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小兴安岭中段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东接嘉荫县,南邻伊春市,西连黑河市爱辉区,行政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县下辖3镇6乡,总人口约10万人,是一座以农业为基础、边疆贸易为补充,融合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与冰雪生态资源的北疆边陲县。
一、行政区划及乡镇简介
1. 边疆镇:作为逊克县人民政府驻地,北临黑龙江,西接干岔子乡,东连车陆乡。核心产业以优质麦豆种植为主,是全县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境内半拉山植被茂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黑龙江沿岸滩涂是观江景、赏异国风光的好去处。镇内交通便捷,黑嘉公路穿境而过,是连接县城与周边乡镇的交通枢纽。
2. 逊河镇:位于县境中部、逊别拉河中游北岸,曾是原逊河县治所。农业以玉米、大豆规模化种植为核心,同时依托沾河村无名烈士墓地、顾延龄烈士遇难地等红色遗址发展红色旅游。镇内有县级公路连通边疆镇与克林镇,农产品运输及游客出行便利。
3. 克林镇:地处小兴安岭北麓,南接伊春市。镇内山野资源富集,猴腿菜、老山芹等山野菜及榛子、蘑菇等山货产量大,同时因库尔滨河常年不冻的特性,孕育了大平台雾凇风景区这一核心旅游资源。乡级公路串联各村屯,冬季雾凇季有旅游专线对接县城。
4. 车陆乡:东靠嘉荫县,北临黑龙江,地势北低南高,由沿江平原与南部丘陵构成。核心产业为农业与水产养殖,黑龙江野生鱼捕捞及稻田养殖是特色;境内车陆湾子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研究区域古代文明的重要节点。乡域内有乡道连接边疆镇,沿江路段可通行小型旅游车辆。
5. 干岔子乡:西接黑河市爱辉区,北临黑龙江,拥有大面积沿江冲积平原。以优质水稻、大豆种植为主,是全县高产区之一;境内干岔子岛为黑龙江冲积岛,生态环境原始,是观鸟及江滩休闲的小众地点。黑嘉公路途经乡域北部,对外交通顺畅。
6. 松树沟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跨逊别拉河南北两岸,属半山区地貌。农业与林业并重,除粮食种植外,人工培育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药材规模较大;境内李英格利纪念碑记录了近代垦荒历史,乡级公路连通宝山乡与边疆镇,药材及农产品运输便捷。
7. 宝山乡:地处东南部山区,库尔滨河穿境而过,因境内盛产玛瑙石、石灰石得名“宝山”。核心产业为玛瑙开采加工与林业,本地玛瑙工艺品远销省内外;乡域内山林覆盖广,山野菜及中草药材采集是村民增收补充,有乡道连接松树沟乡与新兴鄂伦春族乡。
8. 新鄂鄂伦春族乡:位于县境东部山区,是全国鄂伦春族下山定居第一村,鄂伦春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近三成。产业以民俗旅游与林下经济为主,依托古伦木沓节吸引游客,同时发展野猪、狍子等特色养殖;境内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内有通村公路连接克林镇,民俗旅游专线可直达县城。
9. 新兴鄂伦春族乡:地处县境东北部,北临黑龙江,是鄂伦春族聚居乡镇之一。以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态旅游为核心,保留了完整的桦皮工艺、狩猎文化展示馆,游客可体验传统狩猎工具制作;乡域内沿江地带水草丰美,夏季可开展草原骑马、江畔露营等活动,乡道连通车陆乡与宝山乡,交通便利。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
- 古代至清代:逊克地域古代属肃慎、挹娄等少数民族活动范围,唐代归黑水都督府管辖,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为奴儿干都司所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在今逊河镇设毕拉尔路鄂伦春协领公署,正式开始行政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瑗珲兵备道在奇克(今边疆镇)设奇克特卡伦,强化边疆管控。
- 近现代时期:1913年,奇克划归瑗珲县第四区;1915年设奇克特县佐,1929年升为奇克县,同年逊河稽垦局升为逊河县,两县分治。1933年日军侵入,设伪逊河、奇克县公署;1943年两县合并为伪逊克县公署。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建立逊克县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二)文化特色
