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微微点头:“陷阵营已整装待命,但敌方狡诈,留一支精锐以防伏击为妥。”
李儒走向地图,摊开道:“我先前观察,此处有小村,或可在此藏匿部分兵力。”
\"孝父,你已令陷阵营精锐潜伏此村,待主公于官渡与敌决战时,若对方真有伏兵,便交由陷阵营处理。
\"
\"遵命!\"高顺目光微凝,虽有疑虑,却明白李儒从无轻率之策,问道:\"是否需告知主公?\"
李儒笑意淡然:\"你先派兵,我自会于明日禀明主公此事。
\"
高顺颔首离去,身影隐入夜幕。
李儒尚未从谋略中回神,帐外忽传风声急促。
一探子入内,躬身禀报:\"军师,探得确凿,敌轻骑已在北谷设伏,约五千之众。
\"
李儒眉心紧锁,忧思更甚。
他起身至地图前,指向北谷:\"此处距官渡不远,若敌执意出伏,我军退路堪忧。
\"
探子续言:\"另,敌军伏点非止一处,南径亦留其踪迹。
\"
李儒深吸一口气,局势愈发严峻。
敌既布伏北南,显然是欲围歼于此,两面夹击。
忽忆及高顺所述小村,所遣精锐恰为良策。
见敌伏布局周密,李儒决意增派兵力,确保全歼伏军。
翌晨,天未破晓,大营已喧嚣如沸。
刘煜,年轻主公,亦早至李儒帐前。
\"李儒,昨夜高顺与汝何议?\"语气透着疑惑。
李儒扼要陈明,提及小村部署。
刘煜点头肃然:\"吾亦感敌无意正面对决,汝等谋划,吾全力支持,须时刻警醒。
\"
李儒深知此主少年老成,虽资历尚浅,见识与胆魄远胜常人。
十余日间,敌我双方的动态成为战场关注的核心。
每至夜色降临,双方斥候便展开激烈交锋,力求探明对方虚实。
一日薄暮,高顺携众将步入李儒营帐,神情从容:“军师,探子查明,敌军布下三路伏兵,约五万人马,已准备妥当,只待决战时倾巢而出,陷阵营必可将其尽数剿灭。”
李儒颔首微笑:“孝父费心了,主公正候你二人前去,一同商议。”
二人即刻前往刘煜主帐,只见灯火通明,沙盘详列战局。
刘煜立于图前,见二人到,眉宇舒展:“孝父、军师,请近前。
朕欲与二位商讨此役之策。”
高顺趋步拱手:“主公有令,末将万死不辞。”
刘煜指向地图,沉声言:“敌军虽有伏兵三处,然其真正威胁在官渡,因其为敌军主力所在。”
李儒附和:“主公所见极是。
敌军敢于官渡静候,必因以为我军不知其伏兵之计。
今既知其布局,自当反制。”
高顺眼中寒光一闪:“我方不妨设伏以诱敌,使其伏兵齐出,再以主力击溃。”
刘煜略作沉吟:“如何实施?”
高顺答曰:“可散布谣言,称我军欲强 渡,制造激烈交战假象,引诱伏兵出击。
而后,陷阵营可从后方突袭,一举覆灭。”
李儒接话:“我军主力亦可回身夹击,全面摧毁敌伏兵。”
刘煜目光坚定:“好!即依此策而行。”
数日后,战火燃起。
刘煜依计假装大规模渡河,敌军果然如高顺所料,中计出动伏兵。
一切归于寂静,直到远处传来几声号角,敌军似潮水般涌出,直扑营地。
起初战况对我方有利,但随着双方交锋,局势渐趋胶着。
敌军得知高顺陷阵营威名,拼死攻击以限制其作用。
人数悬殊下,高顺负伤,血流不止。
但他早有防备,在关键时刻,老将亲自率陷阵营出击,与敌军展开激战。
咬紧牙关的高顺指挥陷阵营全力冲击,终突破敌军包围。
刘煜察觉不对,迅速派兵增援,与李儒、高顺联手,轻松包围敌伏兵。
此时,曹操和袁绍派来的三路伏兵全部困于一谷,堪称瓮中捉鳖。
曹洪作为伏兵主帅,身披银甲,骑马难以置信地看着刘煜:\"可恶,中计了!\"
曹洪百思不解,明明官渡那边厮杀声震天,自己也万分小心,为何仍被对方识破计策。
此次不仅未完成荀攸交付的任务,还损失五万兵力。
\"主公,来生再为您效命!\"曹洪望着身边残兵,苦笑一声后自刎。
高顺的陷阵营悄然出现在战场一侧,调动数千精锐,所向披靡。
而曹洪的伏兵正与刘煜部苦战,浑然不知后方已被包抄。
曹洪自尽后,其统领的伏兵顿时大乱。
刘煜纵马于前线指挥,敌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他深吸一口气,刀剑映出寒光,厉声呼喊:“兄弟们,随我冲锋!”
