核内新增的画面里,孩子们的笑脸、老工匠的欣慰、年轻一代的忙碌,构成了归心界最鲜活的 “传承图景”。
墨宸轩抬手轻触空中的 “技脉光带”,光带中浮现出各域孩童的技法轨迹,与老辈、年轻一代的轨迹交织成网:“技脉传童,传的不是‘怎么做’,是‘为什么做’—— 雷锻是为了守护,土塑是为了包容,风织是为了灵动,这些藏在技法里的初心,才是真正的传承。”
夜色渐深,实践营的灯光与灵脉网的光芒交织,孩子们提着自己的作品,跟着老工匠和年轻传承者回家,路上的笑声与风笛的余韵,在归心界的夜空久久回荡。传承植脉树的枝干上,一片新的 “童脉叶” 缓缓舒展,叶片上刻着孩子们实践的场景,每一道纹路都藏着 “践学共生” 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