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筑涅的成功,虽只是微末提升,却让秦墨真正在这片浩瀚无垠的涅盘之海站稳了脚跟。
他明了,此地修行,已非简单的能量积累或法则感悟,而是直指存在本质的构筑与涅盘,每一次循环,都是对自身“道”的极致锤炼与升华。
他并未急于进行第二次筑涅。初来乍到,需先巩固这片以自身原初宇宙为“锚点”的临时立足之地。
他运转万象归流大道,道印清辉流淌,并非扩张,而是以一种更加精妙的方式,将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可能性之纱”与“寂灭之基”的流动稍稍梳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利于他修行与感知的微型道域。
这片区域,便算是他在涅盘之海中的初辟之疆。
同时,他亦将心神沉入道印内部,关注着与墨灵及探索者号融合后的变化。
此时的墨灵,已然不再是单纯的器灵或智能核心,而是与秦墨的道印深度绑定,成为了他推演万法、记录见闻、乃至辅助调控自身大道循环的道枢。
探索者号的结构则化为了道印内部演化世界的基础框架之一,变得更加稳固且充满潜力。
“师尊,根据初步解析涅盘之海的环境信息流,此地的‘信息’密度与层级远超我们之前的认知。
那些‘可能性之纱’中蕴含的,不仅仅是随机的事件分支,更包含着其他宇宙底层法则的碎片烙印,甚至是一些……已逝强大存在的道韵残留。”
墨灵(道枢)的声音直接在秦墨心神中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兴奋与凝重。
“嗯,此地确是修行圣地,亦是险地。”秦墨回应,“持续监测周边,若有任何异常波动,或感知到其他存在靠近,立刻示警。”
“是!”
在巩固道域、熟悉环境的过程中,秦墨也并未完全封闭自身。
他偶尔能感知到一些遥远的意念扫过,有的充满好奇,有的漠不关心,有的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这些都是在涅盘之海中挣扎求存、追寻筑涅的其他存在。
根据流影所言,其中不乏心怀叵测之辈。
这一日,正当秦墨沉浸在对一道蕴含“时间悖论”核心碎片的“可能性之纱”进行解析时,墨灵发出了警示:
“师尊,三点钟方向,‘海流’出现异常扰动,有高浓度‘寂灭之基’被强行汇聚,正朝我方道域缓慢迫近!
其核心蕴含一道充满‘掠夺’与‘吞噬’意蕴的意志!”
秦墨瞬间从悟道中惊醒,神念如潮水般向警示方向涌去。
果然,只见一片远比周围浓郁粘稠的灰黑色寂灭潮汐,如同拥有生命般,正缓缓向他所在的微型道域蔓延而来。
潮汐之中,一道模糊的、由无数挣扎扭曲面孔构成的阴影若隐若现,其散发出的气息,充满了对一切“有序”与“生机”的憎恶与贪婪。
噬道兽!
流影提到过的,以各种“道”为食的涅盘之海原生诡异存在!
这头噬道兽显然是被秦墨这道域散发的、与周围死寂环境格格不入的活跃道韵所吸引,将其视为了美味的猎物。
“终究还是来了。”秦墨目光平静,并无惧意,反而带着一丝验证自身所学的跃跃欲试。
他知道,在这涅盘之海,避战绝非良策,唯有展现出足够的实力,才能赢得生存与修行的空间。
他并未主动出击,而是稳坐道域中央,将万象归流道域的力量进一步凝聚。
道域边缘,那混沌气流般的壁垒变得愈发凝实,内部演化景象加速,仿佛一个微缩的、正在全力运转的宇宙模型。
噬道兽似乎察觉到了秦墨的防备,那灰黑色的寂灭潮汐骤然加速,如同巨浪般狠狠拍向道域壁垒!
潮汐中蕴含的,不仅是极致的湮灭之力,更带着一种能污染道心、引动内在腐朽的诡异诅咒!
轰——!
寂灭潮汐与万象道域猛烈碰撞!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种令人心悸的、法则层面相互侵蚀湮灭的沉闷波动扩散开来。
道域壁垒剧烈震荡,内部演化的景象都出现了瞬间的凝滞。
那寂灭诅咒更是无孔不入,试图钻入道域内部,污染秦墨的道基。
“万象流转,秽垢自消!”
秦墨道心坚定如铁,万象归流大道全力运转。
道域内的演化非但没有停止,反而在压力下变得更加迅猛!
那试图侵入的寂灭诅咒,在接触到道域内奔腾不息的“生命洪流”、“文明愿力”以及动态平衡的法则网络时,如同滴入滚烫铁板的污油,迅速被蒸发、净化!
