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岛的战事,本就胶着异常,如今又因大山智久的一把火,使得整个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那熊熊燃烧的大火,不仅烧毁了大片的山林,还阻断了联军的补给线,让管承之子管统所率领的三千备武军精锐,被死死地围困在山林之中。
这些被围的士兵们,此刻正面临着缺水断粮的绝境,他们的处境可谓是岌岌可危。而与此同时,联军的主力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士气低落,军心不稳。
“管都督,徐国主,”都市牛利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仿佛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下臣突然回忆起,早年我游历四国的时候,曾经听说过有一条隐藏在海边的小路。这条小路虽然道路崎岖难行,对于大军和辎重来说通过并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派遣一支精锐的轻装部队,快速前进,或许可以直接插到叛军的老巢——四国城!”
他的话音刚落,管承和徐寿两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徐寿低头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此计甚妙啊!大山兄弟的兵力本来就比我们少,现在他的主力都在山林里围困管统将军。如果我们能有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四国城下,他们肯定会惊慌失措!”
管承立刻领会了其中精髓,一个“围魏救赵”的计策在他脑中迅速成型:“好!就依此计!我们兵分两路:徐国主,你率领徐国本部人马及部分我军步卒,继续从正面佯攻山林,声势要大,务必让大山智久认为我军主力仍在试图救援管统,将其牢牢牵制在山林一带!”
他看向都市牛利,决然道:“都市先生,烦请你为向导,本都督亲率近卫军及备武军剩余精锐,即刻出发,沿那条海边小路,奇袭四国城!我倒要看看,那大山智久是救他的老巢,还是继续围我的儿子!”
计议已定,联军立刻行动。徐寿率领部队在山林外围不断制造动静,发起一波波佯攻,虽未真正突破防线,却也让大山智久不敢轻易调动围山的主力。
而管承则与都市牛利,率领一支经过挑选的、轻装简从的精锐部队,在夜色和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下,悄然脱离主战场,沿着那条险峻的海边小路,艰难而迅速地向四国城方向穿插。
数日后,当管承率领的北汉军如同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四国城下,并立刻发起猛烈攻势时,城内的守将、大山智久之兄大山津见大惊失色!他兵力有限,城防虽坚,但在北汉军不顾一切的猛攻下,也是摇摇欲坠,告急的求援信使接连不断地派往山林。
大山智久在山林中接到兄长告急的消息,又确认了出现在城下的确实是北汉主力旗号,心中顿时陷入两难。继续围困管统,则老巢必失;回援四国城,则功亏一篑,放虎归山。权衡利弊之下,他只能咬牙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下令撤围,火速率领主力回援四国城,企图与兄长里应外合,夹击城下的管承部队。
山林之围终于被解除了!徐寿心中松了一口气,他迅速与终于脱困的管统汇合在一起。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喘口气,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就传来了。
原来,大山智久已经率领军队急速回援,他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与城中的守军一起夹击孤军深入的管承。徐寿听到这个消息,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意识到情况非常危急。
“不好!”徐寿喃喃道,“管都督的兵力虽然精锐,但他现在身处敌人的地盘,一旦被叛军的两部军队合围,恐怕会有覆灭的危险啊!”
管统刚刚从困境中脱身,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心情更加焦急。他瞪大了眼睛,满脸忧虑地说道:“父亲现在处境十分危险!我们必须立刻去支援他!”
徐寿当机立断:“管统将军,你我所部经历山林之战,步卒疲惫,行军缓慢,恐难及时赶到。你立刻集结军中所有还能作战的马军,无论是你备武军的,还是我徐国的,凑足一千骑,即刻出发,轻装疾进,追击大山智久的回援部队!不必求歼敌,只需不断袭扰,拖延其回援速度,为管都督攻城或调整部署争取时间!”
“好!”管统毫不犹豫,立刻抱拳领命。他深知此刻时间就是生命,父亲的主力安危系于一线。他迅速点齐一千骑兵(其中多为备武军轻骑,夹杂部分徐国骑手),如同旋风般冲出营地,沿着大山智久部队撤退的痕迹,奋力追去!
四国岛的战局,因一条隐秘的小路和一个经典的战术,瞬间逆转。攻守之势易位,一场围绕着时间与速度的生死竞赛,在这座海外岛屿上激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