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八点上班报到,吕雅丽七点刚过就到了。
远远地,她就看到厂门口黑压压的人群,心里先是一惊,随即明白过来,这是招工引起的轰动。
她绕到侧门,深吸了一口气,走向那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工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焕然一新的牌匾——“京市默雪纺织厂”。
白底黑字,在冬日的晨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有力。
“换名字了,是新厂了。”吕雅丽心里默念着,既有几分期待,也有几分初来乍到般的忐忑。
毕竟,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她走到正门,发现以前那扇斑驳的木门换成了两扇厚重的黑色大铁门,此时紧闭着,透着一股过去没有的严肃和神秘感。
门卫室也不再是以前那个总打瞌睡、看管松散的老大爷,换成了一个三十来岁、面色严肃、坐得笔直的中年男人。
看到吕雅丽靠近,门卫立刻站起身,隔着铁栅栏门,目光锐利地打量着她,出声询问:“同志,请问你找谁?如果是来应聘的,请去那边排队,暂时不用进去。”
语气公事公办,带着戒备。
吕雅丽被这阵势弄得有点紧张,连忙说:“我…我叫吕雅丽,是来上工的。哦,对,我有返聘合同。”
她说着,赶紧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掏出当时签的那份简单的返聘协议,递了过去。
门卫接过合同,仔细地看了看,又抬头对照了一下吕雅丽,问道:“吕雅丽是吧?原红卫厂的?”
“对对对,是我。”吕雅丽连忙点头。
门卫转身从桌上拿起一个文件夹,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名单,找到了“吕雅丽”的名字,用笔在后面打了个勾,然后才抬起头,脸色稍霁:“进去吧,直接去7号车间报到。现在时间还早,车间可能还没开门,你得在门口等一会儿。”
“哎,好!谢谢同志!”吕雅丽松了口气,连忙道谢,侧身从打开的小门走了进去。
一踏进厂区,吕雅丽就愣住了。
跟外面的嘈杂不一样,一进来,里面就安静了下来。
眼前的景象让她几乎认不出这就是她工作了好几年的地方。
厂区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见一点垃圾。
以前随意堆放在墙角、屋檐下的废旧物料和垃圾全都消失了踪影。
窗户玻璃明显刚擦过,在晨曦中泛着光。
墙壁也似乎重新粉刷过,显得格外洁白。
整个厂区给人一种窗明几净、井然有序的感觉,空气都似乎清新了不少。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在吕雅丽心中涌动。
是惊讶,是陌生,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振奋和希望。
她想起最初厂子倒闭通知下来时,家里的愁云惨雾,父母唉声叹气。
开始低声下气地托亲戚、找关系,想为她谋求一份哪怕是临时工的工作。
她那时候签了保密协议,不敢跟家里说。
直到前几天,返聘的通知送到家里,父母那如释重负的表情,她至今记忆犹新。
对于她这样的家庭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天大的事情。
看着眼前这个焕然一新,透着股严肃认真劲儿的厂区,再对比以前红卫厂那种散漫、破败的景象。
吕雅丽心里那个念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这个新厂,跟以前不一样!也许,真的能行!
她挺直了腰板,加快脚步,朝着7号车间的方向走去。
冬日的朝阳正好,将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射在干净的水泥路面上,充满了力量。
陈默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里这一堆报名表,眼前有些发晕。
他也没想到能有这么多人来应聘。
但其实,早期的纺织厂,并不需要这么多人,毕竟返聘了二百人了,在招个二三十人就行。
结果现在手里的报名表,得有好几百个。
这还是李向东跟白飞筛选过的。
“这也太夸张了……”陈默揉了揉眉心,低声自语。
眼下,招工的具体筛选工作固然繁琐,却并非陈默最焦心的事情。
他更着急的是搭建新厂的管理框架。
财务、人事必须尽快换成可靠且专业的自己人,还有对外销售渠道的开拓更是重中之重,不能只靠李向东一个人跑前跑后,必须组建一个起码的销售团队或找到得力的销售负责人。
否则,等生产跟上来了,东西积压在仓库里,那才是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南下的计划就变得紧迫起来。
新产品的“打板”是生命线。
在八十年代中期国内服装设计理念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开放的南方窗口“取经”。
说白了,就是去直接抄款。
但这“抄”也不是胡乱来的,需要有人能将看到的流行款式准确地画下来,便于后续的打版师傅理解和制作。
“需要一个会画图的人,要有美术功底,理解服饰结构……”陈默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里快速过滤着人选。
突然,一个身影跳了出来——陆蔓蔓!
上次在陆家,她不是自己嚷嚷着画画很好,还喜欢自己设计小裙子吗?
想到就做是陈默一贯的风格。
他立刻站起身,拿起外套就出了办公室。
另外一间办公室,李向东正忙得焦头烂额。
陈默走了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向东,招工的事就全权交给你和白飞了。”
陈默言简意赅,“这么多报名表,我实在看不过来,你们按照我们之前定的标准筛选吧,最终名单你定就行。记住,所有人,包括返聘的,原则上都要有试用期,三个月。”
李向东听到这话如同晴天霹雳,差点跳起来:“啊?小默,你……你这就要走?”
他一脸“你不能这样抛弃我”的表情。
“对,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办,厂里日常管理你先顶着。”陈默语气肯定。
开玩笑,他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能者多劳嘛。
看着李向东一脸苦相,陈默又补了一句:“忙不过来就让成星海过来帮你搭把手,我回头跟他说。”
交代完毕,陈默不再停留,转身利落地离开了喧闹的厂区。
那几百份报名表的重担,被他毫不犹豫地移交了出去。
有人可使唤,自然要充分使用,这也是管理者的“艺术”之一。
他直接开车回了家,拨通了陆家二房的电话。
果然,寒假的大白天,接电话的正是待在家里的陆蔓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