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渴感从未如此鲜明汹涌,几乎要冲破理智的堤坝!魏清澜胸膛剧烈起伏,每一次呼吸都沉重得牵扯着心脏,压抑的喘息在窄巷中显得格外清晰。袖中的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捏得“咯咯”作响。青筋在手背蜿蜒突起,昭示着内里惊涛骇浪的搏斗。
还不行!魏清一遍遍在脑中警告自己。
他几乎用尽了毕生定力,才强行压下了此刻就想狠狠扣住她的腰肢、反客为主将她揉进怀里、将她点燃的一切彻底吞噬干净的难以遏制渴望。
还有几日!大婚就在眼前,暂且……暂且再忍这一时!
他目光沉沉地锁着眼前笑靥如花、眉眼间尽是肆无忌惮的女子身上。眸底翻涌的是彻底被唤醒的、汹涌的暗潮与压抑到极致的狼性。
阿昭今日胆大妄为的数番撩拨,点燃的焚身烈焰……待到礼成,他定要连本带利,从她身上一寸一寸、一丝一缕,加倍讨还回来!
华灯初上,映照着新落成的“魏府”。这座由工部督造、礼部协理的重檐府邸,此刻被淹没在一片赤霞般的红绸与烛火之中。
廊下悬挂着的宫灯精巧绝伦,蜿蜒至深处的曲径回廊皆铺满撒帐金钱与五色花瓣,空气中弥漫着上等龙涎香与酒菜的馥郁。
皇帝的“御赐”二字既是无上的恩宠,亦是悬于头顶的利剑。婚礼之盛大繁华,确乎彰示了“国恩浩荡”,却也将一对新人置于京都所有目光的焦点之下。
宾客喧闹渐远,洞房之内,龙凤花烛高燃,光影在满室流溢的“囍”字上跳跃。魏清澜挑开那方绣着戏水鸳鸯的盖头时,指尖竟有些微的凝滞,仿佛眼前并非寻常的布帛,而是牵动着他所有心弦的禁忌。
红烛摇曳的光晕静静流淌,笼在端坐的齐昭身上。褪去了征战时的冷硬铠甲,取而代之的是耀眼的凤冠霞帔——那是魏清澜生平未见的盛景,或许连他所有潜藏在心底的想象,都未能描摹出此刻万分之一的明艳。
墨染般的乌发堆叠如云,凤冠垂下的珠珞在她微微倾身的姿态中轻轻摇晃,折射出细碎流光。
往日刻修饰的英气的眉峰此刻尽数舒展,精心描画,终于毫无保留地展露出她本就夺人心魄的极致容色。
而最是那一点朱唇,红得惊心动魄,灼灼如焰,将久战沙场的棱角,寸寸消融,化作一池潋滟的春水。
她抬起眼,澄澈的眸光穿透摇曳的珠帘,迎上他。那眸中,映着灼灼烛火,更清晰映出了他刹那失神的容颜。
“清澜?”见他久不出声,齐昭唇角牵起一丝极浅的笑意,带着洞悉了什么的促狭,轻轻唤了一声。
这一声轻唤,不啻于炽热油锅中被投入的一粒火星。
所有克制的、深藏的、被五年分离艰难压抑的情潮,在这一瞬间轰然决堤,奔涌咆哮!
魏清澜再也无法维持那仅存的理智,他倏地俯身,带着一种近乎掠夺的珍重,用力攫住了那双诱人的嫣红,唇齿相接的刹那,情焰燎原!
几日前幽暗小巷中那个短促的、带着戏谑意味的轻吻,此刻被无限地拉长、加深,充满了急迫的占有与爱怜。
记忆中她促狭轻笑着让他喊“姐姐”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此刻便如同一道滚烫的咒语。魏清澜在她破碎的喘息与细碎嘤咛间,于唇齿厮磨的缝隙中,一遍又一遍低沉、沙哑地唤着:“阿昭姐姐……”
那声音饱含浓稠的爱意,裹挟着滚烫的气息,灼烧着齐昭每一寸感官。她只觉浑身酥软,意识如同惊涛骇浪中的孤舟,被汹涌的潮头冲击得摇摇欲坠,几欲淹没。
魏清澜的手掌带着近乎虔诚的珍视,极尽轻柔地抚过、用唇瓣细细亲吻过她身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浴血征战的旧日伤痕。
每一道印记都唤起他心底深处尖锐的心疼,而今日这般缱绻旖旎的“报复”,不过是她往日那般肆无忌惮撩拨逗弄、令他心神难安的应得之“果”罢了……他绝不心软!
思绪虽如此强硬,魏清澜的动作却到底比最初那几近掠夺的急迫克制了许多,只是这所谓的“克制”,也不过是狂风暴雨后相对绵密温柔的雨幕罢了。
红纱罗帐层层叠叠如雾垂落,遮蔽了外间天光月影,只将一室摇曳的烛光滤进朦胧的暖色。帷帐之内,翻涌的锦被如海浪般起伏不断,那金丝银线织就的华美缎面上,承载着难以言喻的炽热与亲密无间。
直至夜色阑珊,帐内的动静方缓缓平息,余韵悠长。唯余两人交缠的呼吸声,温热地交织在一起,映衬着窗外疏落渐远的更鼓之声,将无尽的情意,深深烙进这洞房花烛夜。
婚后的日子,如同拂去硝烟的温润美玉。齐昭似乎彻底交卸了武将的重担,心安理得地做起了她的宰相夫人。
天刚破晓,晨光熹微,府中演武场上便传来凌厉的破空声。齐昭只着一身利落的短打,手持银枪,身姿矫若游龙,枪缨在微光中划出赤色弧光,汗水浸湿了她的鬓角,沿着脖颈滚落。
魏清澜总是适时出现在廊下,手中托着一块干燥温软的锦帕,待她一套枪法完毕,便微笑着上前,细细替她拭去额角的汗珠,动作轻柔。
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书房的黄花梨木案头。魏清澜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奏章与各地呈报之中,眉宇间聚着朝堂风云的凝重,朱笔悬停于卷宗上方寸之地。
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齐昭端着新沏好的碧螺春和一碟精致的藕粉桂花糕走进来,将茶点放在他触手可及的位置,青瓷盏底与檀木案几相触,只发出极轻的\"叩\"声。
她并不会打扰他,悄声坐在一旁的圈椅上,随手拿起他搁置的闲书翻看。
茶香氤氲,糕点的甜香弥漫在满室墨香里,她的存在本身,便是忙碌中最大的熨帖,像砚池边那枝斜插的白玉兰,静默却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