1. 红色文化:以沾河村无名烈士墓地、顾延龄烈士遇难地为代表,记录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军民抗敌、垦荒戍边的历史,每年清明当地群众及学生都会前往祭扫,传承红色记忆。
2. 少数民族文化:核心为鄂伦春族文化,以“古伦木沓节”为重要载体,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办,包含祭神、赛马、桦皮工艺展示等活动;桦皮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艺人可将桦皮制成箱、帽、船等实用器物,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
3. 边疆融合文化:因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境内俄罗斯族聚居的边疆俄罗斯民族村保留了俄式木刻楞建筑、列巴制作技艺等特色,村内中俄双语标识随处可见,形成独特的边疆文化风貌。
三、历史人物与遗址
(一)历史人物
1. 顾延龄:民国时期逊河县地方官员,在任期间积极推动当地垦荒事业,组织群众开垦荒地、修建简易道路,便利了物资运输。1933年日军侵入时,拒绝为日伪政权效力,后遭迫害遇难,其遇难地现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点。
2. 李英格利:近代俄国侨民,清末民初定居逊克松树沟乡一带,带来了俄式农业耕作技术,指导当地群众改进农具、种植耐寒作物,促进了区域农业发展,当地为纪念其贡献修建李英格利纪念碑。
3. 关扣妮:鄂伦春族民间艺人,出生于新鄂鄂伦春族乡,是桦皮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从艺60余年,不仅完整掌握传统桦皮器物制作流程,还创新融入现代审美,设计出桦皮装饰画等文创产品,多次带领技艺走出乡村参加非遗展演。
4. 吴八老疙瘩(吴景春):近代边疆民间领袖,清末时期在逊克沿江一带组织群众抵御匪患,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协调中俄两岸边民贸易,促进物资流通,是当地群众口中的“护乡能人”。
(二)历史遗址
1. 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位于新鄂鄂伦春族乡新鄂村南50公里处,年代可追溯至清代,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鄂伦春族传统祭祀场所,现存祭坛基座、祭祀坑等遗迹,是研究鄂伦春族原始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的核心实物证据。
2. 车陆湾子遗址:地处车陆乡沿江地带,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有石斧、石镞、陶片等文物,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狩猎、农耕生活,填补了逊克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空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 沾河村无名烈士墓地:位于逊河镇沾河村,安葬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12名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墓地立有纪念碑,碑文记载了1938年联军战士在此与日军激战、掩护群众转移的事迹,现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奇克特卡伦遗址:位于边疆镇黑龙江畔,是清代宣统元年设立的边防卡伦遗迹。现存土筑围墙残基、营房地基等,见证了清代对黑龙江流域的边防管理,是逊克作为边疆县的重要历史见证,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 李英格利纪念碑:坐落在松树沟乡境内,为纪念俄国侨民李英格利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而建。碑体刻有其生平事迹,周边种植松树,成为记录近代边疆民族融合历史的特殊遗址,吸引不少研究地方史的学者到访。
四、必游景点
