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世民固执的搬到弘义宫居住后,李承乾就隐约察觉到父皇此时很敏感。
在知道玄甲军和千牛卫的异常调动之后,李承乾即使心急如焚,也没有亲自去求见父皇。而是让房玄龄、尉迟恭这些跟随父皇一起打天下的老臣去求见,后来更是让李治和李明达两个体弱多病的弟弟妹妹去求见父皇,可照样被拒之门外.........
好在第四天的时候,父皇主动召见了自己和几位重臣。
待李承乾带着几位重臣进到弘义宫寝宫之时,李世民已经梳洗了一番,穿着整洁的龙袍,右手杵刀端坐在一张龙椅之上。
血红的眼睛扫视着进来的李承乾、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琼七人。
李承乾急忙带着六位重臣下班:“儿臣(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盯着着七人,并没有下令平身。
李承乾七人也是屏气凝神的跪着,即使跪得膝盖生疼,也不敢表露出丝毫的不耐烦和不满。
不知跪了多久,李世民方才开口:“弘义宫中闹鬼,有阴兵向朕索命。”
尉迟恭、秦琼立刻起身,拔刀出鞘:“阴兵在何处?!臣这就替陛下砍了这些逆贼。”
李世民见两位将军情真意切,满意的点了点头,“来人,给两位将军赐座。”
杜如晦道:“既然弘义宫中闹鬼,陛下不妨搬回太极宫中居住。之后或命道士来弘义宫中驱鬼,或让猛将领悍卒镇守弘义宫都可。”
房玄龄、李靖、长孙无忌三人出言附和:“杜相言之有理,臣等附议。”
李世民笑了笑,看向李承乾:“高明,你怎么看?”
李承乾正在回想后世民间传说中的门神典故,突听李世民问话,急忙道:“儿臣也觉得杜相言之有理。父皇还是先搬回弘义宫居住才是上策,另外还可让尉迟恭、秦琼、李龙象、席君买四员猛将在寝宫门外宿卫。”
李世民想了想道:“先搬回太极宫再说吧。至于猛将宿卫一事就不必了,翟长孙足以护卫朕的安全。”
李承乾与六位重臣顿首:“父皇(陛下)英明。”
李世民摆了摆手:“诸位爱卿都退下吧,高明留下。”
“臣等告退。”
待房玄龄六人退出寝宫之后,李世民低声对李承乾道:“朕最近得了游魂症,一睡着之后便会遇到你大伯、四叔还有王世充、窦建德等人带着阴兵向朕索命。”
李承乾想了想皱眉说道:“这是父皇日夜思念母后和皇爷爷所引起的游魂症。”
紧接着道:“父皇,人死不能复生。是该放下了。”
李世民惨然一笑:“若是你母后还在,朕何至于身边连个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若是你皇爷爷还在,你大伯和四叔岂敢找朕索命!!”
李世民说着说着,眼泪突然就下来了,“高明,朕没有父亲了,没有父亲庇护朕了........”
李承乾同样双目含泪,从地上起身想要拥抱父皇安慰,却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接着一头栽倒在地,人事不省。
李世民从龙椅大惊而起,厉声尖叫:“快去天牢请孙神医。”
孙思邈很快被人带来,施针之后,李承乾悠悠醒转,伸手呼唤:“父皇..........”
李世民急忙握住李承乾的手:“父皇在。”
李承乾流着泪道:“父皇,儿臣没有母亲了,如今只有父皇与儿臣相依为命了.........”
李世民顿时泪如雨下。
卓不群在一旁抹着眼泪道:“秦王也在三月之内失去了两位至亲之人啊........”
孙思邈也流着眼泪道:“殿下不仅因为皇后和太上皇的驾崩伤了心神,更是担忧陛下龙体,又要强忍悲痛处理国事。心力憔悴之下,才会突然昏厥的呀.........”
李世民闻言看向自己的嫡长子,这个从小顽劣的儿子,在经历丧母丧祖之痛后,在自己这个父亲倒下之后,用他的八尺之躯替自己这个父亲撑起了李家的这一片天,撑起了大唐这片天!!!
想到这里,李世民忍不住眼含热泪紧紧握住嫡长子的手,“高明,你长大了,是个男子汉了。”
李承乾咧嘴,艰难的笑了笑:“父皇,儿臣真的好累啊。”
李世民哽咽着道:“你替父皇撑了两个月的天,父皇从现在起重新把天给你撑起来。我儿先回府安心休养一段时日,等把身体养好了再说。”
“可是父皇的龙体?”
“不用担心父皇,父皇撑得住。”
“那儿臣告退,父皇保重龙体。”
“我儿也要注意身体。”
李承乾走出皇宫,在承天门外驻足,回头望了望两仪殿的方向,突然泪流满面,哽咽着喃喃自语:“母后,没了你。谁能化解孩儿与父皇之间因为权力产生的摩擦啊..........”
“如今孩儿与父皇如同两只刺猬,身上长满了因权力滋生的尖刺。我们都想亲近对方,却又怕刺伤对方,或被对方刺伤啊...........”
----------------
李世民当天搬回了太极宫,斥退众人之后,只留下了翟长孙在御书房。
李世民一边批阅奏折,一边看似漫不经心的道:“绍业(翟长孙的字)你怎么看秦王?”
翟长孙不假思索的道:“英明神武的储君,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仁孝纯深的大孝子。”
李世民批阅奏折的御笔停顿了一下,笑了笑道:“你也这么看他吗?”
翟长孙有些疑惑的道:“难道微臣看错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不,你没有看错,满朝文武也没有看错。我儿确实是个英明的储君。”
“众望所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