同时,秦墨引动了道域中代表“终结”与“清理由冗余”的环节——那正是他融合了部分归无本质后形成的特性。
一股无形的吸力自道域中产生,反而开始主动吸纳吞噬那寂灭潮汐中的精纯寂灭之力!
噬道兽发出了尖锐的、充满困惑与愤怒的嘶鸣!
它从未遇到过这样的“食物”!
不仅无法轻易瓦解对方的防御,自身的攻击力量反而在被对方汲取?!
它那由扭曲面孔构成的阴影猛地收缩,随即喷出一道更加凝练、颜色近乎纯黑的**寂灭吐息!
这道吐息蕴含着它吞噬无数道则后积累的精华,威力远超之前的潮汐,直指秦墨道域的核心,要一举击穿其防御,污染其道印!
面对这更强一击,秦墨眼神一凝。
他不再单纯防御,心念一动,道域之中,那枚得自悖论之环的**悖论种子**被悄然引动!
并非直接攻击,而是以其独特的力量,在噬道兽那纯粹的“吞噬”与“毁灭”意志核心,种下了一个细微的逻辑干扰。
“汝吞噬万道以壮自身,然汝这‘吞噬’之行本身,是否为‘道’之一种?若否,汝凭何吞噬?若是,汝吞噬自身之‘道’否?”
这逻辑干扰对于灵智低下、全靠本能行事的噬道兽而言,效果不如对归无之主那般明显,但也足以让其狂暴的攻击出现了一瞬间的迟滞与混乱!
就是这一瞬间!
“归流——化剑!”
秦墨并指如剑,引动整个万象道域的力量,融合了刚刚吸纳的寂灭之力、自身的平衡道韵、乃至一丝悖论扰动的特性,化作一道色泽混沌、似虚似实、仿佛能斩断因果、归流万法的道剑,逆着那凝练的寂灭吐息,直刺噬道兽的核心阴影!
嗤——!
道剑无声无息地没入阴影之中。
没有爆炸,那噬道兽的阴影如同被投入烈火的冰块,发出了凄厉至极的哀嚎,庞大的身躯剧烈扭曲、崩解,其核心的掠夺意志在万象归流与悖论扰动的双重作用下飞速消散!
最终,那令人心悸的噬道兽,彻底化为了一团精纯的、无主的寂灭本源和一些杂乱的道则碎片,漂浮在海水之中。
秦墨伸手虚引,将那团寂灭本源与道则碎片收取过来。
寂灭本源可以用于淬炼自身道基,而那些杂乱道则碎片,虽对他无用,但交给墨灵解析,或许能从中窥见一些其他宇宙或修行体系的奥秘。
首战告捷,而且是以一种近乎“吞噬反哺”的方式,这让秦墨对自身万象归流大道在涅盘之海的适应性,有了更强的信心。
他也明白,这头噬道兽恐怕只是这片无尽之海中,最普通不过的掠食者之一。
经此一役,他这片初辟的微型道域,气息愈发凝练,周围那些隐晦的窥探意念,也少了许多,多了几分忌惮。
秦墨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筑涅之路上,他将面对更多、更强的挑战,无论是来自这片海本身,还是来自其他同样追寻大道的……“同行者”。
他收敛心神,开始消化此次战斗的收获,尤其是对寂灭本源的运用与对抗噬道兽的经验,为下一次更深层次的“筑涅”做准备。
涅盘之海的波澜,永不停歇。而秦墨的筑涅传奇,也在这波澜中,正式扬帆起航。
在初步稳固了自身在涅盘之海的立足点后,秦墨并未一味地埋头苦修“筑涅”。
他深知,到了这个层次,闭门造车已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借鉴与感悟同样重要。
那些流淌于“可能性之纱”中的其他宇宙道韵碎片,便是绝佳的“他山之石”。
这一日,他捕捉到了一片异常璀璨且结构相对完整的“可能性之纱”。这片光纱之中,蕴含的并非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文明片段,而是一种独特的、侧重于心灵具现、唯识独尊的宇宙法则烙印。
在那个宇宙中,心念的力量被放大到极致,一念可花开,一念可界灭,物质与能量的界限模糊,一切皆由“识”而生。
秦墨将其小心引入自身道域,并未直接炼化,而是以其为基,结合自身大道,凝聚成了一面心镜。
此镜非铜非玉,镜面如水,倒映的并非外在形貌,而是观看着自身道心的种种变化,以及……模拟推演其他大道法则的可能性。
他盘坐于心镜之前,神沉入定。
镜中,首先浮现的是他自身万象归流大道的运转景象。
混沌气流奔腾,万法生灭演化,平衡贯穿始终。
这是他道的根本,坚实而包容。
随后,心镜波光流转,开始模拟那“唯识宇宙”的法则。
镜中的景象骤然一变,一切都变得如梦似幻,物质界如同水中月镜中花,随念生灭。
他看到“自己”在镜中一念创造星辰,一念让江河倒流,心之所至,法则相随,端的是逍遥自在,言出法随到了极致。
