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李奇提出新法,以威慑辅助,以攻心为主,给予降卒生存之望,助其融入秦境。
臣以为此乃良策。”
“李奇在阳城以心战降卒时,臣虽未能亲赴,但听闻李奇虽年少,却为秦之强盛、天下一统之机,逸然担责,甘愿冒险推行新法。
他言道,自古以来,炎黄族历经部落纷争、商周鼎革,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家破人亡。
炎黄子孙饱受战祸,不得安生。
而今,大秦崛起,大王英明,灭韩只是开端,亦是安定天下的良机。
大秦虽起于战,但唯有以战止战,方能带来长久和平。
我炎黄子孙本是一家,身为最尊贵之族,岂容自相残杀,让异族耻笑?天下虽分诸国,但在大秦治下,唯有同族之谊。
即便降卒,只要真心归附,皆为袍泽兄弟。
大秦当庇佑天下免于战乱,这是炎黄族人的共同心愿。”
“十年征战,百年安宁,这便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愿望。”
大殿之内,群臣皆被王绾宣读的内容惊动,李奇对降卒所言的话语令众人内心震动。”言之有理。”
“天地广阔,诸国并立,然同根同源,皆为炎黄子孙,此乃世间最尊贵之血脉。”
“多年以来,战乱频仍,无数同族魂归战场,自相残杀实为不义。
今我大秦崛起,大王应时而治,以战止战,让炎黄子孙再度归于一统,从此天下无争,炎黄一族终得安宁。”
“天下之中,唯有大秦能凝聚炎黄之魂,而成就此伟业者,非大王莫属。”
“李奇不仅精通兵法谋略,更通晓治世之道,此人绝非凡品。”
“难怪他能提出第三种处置降卒的方式,如此杰出之才,若能效命于我大秦,实乃国之大幸。”
群臣听闻李奇对降卒的说服之词,无不心潮澎湃。
天下虽分多国,但根源同宗,炎黄一族始终是最尊贵的存在。
李斯听后,内心震撼之余,更觉忌惮。
他已将李奇视为劲敌,李奇的强大让他倍感压力。”臣认为,李奇的策略可行。”
“李奇以智慧收服十万降卒,这些降卒不久后将成为我大秦的精锐之师,为统一炎黄而战。”
“此外。”
“韩非曾是韩国重臣,名震天下,其法治才能堪比廷尉。
韩亡之后,他一度抱定必死之志,但在李奇的劝说下,决定入秦效力,为大王服务。”
韩非因李奇举荐,现为臣之副手,协助治理韩国事务。
得益于韩非的声望,韩国局势逐渐稳定,预计一年内,该地将基本归于我秦朝统辖,正务、人口及税收等均将纳入国库。
冯去疾上奏,若有不足之处,请大王责罚。
上述奏报已宣读完毕。
然而此刻,大殿内所有人表情都发生了变化。
李奇,又是他。
当年灭韩时,李奇便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平定韩国后,再次以无形之力助力秦朝。
若要简述,李奇之才,堪称人中豪杰。”廷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就连冯大人也承认李将军处理降卒的方式得当,令人心悦诚服。”
“这本是大功一件,廷尉却执意降罪,岂不可笑?”
蒙武突然嘲讽地对李斯说道。”没错。”
“廷尉只需做好分内之事即可。
李奇乃我军重要将领,一切行动均由我们三位上将军负责,军务无需廷尉操心。”
桓漪冷声道。
秦朝上将军能有此地位,不仅靠战功,更依赖士兵的支持与信任。
若在军中玩弄权术,必遭众将士唾弃。
自李奇崭露头角以来,所有成就皆源于个人功绩,毫无瑕疵或暗箱操作,因此深受将士敬仰,也为诸位上将军所看重。
如今他对降卒的处理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困境。
此事对秦军而言无疑是好事,否则桓漪也不会如此激动,刚卸甲便入宫觐见。
然而李斯却将其视为触犯秦法的大事。
试想,两位将军怎能不怒?