伴随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四万精锐步卒宛如蓄势待发的猛虎,迅猛扑向曹洪的队伍。
血光交织,刀剑碰撞,战场顿时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曹休立于高地,目睹己方被两面夹击,内心焦急万分。
他怒喝一名亲兵:“速去告知我族兄,令诸将火速撤退!”
话音未落,耳边骤然响起尖锐的箭啸,一支箭矢疾射而来,几乎刺穿他的咽喉。
幸得一名亲兵挺身而出,以身躯挡住致命一箭。
那亲兵目光中满是决绝与忠诚,缓缓倒下,鲜血染红大地。
曹休眼底掠过哀伤,但眼下容不得悲痛。
他挥舞长剑,率部突破重围,只是多数将士已或战死或被俘。
高顺策马至刘煜身旁,他麾下的陷阵营虽伤亡惨重,士气依旧高昂。
他望向刘煜,嘴角扬起笑意:“主公,此役胜得干脆利落!”
刘煜微微点头,眸中流露赞赏:“多亏孝父统率有方,这才收获这般辉煌战果。
你的伤无碍否?”
高顺摇头:“全赖主公英明决断与精准指挥,我只是尽本分而已。”
二人正对话间,一名斥候疾步而来:“禀报主公,曹洪手下曹休现已被困在前方山谷。”
刘煜眼中精芒一闪:“孝父,莫错失良机,你即刻前往,定要活捉曹洪!”
高顺拱手应道:“属下领命!”
于是两军再度会师,朝山谷进发。
曹休此刻得知族兄自刎噩耗,即便拼死奋战,终究难敌刘煜与高顺联袂攻势,最终沦为阶下囚。
刘煜居高临下,打量被捆绑的曹休:“你姓曹,想必与曹操渊源颇深,不知他愿为你除何等代价。”
曹休冷眼扫过刘煜:“我的生死何足挂齿,不及天下霸业。
主公曹操尚在,北方终归是大兄曹丕的。”
刘煜淡然一笑,未作回应,转身与高顺离开,独留曹休于风中凌乱。
官渡岸边,曹操凝视黄河对岸的尘烟,眉间隐现忧虑。
袁绍亦满面愁容,身为北方名将,如此为难实属罕见。
“公达!”
曹操目光如刃,投向荀攸,“莫非你的声东击西之计已被识破?”
荀攸衣袂飘然,轻轻吸气,平静答道:“任何计谋皆有败露可能,重要的是临机应变。”
袁绍皱眉,语气急切:“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曹洪败于刘煜手下?”
曹操沉吟片刻,低声说道:“曹洪乃我心腹,岂能坐视其困而不救?”
荀攸远眺,缓缓开口:“刘煜若胜曹洪,定因他探知了我方军情。
若我军急速渡河,或可扭转局势。”
袁绍打断道:“你真想让我十五万大军涉险?”
荀攸微笑道:“渡河虽有凶险,但若成功,刘煜必陷困境。”
“妄想!”
袁绍断然摇头。
荀攸心中明了,曹洪设伏之事已然暴露。
即便己方兵力三倍于刘煜,袁绍仍畏其威名,不愿冒进渡河。
曹操注视荀攸,眼中浮现深思:“刘煜既敢攻曹洪,则必早有防范。
公达,若我军渡河,他当如何应对?”
荀攸惊讶地瞥了曹操一眼,未曾想曹操竟有此等判断力。
他略作沉思道:“若刘煜发现我军欲渡河,定会迅速撤退。
毕竟其兵力远逊于我军。
但若我军渡河速度快,他必会措手不及。”
袁绍冷哼一声:“你以为我们真能成功渡河?”
荀攸微笑回应:“不尝试,怎能知晓?”
曹操默然片刻,点头道:“依公达之言行事,即刻调兵准备渡河!”
袁绍疑惑地望向曹操:“孟德,你当真要这么做?太过冒险了!”
曹操语气坚定:“我信公达,亦信我军。
刘煜虽勇,但我军十五万之众,何惧一敌?本初,战机稍纵即逝啊。”
袁绍叹气道:“但愿如此。”
随即,曹操与袁绍着手调动军队,筹备渡河。
而刘煜的部队正围剿残存的曹休部,对曹操与袁绍的决定毫不知情。
荀攸立于高地,凝视集结中的军队,心中暗喜:“只要顺利渡河,刘煜必乱。”
然而,世事难料。
正当两军准备渡河时,远处骤然传来密集鼓声,紧接着,一支庞大的黑甲军映入眼帘,其旗帜赫然写着“刘”
字。
曹操与袁绍皆面露惊容,未料刘煜竟如此迅速集结大军。
荀攸淡然说道:“看来,刘煜已吞并曹将军所率之部。”
失去族弟的曹操虽悲痛,却仍强忍情绪,沉声下令:“既如此,便准备迎战!”
袁绍紧握佩剑:“今日,便是与刘煜决战之时!”
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