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侦察、人力侦察,双管齐下。
如果认为李干已经把事情做到了极致,那未免太小看他对苏联弹道导弹部队的重视了。
远东战争结束后,东大收回远东地区,纳入东大国籍的不但有居民,还有该地区被遣散或自行脱离队伍的军人。
情报局早就从这里遴选出了一批人加以培训,早就撒到了苏联各个国家里去从事情报工作了。
对斯德哥镇的侦察,就是由这一类情报人员进行的,可惜,斯德哥镇的反谍防范太严密了。
镇子本就不大,一千多人口,抬头不见低头见,想要潜伏下来太难了。
但是,恰恰是因为斯德哥镇的反谍防范严密,反而可以推断这里肯定部署有重要的军事单位。
凌晨2时05分,安-124飞到了斯德哥镇上空,飞行高度米。
空中机械师从货舱那头走过来,对赵飞龙说,“赵连长,可以准备了。”
赵飞龙打了个手势,侦察小组成员们把氧气口罩戴上,随后戴上头盔,扣上防风面罩,起立往侧舱门那里走去。
机械师开始释压,随即,打开了舱门。
他竖起大拇指,赵飞龙一马当先一跃而下,其他人紧随其后跳下去。
所有人离机后,机械师关闭侧舱门,紧接着给舱内进行增压。
在万米高的空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无法满足人类的呼吸要求的,通常来说,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其氧气含量就在人类生存线之下了。
因此,高空跳伞要携带氧气瓶。
赵飞龙五人在黑漆漆的空中完成编队,调整着方向,自由落体往下掉。
高跳低开从来都是极难、危险程度极高的跳伞方式,尤其是夜间。
赵飞龙面朝下,目光雷达一般搜索地面的标识物。
可惜,底下一片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到。
他并不着急,等高度再低一些,借助月光是能够看到地面的情况的。
一直到了地高表显示出300米高度时,赵飞龙等人才解散编队,随即全部在200米高度以上打开了降落伞。
所有人的降落伞全部顺利打开。
在这个高度上开伞,基本上降落伞完全展开后,人就基本落地了。
赵飞龙选择的着陆点很好,是树林中的一处开阔地。
落地,收拾伞具,从携行包里把武器装备侦察器材拿出来,而且,每个人都携带了滑雪板。
其他人迅速聚拢过来,赵飞龙看了看指南针,把滑雪板穿上,指了指西南方向,一行人呈战术纵队滑入了树林中,往西南方向潜行。
一个多小时后,赵飞龙突然停了下来,打出了一个隐蔽的手势。
五人立即依托树干为掩护,建立了防线,向东侧进行警戒。
不多时,轰隆隆的声音传来,树林中有灯光影影绰绰,从东面往南面移动。
“是车队。”赵飞龙低声道。
侦察兵的任务是侦察,不是斩首也不是作战,以侦察获得情报为最高任务,不被敌人发现的侦察兵才是优秀的侦察兵。
一队重载卡车缓缓开了过来,粗大的雪地轮胎碾压着道路上的厚厚积雪,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大灯在空中的薄雪中打出的两道光柱并不能穿透太远的距离。
赵飞龙这才发现,就在他们眼前不远处,竟然是一条被积雪覆盖了的道路。
他看清楚了重载卡车的样式,是军用车辆。
足足7辆重载军卡从眼前驶过,他们根本想不到会有人潜入到远离边境线几千公里的这里,这里可是腹地中的腹地。
因此,这队重载军卡没有护卫。
从车辙的印记深度可以看得出来,这队重载军卡装载了很多物资,那么,他们肯定是从物资集散点出来的,要去的地方大概率是军事基地或者兵营。
斯德哥镇没有军事仓库,唯一的物资集散点是火车站。
赵飞龙此时要当机立断。
尾随这队军卡,至少能够找到一处军事基地或者兵营,运气好的话,搞不好就是往导弹基地运送物资的车队。
这么一来,可以大大节约寻找导弹基地的时间。
他的决定更大胆。
他一挥手,众人心领神会,立即起身奋力撑着雪杖,在林子里紧跟着车队行驶的方向而去。
很快就遇到了一个下坡,车队的速度更慢了。
赵飞龙借助着惯性超过去,藏在林子里仔细观察车队的情况。
这一次看得更加清楚了。
每辆车的驾驶舱里有三个人,车厢有厚厚的篷布盖着,不知道里面的情况。
他示意大家稍作休息,等待车队往前走一段距离再继续跟上。
突然,打头的那辆车失控,驾驶员情急之下踩死了刹车,车辆打滑,歪歪扭扭的一头就撞在了路边的树上。
赵飞龙做了一个下压的手势,同时把枪保险打开了。
车队停了下来,车上的士兵陆陆续续跳下来,很快就围着撞树的卡车叽里呱啦地讨论起来。
机会!