1. 大平台雾凇风景区:位于克林镇大平台村,地处库尔滨河沿岸,是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四大品牌之一。核心亮点为冬季雾凇奇景——因水电站常年发电,河水冬季不冻,水汽遇低温凝结成玉树琼花,雾凇持续时间长、形态完整。体验项目包括雾凇摄影、沿江徒步、雪上摩托;适合摄影爱好者、冰雪景观爱好者,最佳游览时间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
2. 鄂伦春民族文化旅游区:跨新鄂、新兴两个鄂伦春族乡,以展示鄂伦春族传统生活为核心。景区内有狩猎文化博物馆、桦皮工艺体验馆,游客可穿戴民族服饰、学习制作桦皮小器物,还能观看鄂伦春族传统歌舞表演。体验项目包含民族服饰变装、狩猎工具制作、手把肉制作体验;适合家庭游客、文化爱好者,四季皆可游览,农历正月十六古伦木沓节期间体验感最佳。
3. 边疆俄罗斯民族村:位于边疆镇,是中国首个俄罗斯民族聚居村。核心亮点为俄式建筑风貌,村内木刻楞房屋、彩色壁画充满异域风情,还有中国纬度最北的荷花池,夏季荷花盛放时与俄式建筑相映成景。体验项目包括列巴制作、俄式民俗歌舞互动、荷花池游船;适合情侣、亲子游客,夏季赏荷、冬季体验俄式冰雪活动皆适宜。
4. 沾河漂流景区:地处新鄂鄂伦春族乡境内,依托沾河天然河道打造。河道全长约20公里,水流平缓处可赏两岸山林风光,湍急处能体验漂流刺激,沿途还能看到鄂伦春族传统狩猎遗址。体验项目以竹筏漂流为主,中途设有民族风情补给站;适合青年游客、户外爱好者,最佳游览时间为每年6-8月。
5. 逊克玛瑙城:位于边疆镇城区,是集玛瑙展示、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景区。核心亮点为本地盛产的逊克玛瑙,色泽艳丽、质地温润,景区内可参观玛瑙开采历史展、观看艺人现场雕刻,还能选购玛瑙饰品。体验项目包括玛瑙原石挑选、简易雕刻体验;适合珠宝爱好者、购物游客,全年开放,节假日期间常有特色展销活动。
五、宗教与民俗场所
1. 逊克县清真寺:位于边疆镇城区,始建于1945年,是当地回族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风格融合中式传统与伊斯兰特色,主体为青砖瓦房,礼拜殿穹顶饰有星月标识,院内植有松柏,环境肃穆。核心功能为举办主麻日聚礼、开斋节等宗教活动,同时为回族群众提供婚丧仪式服务;文化意义在于传承回族宗教文化,是逊克多民族和谐共处的见证。
2. 鄂伦春族神泉祭祀点:依托鄂伦春神泉祭坛遗址设立,位于新鄂鄂伦春族乡神泉遗址旁,为开放式民俗场所。无固定建筑,以天然神泉为核心,周边立有鄂伦春族传统图腾柱。核心功能为鄂伦春族群众举办传统祭祀活动,每年古伦木沓节期间,族内长者会带领群众在此祭神祈福;文化意义在于保留鄂伦春族原始宗教仪式,是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
3. 边疆镇东正教活动点:位于边疆俄罗斯民族村,建筑为俄式木刻楞结构,室内陈设遵循东正教传统,悬挂圣像画、摆放烛台。核心功能为当地俄罗斯族群众开展宗教活动,节日期间举办祈祷仪式;文化意义在于承载俄罗斯族宗教信仰,展现边疆地区中俄文化交融的特色。
六、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
(一)民俗风情
1. 传统节日
- 古伦木沓节: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办,是鄂伦春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前群众会准备手把肉、马奶酒,节日当天先在神泉祭祀点举行祭神仪式,随后开展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夜晚燃起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跳民族舞蹈,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表达心意。
- 俄罗斯族巴斯克节: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公历复活节期间),边疆俄罗斯民族村的群众会庆祝这一节日。节前制作列巴、彩蛋,节日当天相互赠送彩蛋寓意祝福,全家团聚品尝俄式美食,教堂举行祈祷仪式后,村民会开展踢毽子、跳民间舞等活动。
2. 日常习俗
- 居住习惯:鄂伦春族传统居所为“撮罗子”,以桦木杆为骨架,覆盖桦树皮或兽皮,搭建简单、便于迁徙;现虽多住砖房,但部分民俗景区仍保留撮罗子供游客体验。俄罗斯族多居住木刻楞房屋,墙体用原木搭建,缝隙填充苔藓,保暖性强,室内设火墙、铺木地板,体现北方寒冷气候下的居住智慧。
- 礼仪习俗:鄂伦春族注重尊老爱幼,见面时晚辈向长辈行鞠躬礼,长辈会回赠山货等小礼物;待客时必献上马奶酒、手把肉,客人若推辞会被认为是不礼貌。俄罗斯族见面行拥抱礼或亲吻礼,朋友聚会时喜欢唱歌跳舞,氛围热烈。
(二)特色美食
1. 传统民族菜
