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杨澜生睁开了双眼,看到林琳背后垫了个枕头坐在床头,正沉思着什么,不由就疑惑地问道:“林琳,你怎么了?”
林琳转脸对他笑了笑,说道:“哥,昨晚彭悦给你发了微信,当时我们都睡着了。我不是有意看到的,是你定的闹钟时间快到了,我想让你多睡一会儿,就想去关掉闹钟的。”
杨澜生看的出,她的眼神中有些失落,笑容也是强自装出来的,就从她的手中接过了手机。看了彭悦发来的微信,时间是凌晨十二点四十,那就是她那个时间还在思念自己,没有睡觉,不由在心中长叹了一声。
“林琳,我现在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如果你不介意,我给悦悦说一下,我们今天就去领结婚证。”杨澜生轻轻地将她抱在怀中,坚定地说道。因为他近来也思考过两人感情的问题,她对自己是那么好,一无所未求地就与自己同居了,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林琳对他的真情。
林琳有点激动地流下了泪,但过了一会儿,她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不,哥,这样对悦悦不公平,我们还是顺其自然吧,我知道,你是爱我的。”然后就擦了一下泪水,笑了笑,拉着杨澜生起床。
在杨澜生锻炼时,林琳已经做好了早餐,两人在沉默中吃完了饭,收拾好了,在出门时,还是相视一笑,牵着手下了楼。
从这一刻起,林琳再也没有提过杨澜生与彭悦的事情,他也只能放下内心的纠结,全心地享受两人了一起的时光,在医院里,两人都全心合意地投入到了对中医的学习中,回到家里,两人就做饭、学习、锻炼,然后就是爱意的交融,她每时每刻都用心感受着两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
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医院的走廊上,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脚步声和交谈声,新一天的诊疗工作拉开了帷幕。这天上午,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所幸诊断都相对明确,只是每个病例都需精心定制综合治疗方案。杨澜生、林琳与常东平全身心投入其中,宛如紧密协作的战友,共同为患者的健康而忙碌。
杨澜生专注地为每一位病人施针,他神情专注,眼神紧紧盯着穴位,手中的银针精准落下,仿佛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林琳则在一旁默契配合,观察病人的细微反应,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关切与专注。常东平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整个治疗过程提供着关键的指导,他时而俯身查看病人的症状,时而给出精准的治疗建议,沉稳而可靠。
不仅如此,他们还为病人进行按摩,舒缓病人因疾病而紧绷的肌肉。杨澜生双手有力而轻柔,顺着肌肉的纹理缓缓推动,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病人的关怀。同时,他们耐心地指导几位病人进行体操锻炼,详细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确保病人能够正确执行,通过这种辅助治疗方式,帮助病人更好地恢复健康。
整个上午,三人忙得不可开交,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时间就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悄然流逝,临近下班时分,众人虽略显疲惫,但看到病人在自己的治疗下有所好转,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就在这时,诊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走进来两个人。走在前面的那位,身材挺拔,身着一套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显得气质非凡。他一看到身着白大褂、正专注整理病历的杨澜生,脚步不禁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先是礼貌地朝着常东平与林琳微笑点头,热情地打招呼:“常老师,林医生,好久不见呐!”声音洪亮且充满亲和力。待正在就诊的病人和家属离开诊室,门轻轻合上后,他才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杨澜生身上,脸上笑意更浓,爽朗地笑道:“哈哈,学长,之前就有人跟我提起,说你在师承学习中医,我当时心里还犯嘀咕,不太相信,今日亲眼所见,还真是如此啊!不过,学长你可真是有眼光,拜了常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这以后的医术那还不得突飞猛进呐!”
此人正是国家医药投资管理公司的陶中凯。杨澜生心中暗自感慨,陶中凯确实是个八面玲珑、通透世故之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巧妙地认可了自己学习中医的选择,又不着痕迹地奉承了常东平,而且从他们的互动来看,显然平日里关系匪浅。在这样的场合,若是过度谦虚,反倒显得有些做作,不懂人情世故。于是,杨澜生也笑着回应道:“呵呵,‘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虽说为兄年纪稍长了些,但好在还未到白首之际,如今又承蒙恩师常老师毫无保留地精心施教,自然得加倍努力,才不算虚度此生啊!”杨澜生心里明白,陶中凯突然到访,必定有事相商,便礼貌地示意他们与常东平详谈,而后与林琳一同收拾好手头的医疗器械和病历,转身去洗手。
下午四点多,诊疗室里难得地安静下来,近一天的忙碌喧嚣渐渐退去,常东平坐在办公桌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目光看向正认真总结病人情况的杨澜生,眼中闪过一丝期许,开口问道:“小子,你跟着我学了这么些日子,在你心里,你觉得中医诊疗,要切实保障疗效,关键因素究竟是哪些呢?”一旁正在整理资料的林琳,听到常东平的问题,也不禁停下手中的动作,好奇地将目光投向杨澜生,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杨澜生闻言,停下手中的笔,微微皱眉,陷入了片刻的思索。他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那些经典医籍中的至理名言,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老师,学生以为,中医疗效的保障,离不开四大根基和一个主题思想。首先,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便强调了医者需具备高尚的品德与悲天悯人的仁心。只有心怀慈悲,将患者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才能在诊疗过程中全身心投入,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此乃保障疗效的根基所在。”
常东平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杨澜生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其次,唐代诗人苏拯在《医人》里讲‘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这意味着医者内心的纯正与专注至关重要。心正则能不为外界的利益所诱惑,一心钻研医术,用药之时方能精准无误,直达病所。心若不正,即便有再精妙的医术,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疗效。”
说到此处,杨澜生稍作停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再者,《神农本草经》中提到‘药有阴阳配合……当用相须、相使者良’。药物的科学炮制和合理配伍,是实现疗效的关键环节。中药的配伍如同一场精妙的舞蹈,各种药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方能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若是配伍不当,不仅无法治病,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见常东平点了点头,杨澜生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第四点,便是医者对病情的精准诊断。中医诊疗,讲究望、闻、问、切,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准确把握病症的根源,才能制定出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真正做到药到病除。以上四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医诊疗保障疗效的关键因素。”
“一个主题思想,就是要把握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既不能固而不化,也不能改而不良,对于普通的个体医者来说,坚守与传承才是根本。”
杨澜生条理清晰、旁征博引的分析,让常东平不禁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许之色。他感慨地说道:“小子,没想到你对中医诊疗的理解竟如此深刻,这段时间跟着我学习,你可真是下了苦功夫啊!能将经典医籍中的智慧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的思考当中,实属难得!”林琳的眼神中更是爱意涌动,她看向杨澜生的目光里,充满了崇拜与自豪。
常东平微微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你说的这些都非常对,但如今的中医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就拿药材来说,现今药材生产、加工和供应中的弊端层出不穷。一些地方为了追求产量,滥用化肥农药,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加工过程中,不遵循传统工艺,偷工减料,使得药效大打折扣;供应环节更是混乱,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医的临床疗效,也阻碍了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常东平的语气中,满是痛心与无奈。
随后,常东平话锋一转,看着杨澜生和林琳,说道:“今晚有个饭局,是和陶中凯他们一起,主要讨论关于道地药材种植、加工和流转的合作事宜。我觉得你们俩也应该参加,多接触接触这类事务,对你们以后的发展大有好处。如今中医要发展,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加工和流转,是重中之重。你们年轻人,思维活跃,说不定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澜生和林琳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兴奋与期待。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个能够为中医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宝贵契机。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洒在他们充满希望的脸上,仿佛也在为他们即将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