要知道,秦军过去处理降卒一直是个难题,留着耗损国力,杀掉又易引发民愤。
当年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李军,不正是这个原因?但在国家大局之下,他不得不这样做。
降卒,终究不能留。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大秦已有更妥善处理降卒的方式。”你们……\"
面对两位上将的冷嘲热讽,李斯虽面露怒色,却也无可奈何。
他环顾王绾、郑国、冯劫等人,却发现无人肯为他发声。
他意识到,李奇的战略就连嬴正也非常认可。”够了!\"
嬴正冷声呵斥。”大王息怒!\"
众臣连忙跪拜。”寡人既然将韩境军务交由李奇负责,那么军中一切事务便由他裁决。
今后再有此类事,不必再来请示。
只要李奇不生异心,寡人便会将韩境全权交付于他,寡人信任他。”
嬴正话语坚定,尽显王者威严。”大王英明!\"
群臣齐声附和。
内心深处,众人无不惊叹嬴正的果敢与对李奇的信任。
从前李奇管理韩境时,遇重大军务还需禀报蒙武,如今则无需如此,嬴正已赋予他全权。”该死!\"
李斯心中暗骂。
他没料到弹劾李奇竟让他反而获利,不仅获得了对韩境军务的实际控制权,恐怕还在嬴正心中留下了负面印象。”李魏两国有何动向?\"
嬴正转向尉缭询问。
目前,李奇与冯去疾主理韩境事务,掌控韩境指日可待,局势正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因此,嬴正已规划好下一步策略——十年内统一天下。”启禀大王,李魏两国边境驻军尚未撤回。
李国由廉颇领军,魏国则由魏无忌指挥。”
王简将军坐镇,他们虽不敢轻举妄动,但定会在暗处对韩国下手。
然而,李奇的能力不容小觑,只要他们胆敢露头,就绝不会有好结果。
尉缭说道。
两位上将军听令。
不久后,我大秦必将迎来战事。
寡人希望诸军莫要懈怠。
嬴正目光扫过众人,落在蒙武与桓漪身上。
请大王放心。
我们大秦将士历经百战,绝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二将神情严肃地回应。
相邦。
粮草调度全靠您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嬴正凝视着王绾说道。
臣定不负所托。
王绾立刻答道。
诸位爱卿。
韩国已被我大秦吞并,接下来便是李国与魏国了。
寡人之心,亦是大秦之心,更是天下人之心。
正如李奇所言,唯有天下归一,任何阻碍我炎黄统一大业者,寡人必将使其覆灭。
嬴正转身指向沙盘,语气威严。
一统天下,成就大秦伟业,此为吾志,亦是我毕生追求。
为了冬儿,为了阿房宫的壮丽,更为天下苍生。
必须达成这一宏愿。
即便赴死,亦无怨无悔。
今日之苦,换万世之福。
臣等愿竭尽全力,辅佐大王,兴盛大秦,实现一统。
群臣齐声宣誓,眼神中透着坚定。
若无他事,便可退下了。
至此,嬴正再未多言。
众人皆知其心意,只需按吩咐行事即可。
启禀大王。
臣有一事禀报。
李斯突然开口,眼中带着几分犹豫。
还有何事?嬴正眉头微皱,似有不满。
近来李斯行事颇为失当,无视国策,还无故责罚李奇。”臣闻大王已赐婚小女予镇韩主将李奇,深感荣幸。
然李奇至今未归,小女亦未曾正式入门,身为父亲,自当护佑小女周全。
臣恳请大王允准,将小女及两名外孙送往咸阳府妥善安置。”
李斯说完,躬身一拜,神色诚恳。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默。
唯独蒙武脸色骤变。
他在李家村逗留期间,听闻李斯早已将女儿逐出家门,毫无父子亲情可言。
此次李斯对李奇出手,显然别有用心。
若让李燕儿母子三人落入李斯之手,必将成为其打击李奇的工具,绝非善事。”李斯手段实在阴狠。”
“竟用亲生骨肉对付李奇,真可谓机关算尽。”
“莫非你与李奇有仇?还是因李奇抢了你女儿,坏了你与长公子的婚约?”
蒙武思虑重重,随即挺身而出。
他绝不能任由李斯巧言令色 ** 大王。
嬴正对李家村事务未必了解,一个偏远小村,不足以引起 ** 关注。
一旦李燕儿母子被李斯掌控,李奇势必陷入被动境地,后果不堪设想。”大王明鉴!”
“此事万万不可!”
蒙武语气凝重,直言谏阻。
……
pS:感谢各位支持!
上将军所言确有不合情理之处。
嬴正亦沉声道:“父亲接女儿归家本是常理,蒙武兄却横加阻拦,实属不该。”
众臣皆面露疑惑,此事本与蒙武无关。
桓漪亦忍不住发问:“老蒙,你这话何意?”