- 鄂伦春手把肉:选用本地散养的狍子肉或猪肉,整块放入清水煮制,仅加姜片去腥,煮熟后蘸盐面食用,肉质鲜嫩,最大程度保留食材本味。
- 俄罗斯列巴:以全麦粉、酵母、牛奶为原料,经长时间发酵烤制而成,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可直接食用,也可切片夹果酱、黄油。
- 达斡尔族柳蒿芽汤:采集春季新鲜柳蒿芽,焯水后切碎,与排骨或五花肉同煮,汤味清香,具有解腻开胃的特点,是达斡尔族春季常吃的野菜汤。
2. 地方特色菜
- 黑龙江野生鱼宴:选用黑龙江产的鲫鱼、狗鱼、鲑鱼等,做法多样,其中酱焖狗鱼肉质紧实、酱香浓郁,清炖鲫鱼汤色奶白、味道鲜美,是当地宴席必备菜品。
- 玛瑙烤肉:将逊克玛瑙制成烤盘,加热后铺上五花肉、牛肉片烤制,玛瑙导热均匀,能锁住肉的汁水,烤出的肉外焦里嫩,带有淡淡的矿物清香。
- 山野菜炒肉:选用猴腿菜、老山芹等山野菜,焯水后与猪肉同炒,野菜脆嫩,猪肉鲜香,是春季餐桌上的常见菜,营养丰富。
3. 传统主食
- 鄂伦春族稷子米饭:以稷子米为原料,蒸熟后口感软糯,常搭配手把肉或野菜汤食用,是鄂伦春族日常主食之一。
- 玉米碴子粥:选用本地种植的黏玉米,磨成碴子后熬煮成粥,黏稠香甜,冬季热粥配咸菜,是当地村民暖胃的早餐选择。
七、旅游攻略
(一)最佳时间
- 春季(4-5月):气温回升至5-15c,山林中柳蒿芽、猴腿菜等山野菜萌发,适合体验采摘野菜、品尝春季美食,同时可观赏黑龙江开江景观。
- 夏季(6-8月):平均气温20-25c,气候凉爽,是避暑好去处。可前往沾河漂流、边疆俄罗斯民族村赏荷,鄂伦春族乡的山林绿意盎然,适合徒步、露营。
- 秋季(9-10月):山林褪去翠绿,呈现红、黄、橙等色彩,层林尽染,适合摄影采风;此时山核桃、榛子等山货成熟,可参与采摘体验。
- 冬季(11-次年3月):气温低至-20至-30c,大平台雾凇风景区进入最佳观赏期,还能体验雪上摩托、冰雕制作等冰雪项目,感受北方冬日风情。
(二)交通
1. 外部交通
- 航空:可先乘坐飞机抵达黑河瑷珲机场,机场距逊克县城约150公里,落地后转乘长途汽车前往,车程约2.5小时。
- 公路:黑河市有长途汽车直达逊克县城,每日多个班次;也可自驾沿黑嘉公路行驶,沿途可欣赏黑龙江沿岸风光。
- 铁路:距离逊克县最近的铁路站点为黑河市火车站,抵达后转乘公路交通前往逊克,火车站距逊克县城约145公里,车程约2小时。
2. 内部交通
- 公交:县城边疆镇内有公交线路连接主要街区、汽车站;县城至各乡镇有定点班车,班次根据客流量调整,可提前咨询车站。
- 出租与包车:县城内出租车数量充足,可招手即停;前往大平台雾凇风景区、鄂伦春族乡等偏远景点,建议包车,方便灵活,可随时停靠观景。
(三)住宿
- 县城住宿:边疆镇内有各类酒店、宾馆,设施完善,配备空调、热水、wiFi等,部分酒店可远眺黑龙江江景,适合偏好便利生活与城市配套的游客,步行即可到达城区内的逊克玛瑙城、特色餐馆,方便夜间逛吃或采购伴手礼。
- 景区住宿:大平台雾凇风景区周边有民宿与景区配套客栈,多为东北民居风格,部分房间配备火炕,冬季取暖效果好,清晨步行几分钟就能抵达雾凇观赏点,适合专注拍摄雾凇的游客;沾河漂流景区附近有森林民宿,依山林而建,可体验林间晨雾、夜间听虫鸣的野趣,适合喜欢自然静谧的游客。
- 乡镇住宿:新鄂、新兴鄂伦春族乡内有民俗主题民宿,室内装饰融入桦皮工艺、狩猎文化元素,部分民宿主人为鄂伦春族居民,可提供民族美食制作体验,如跟着主人学做手把肉,适合想深度感受少数民族生活的游客;宝山乡有依托玛瑙文化打造的特色民宿,部分民宿内设有小型玛瑙展示区,方便游客了解玛瑙文化,适合对玛瑙工艺感兴趣的游客。
(四)注意事项
1. 气候与着装:春季(4-5月)气温波动大,需携带薄外套与毛衣,早晚温差可达10c以上;夏季(6-8月)虽凉爽,但山林中蚊虫较多,需备好驱蚊液、长袖长裤,避免蚊虫叮咬;秋季(9-10月)降温快,需提前准备厚外套、围巾,部分高海拔山区可能出现早霜;冬季(11-次年3月)极度寒冷,必须穿戴羽绒服、雪地靴、帽子、手套、围巾等全套保暖装备,建议选择防水雪地靴,防止积雪渗入。
2. 文化尊重:前往鄂伦春族聚居区时,尊重当地传统习俗,进入“撮罗子”体验前需听从主人引导,不随意触碰祭祀相关物品;参与古伦木沓节祭祀仪式时,保持安静,不随意拍照录像,需经允许后再记录;与俄罗斯族居民交流时,尊重其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进入东正教活动点需遵守场所规定,不喧哗、不随意触碰圣像等宗教器物。
3. 出行准备:冬季前往大平台雾凇风景区,建议提前查询天气与雾凇预报,雾凇形成需特定低温与湿度条件,避免空跑;自驾游客需注意,冬季县域内部分山区公路可能积雪结冰,需提前为车辆更换雪地胎,备好防滑链,行驶时减速慢行;前往偏远乡镇或景区,建议提前确认班车班次或预约包车,部分乡镇班车每日仅1-2班,错过后出行不便;若计划体验玛瑙雕刻、桦皮工艺等手工项目,可提前联系景区或民宿,确认是否需要提前预约,确保能参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