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两人的饺子端上桌后,两人刚吃两个,就有相熟的跑去蹭吃了,尝过味后感觉,也跟着要了一份。
这个点下班,很多人早就饿了,突然闻到香味,脚步就迈不动了。
况且,这个时候的小吃摊,除了早餐,根本没有夜市。
人都有从众心理,有一两人吃,其余的人便开始跟风,转眼间,两盖帘的酸菜馅和萝卜馅就卖完了。
一盖帘可以煮六份,不到一个小时她就煮了十二份,按照一毛八的利润,兜里已经赚了两块一毛六。
照这么下去,即便累点,也有劲儿。
剩下一盖帘猪肉大葱的,一块的价格有点贵,几个人犹豫了下,只有一人咬牙要了一份,其他人都没舍得。
李香琴也不强行推销猪肉大葱,赶紧坐下擀皮现包其他的两个馅。
看着她双手翻飞,一次能擀一沓饺子皮,饺子也是一下捏一个,圆鼓鼓胖嘟嘟的,并没有因为速度快,影响品相。
“大娘这包饺子的手法真麻利?”有人忍不住,惊叹的夸赞两句。
“都是逼出来的,家里孩子多,速度慢一点都赶不上吃。”李香琴轻笑一声,随口解释一句。
熟能生巧,都是磨练出来的。
三盆饺子馅,李香琴把自己忙成了陀螺,擀,包,煮,一条龙。
就在这时,老四骑着车过来了,“妈,我帮你。”
“你这丫头,上了一天班,咋不在家休息?”看着突然出现的老四,李香琴瞪她一眼,嘴里抱怨着,手中的活也没停下。
“我今儿跟师傅从后门出去的,到家后才知道妈来了机械厂,我又赶回来了。”老四挽起袖子,开始帮忙。
看着排队等饺子出锅的人,老四惊讶的不行。没想到妈第一天出摊,就这么吸引人,看来老妈的手艺,杠杠的。
“你吃吗?”李香琴把煮好的饺子捞出来,随口问了一句。
“我吃过来的,玲子姐给我煮了饺子。”老四端着碗,给人送餐。
接下来,有老四打下手,李香琴终于不用忙的团团转了。
母女俩一直忙碌到九点,人才渐渐少了。
酸菜猪肉馅卖完,萝卜猪肉还剩三分之一。唯独猪肉大葱馅的卖了一盖帘之后,几没怎么动。
“没想到饺子摊这么招人,还是妈有眼光。”老四把所有的碗筷洗出来,看着卖空的饺子盆,激动的不行。
“手艺好是一方面,主要是这个时候小吃摊太少,咱们占了先机。”
第一天出摊就遇到开门红,李香琴也很激动,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话放到现在,一点没错。
这年头,只要你敢干,就是卖一坨牛粪,都有人过来尝尝鲜。
“那也是妈有本事。”
老四拎个小板凳坐在旁边,她发现,妈就跟天上的星星一样,她在的地方,周围都是明亮的。
两人聊着天,一起把最后的萝卜馅包出来,刚好一盖帘。
看着剩余的一盆猪肉大葱,李香琴盘算着,明日纯肉馅的就不准备太多了。
六毛跟一块比起来,差价有点大,不太容易让人接受。
忙活完,李香琴起身活动了下身体,看了眼机械厂大门上的钟表,已经晚上十点了。
“老四,时候不早了,你明日还得早起上班,赶紧回家睡觉。”
“妈,我再陪你一会,我能起得来。”老四不愿意走,妈一个人太累了。
“妈摆摊就是小打小闹,赚一点是一点,但不能妨碍到你们的正常工作。”李香琴催促她赶紧回家休息。
老四还想坚持,眼看老妈要生气,才不情不愿的骑着车回家。
看着闺女走远,李香琴才坐在板凳上,等十二点中班的同志下班,再卖一波收摊回家。
就在这时,一声刺耳的轰鸣声由远及近,车头灯晃得人眼晕,李香琴抬手挡住眼睛,就见一辆摩托呼啸而过。
这年头的摩托车,不是进口货就是走私货,价格都不便宜,能开上摩托车的人不能说非富即贵,但也都是有闲钱的人。
但大晚上出来炸街的,想来不是啥正经人。
就在李香琴腹诽之际,那辆早就过去的摩托车又回来了,刺眼的灯光晃了几晃,在饺子摊旁停下。
此时,摩托司机一脚踩在台阶上,身体微微倾斜,李香琴才看清他身上穿了件棕色的飞行夹克,外翻的毛领子,敞着怀,也不知冷不冷?
最奇怪的就是,这人大晚上的还带着副墨镜,也不知影不影响视线?
脚上蹬着高腰靴子,到腿肚子的那种,看着像部队上的军靴……单看这一身行头,就能猜测,这人不一般,或者有路子捣腾东西。
就在李香琴打量他时,这人直接把头盔摘下来,抱在怀里,冲着她招呼一声。
“老太太,饺子什么馅,多少钱一份?”
嗓音沙哑,气息低沉,听着不是烟抽多了就是酒喝多了,伤了嗓子。
“猪肉大葱,一块钱一份。还有一点萝卜猪肉馅,六毛一份。”
李香琴眯着眼,避过车灯的强光,笑眯眯的开口。
“同志要是不嫌弃,可以尝尝,大娘的饺子可是祖传的手艺,香得很。”
那人扯了下嘴角,把摩托车停在路边,大长腿从后座迈下来,把头盔放到车座上,双手插兜的走过来扫了一圈。
“来一份猪肉大葱的,看看有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好嘞~,您先坐,这就煮。”李香琴眼睛一亮,赶紧扒开煤炉子,等锅开下饺子。
那人瞅了一圈,最后在小方桌上坐下,就像蹲在地上似的,看着格格不入。
李香琴看他憋屈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下,有时候个头太高,也不全是便利。
等饺子端上桌,李香琴还勤快的给倒了点醋,放了几瓣蒜,“同志尝尝,看喜不喜欢这个味道?”
那人也没说话,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饺子送到口中,嚼了嚼。片刻后,又夹了一个,连着吃了三四个,才扭头看向李香琴,
“大娘手艺不错。”怪不得敢夸海口,果然有两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