然而,秦墨并未沉迷于这种看似无所不能的力量。他以自身道心为尺,冷静观察。
很快,他发现了这种“唯识”体系的潜在弊端。过度依赖心念,使得那个宇宙的稳定性极差,容易因某个强大存在的情绪波动而引发全域性的法则紊乱。
而且,当心念冲突时,造成的逻辑悖论与现实撕裂尤为恐怖,其修复过程需要耗费巨大的心灵力量,甚至可能导致宇宙层面的“心衰”。
“力量源于心,亦困于心。若无外在坚实之基与之制衡,终将如无根浮萍,随波逐流,乃至倾覆。”
秦墨心中明悟。
这“唯识”之道,虽有其独到之处,但过于极端,与他追求的“万象归流、动态平衡”之道,在根基上便有所不同。
他并未否定这种道,而是取其精华——那对心念力量精妙操控、以及“境由心生”的创世思维,尝试将其融入自身万象道域中,作为丰富“演化可能性”的一部分,尤其是增强对自身道心杂念的洞察与掌控,以及对创造类法则的细微操作能力。
心镜再次变幻,这次映照出的,是一片充斥着冰冷逻辑与绝对数学规律的宇宙烙印。
在那里,万物皆可用公式推导,连情感与命运都被量化,整个宇宙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巨型机械。
秦墨推演着这种“绝对理性”之道。它稳定,高效,几乎杜绝了内部混乱。
但缺陷也同样明显——缺乏变数与惊喜,文明与生命容易陷入僵化的模式,失去了演化的活力与艺术的灵感,面对来自体系外的“变量”时,应变能力不足。
“过刚易折,缺乏韧性。绝对的秩序,亦是另一种形式的混沌——死寂的混沌。”
秦墨再次汲取其优点——那严谨的逻辑架构与对底层数学规律的深刻理解,用以优化自身道域中“秩序”环节的稳定性和效率。
心镜不断流转,映照出一种又一种来自不同宇宙、不同文明、不同个体对“道”的理解与践行。
有的侧重血脉肉身,挖掘自身神藏,以力证道;有的崇拜自然元素,化身法则,与天地同寿;有的发展出极致的科技,解析宇宙,再造乾坤;有的则沉溺于虚幻梦境,在精神世界中构建永恒乐园……
每一种道,都有其辉煌与局限。
秦墨便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学者,坐于镜前,观摩万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调整、优化着自身的万象归流大道。
他的道,并非要变得包罗万有、杂乱无章,而是在保持“动态平衡”与“无限演化”核心不变的前提下,吸收这些“他山之石”的智慧,让自身的“流”更加磅礴,更加顺畅,能够适应并包容更多样性的法则环境,应对更复杂的挑战。
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另类的“筑”。
不是构筑存在本质,而是构筑自身大道的广度、深度与韧性。
不知观摩、推演、融汇了多少种不同的“道”,当秦墨再次将心神完全收回时,他头顶那混沌气流状的道印,似乎并没有什么显着的外观变化,但其内部蕴含的“道韵”,却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圆融、更加不可测度。
他对于下一次正式的“筑涅”循环,有了更强的把握与更清晰的方向。
睁开眼,心镜缓缓消散,重新化为那片“可能性之纱”,但其蕴含的道韵已被秦墨汲取大半,变得黯淡了许多。
“师尊,您此次观镜悟道,历时外界约三百个标准宇宙年。”
墨灵(道枢)的声音响起,“期间共有七次微弱意念窥探,三股小型寂灭乱流掠过道域边缘,均被自动防御机制化解。
另,检测到右后方遥远海域,有持续性的高强度能量冲突波动,疑似两位筑涅境存在在交战,是否进行远距离观测?”
秦墨目光微动。观镜悟道收获巨大,但也需知晓外界变化,尤其是其他筑涅者之间的冲突,或许能窥见更多此地的规则与危险。
“锁定冲突区域,进行隐蔽观测,收集数据,但切勿介入。”
“明白!”
秦墨将注意力投向墨灵指示的方向,神念如同最细微的触须,小心翼翼地向着那遥远的海域延伸而去。
一场发生于涅盘之海的、真正的筑涅者之间的道争,即将映入他的“眼帘”。
这对他了解这片海的生存法则,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