赵飞龙指了指尾车,大家立即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一名侦察兵立即丢掉雪板,猫着腰踩着小碎步接近尾车,驾驶舱里的驾驶员正在点烟,伸着脖子往头车的方向看。
他靠近尾车,把磁性定位装置往车底一贴,随即立即脱离。
整个过程不超过十秒钟。
那边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把头车拽了出来,车辆失控对这里的老毛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了。
车队很快恢复了前行。
赵飞龙启动了定位装置后,单兵电脑上立即出现了一个持续闪烁的红点。
现在就不忙着追了,完全可以更加隐蔽地抵近。
北京时间8时正,斯德哥镇地区在东七区里,当地时间是7时正,这会天色才蒙蒙发亮。
山头上,赵飞龙趴在冰冷的雪地里,用望远镜观察着刚刚苏醒的导弹基地。
薄雪覆盖了他的身体,从空中看,是和地表颜色融为一体的,并且是在树林里,隐蔽属性拉满。
赵飞龙想不到侦察任务会这么顺利,那个车队果真是往地导弹基地运送物资的。
眼前的导弹基地在山谷里,面积非常大,规规整整的兵营,那巨大的弹道导弹发射井井口,周边隐蔽部署着的防空导弹阵地,都证明这是一个大规模的、货真价实的弹道导弹基地!
“连长,数了三遍,没错,是7个发射井。”边上的战士低声说。
赵飞龙低声道,“7个发射井,恐怕是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弹道导弹基地了,难怪他们一次需要补给那么多物资。”
一般来说,导弹基地会有2-3个发射井,这个数量已经完全足够的了。
弹道导弹基地不是靠量取胜的,而是靠隐蔽,因此,固井式发射井通常会放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
如果你在荒山野岭看到一条铁路,而这条铁路看上去像是荒废的,那么请不要怀疑,那是通往深山里军事基地的专用铁路线,而不是荒废的。
眼前这个导弹基地没有铁路线,但是,有一条公路和火车站连接,就是赵飞龙他们发现车队的那条公路。
从公路的宽度来判断,等级是不低的,能够并行两辆重型卡车。
老毛子竟然在这里搞了7个发射井,实在是骇人听闻。
不夸张地说,这个导弹基地一次齐射,就能把小日本给灭了。
赵飞龙放下望远镜,说,“轮班观察,这里面估计有假发射井,一定要搞清楚。”
“是!”
他部署好任务,立即钻进睡袋里睡觉。
三人一组,一人观察一人记录一人警戒,五人排班,保证每次有两个人能有连续的休息时间。
天色大亮后,导弹基地也进入了新一天的工作,蚂蚁一般大小的士兵,三人一队两人一组地忙活开来,不时有巡逻队在基地周遭往返巡逻。
不过,他们从来没有巡到这边的山头,直线距离三公里。
这里是腹地中的腹地,他们根本不相信有人能潜入到这里,即便能潜入到这里,如此广阔的区域,想要找到这个隐藏在山谷里的导弹基地,而且基地里有高大的针叶林作为掩护。
可以说,基地的防御是松懈的。
在夜鹰侦察连这些精锐战士眼里,如果手里有足够的重火力,他们完全可以做一次火力突袭,并且能保证第一时间把基地的通讯塔给打掉,断掉他们的通讯。
到了下午,不出赵飞龙所料。
7个发射井里有2个是假的,真真假假的障眼法是各国部署固井式弹道导弹常用的办法了。
判断真假的办法也很简单,哪些发射井没有进行日常维护,那些就是假的。
赵飞龙没有着急撤离,而是又待了一个晚上,进一步搞清楚导弹基地的布防情况,到了第三天的上午才撤离,往第二个点去。
情报局的情报人员说有两个点可能存在导弹基地,眼前这个点确认了,却不代表着另一个点没有。
必须要把情况全部搞清楚。
找到第二个点也很容易,通过道路以及上面的车辙就能找到。斯德哥镇就那么点人,没有工业,那些车辙要么是部队车辆留下,要么是林场的车辆留下来的,没有第三种可能。
第三天下午,赵飞龙他们抵达了第二个点,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导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