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深处,一点更为深邃的光芒悄然扩散,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这不是物理空间的涟漪,而是维度层面被悄然撕开的门户。秦古阳的灵魂仿佛被一股柔和却无法抗拒的力量牵引,瞬间脱离了充斥着金光轰鸣的归墟本体,投入了一片绝对静谧、弥漫着温润如古玉般光泽的空间。
玉内空间!三代圣王传承的意志之境!
眼前并无具体的山川河流,只有柔和的光晕流淌,如同凝固的时光长河。光晕之中,人影浮现,并非实体,而是由纯粹的光线勾勒出的轮廓,带着跨越远古的威严与智慧之光。
首先显现的,是一对相依的身影。人首蛇躯,在朦胧光华中若隐若现,交织缠绕,最原始的生命符号与阴阳至理在他们亘古的形态中不言而喻。伏羲!女娲!他们周身笼罩着晦涩难解的星辰轨迹,那是先天八卦的雏形在流转。
光影流转,画面清晰地推进。伏羲手中似乎托着一块非金非玉、光华内蕴的板状物(玉版?),他指向其上不断变化、如同活物般游弋的符号——那正是复杂的“五行象数”与深邃的“九鼎历法”模型!符号流动组合,清晰地演绎着“人正”以立春为起点,寅月首日为节气干支阳历年开端的天道循环。女娲的目光则穿透了光晕,仿佛看到了极其遥远的未来,她抬手,指尖流光划过虚空,留下水波般的纹路——那是水书文字的雏形?她的动作带着预见性的悲悯与决断。
画面再次移动、聚焦。另外两道伟岸的身影在光晕中凝实。一人身缠烈火图腾,粗犷炽烈;另一人脚踏黄龙云气,沉稳厚重。炎帝!黄帝!他们肃立在伏羲女娲面前,如同聆听神谕的弟子,周身涌动着开创新世界的磅礴力量。
伏羲的声音,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化为这片玉内空间震撼灵魂的律动波动,每一个音节都像是星辰运转的法则在低语: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此乃天意之轮,不可移易。立春者,阳气始动,四时肇端。”光影中,代表立春的能量节点在“九鼎历法”模型上骤然亮起璀璨光芒,寅月首日的符号熠熠生辉。
女娲的声音柔和而深邃,如同大地母亲的叹息,补充着伏羲的话语:
“天象含息,地必有应。万籁之声,皆循其序。此无声之律,将化形于言,铭刻于文,融于血脉。”随着她的话语,玉版上代表“五音”的符号开始共振,虚空中仿佛响起无声的乐章,与此同时,代表水书文字的波纹与象征夏地方言的符号开始主动靠拢、重叠、融合,形成更深奥难懂的新纹路——正是秦古阳在《古玉图谱》所见禹圭上的铭文!
伏羲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炎、黄二帝,投向尚未存在的遥远时空长河:
“此道此器,薪火相传。及至禹王,平水土,定九州,承天受命,当开新元……”光影流转,一个模糊但威严的身影(禹)在时间流末端显现。
女娲的声音带着最终的烙印:
“其国号,当承‘华’之精魄不息,再以‘夏’之名,立制垂统。华胥孕生,燧火启明,伏羲画卦,神农尝草,黄帝垂衣,皆汇于此‘华夏’二字!此名,乃血脉印记,亦为时空锚点,维系人道洪流,接续宇宙洪荒!”
“切记!嘱禹!”
欲知后事如何 且待下回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