蒙武直言:“非是我等不知情,而是若让李奇的妻子随李斯回府,定会遭遇不幸。”
李斯闻言色变,怒斥:“蒙武,休得血口喷人!”
嬴正眉头微皱,深知蒙武从不无端插手他人事务,便追问:“上将军此言何意?”
蒙武答曰:“当年李斯得知李燕儿与李奇往来,彼时李奇仅是一介平民,毫无权势,竟屡次阻止二人相聚。
后来虽未强娶,却将李燕儿逐出家门,若非李家村村民心善,持续照拂,燕儿恐早已不在人世。”
“更何况如今她已为李奇诞下两子。”
“据我所知,李斯将燕儿逐出家门后,便与之断绝父女关系,声称无此女,视之为奇耻大辱。”
“若接燕儿归府,必遭李斯严惩。
且今日李斯对李奇的弹劾大王亦亲眼所见,李奇因燕儿的缘故被迁怒,遭受诸多刁难。
一旦被其控制妻儿,李奇又怎能安心驻守韩国边境?”
“是以我才出言制止。
毕竟李斯不配为人父。”
“至少在我看来。”
蒙武高声陈词,将所有知晓之事尽数道出。
此言一出,章台宫内群臣无不震惊,难以置信地看向李斯。
尽管时代对女子的处境多有局限,但在父母心中,她们仍是珍视的存在。
即便在座的官员有不少都有女儿,也视如珍宝。
像李斯这般狠心,不仅驱逐女儿,还公开反对李奇的行为,实属罕见。
想到他刚才弹劾李奇的举动,明显是存有偏见。
如今又提出接回李燕儿母子三人,难免让人觉得别有用心。”蒙武将军。”
\"你无端指责。”
\"你这是在恶意中伤本官。”
李斯面红耳赤,愤然反驳。
他察觉到周围同僚投来的目光,这让他格外恼怒。
毕竟他一向爱面子。
今日之后,他遗弃女儿的事恐怕会传开。”是与不是,廷尉心中明白。”
\"只要去李家村一问便知。”
\"有我在,你休想对李奇有任何企图。
在他归来前,无人能伤害他的儿女。”
蒙武冷笑,特意强调了\"亲外公\"三字,语气满是嘲讽。”你……\"
面对蒙武咄咄逼人的态度,李斯一时语塞,难以辩驳。
因为他说的确实是事实。”请大王明察。”
\"臣之女失德,且未婚先孕,臣一时怒急将其逐出家门。
这段时间以来,臣已深刻反省。”
\"如今燕儿得大王赐婚,身份得以正名,且诞下外孙,臣纵使再无情,也不愿看她们在外受苦。”
\"恳请大王准许臣接回女儿与外孙,臣定会悉心弥补。”
李斯话语间带着哀切,眼眶微湿,似真悔过,神情极为诚恳。
见状,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们也缓和不少。
从目前的表现看,或许李斯确实知错。”廷尉认错的时间可真是短暂,竟然过了大半年才意识到。”蒙武适时讽刺道。
此话一出,顿时引发一片哗然。
嬴正淡淡扫过众人,最终目光停在李斯身上,语气冰冷:“朕向来厌恶拆散他人情谊之人。”
此言出口,李斯脸色瞬变,心中惊惧不已。
这是嬴正对他的警告。
王绾抬头瞥了嬴正一眼,未发一语。
这句话虽轻描淡写,却让经历过那段往事的老臣心生涟漪,那是永远不愿提起的过往。”若非当年有人从中作梗,今时今日的大王早已独掌大权,何至于……”
王绾思绪万千,却终归沉默。
嬴正接着说道:“此事不由朕做主。
你若能说服李燕儿随你而归,便自行安排;若她执意不从,切莫强求。
另外,即便她答应,李奇的两个孩子需交由蒙武抚养。”
此话一出,李斯只能接受。”臣遵旨。”
李斯苦涩应下。
蒙武则暗自得意,看向李斯的目光满是嘲讽。
如今李奇已无力威胁,加之李燕儿对父亲本有怨念,此事显然无望。
待群臣退下,章台宫重归寂静。
蒙武不知想到何事,突然转身返回章台宫。”上将军有何要事?”
嬴正疑惑地问。”大王,您是否曾有块玉佩?现在还留着吗?”
蒙武急切地问。”哪块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