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房子燃烧的浓烟在鹰峰上空凝聚不散,像一柄悬在头顶的黑色利剑。李云龙蹲在临时挖掘的雪壕里,用刺刀挑开从火场抢出的文件袋。焦黄的纸张散发出刺鼻的焦糊味,上面德文与英文夹杂的标注让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师长,翻译出来了。\"赵刚递过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他熬夜译出的关键内容:\"声纹计划第三阶段...利用预设语音库诱导敌军进入杀伤区...铁砧定位信标需在2月14日前部署完毕...\"
李云龙的手指在日旗上反复摩挲。今天是2月12日,按照程铁柱的记忆,这个时间点美军正在策划春季攻势。远处传来隐约的引擎轰鸣,三架b-29轰炸机呈品字形掠过天际,机腹下的银白色炸弹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报告!\"侦察排长王喜奎浑身是雪地滑进掩体,\"北面山谷发现美军工兵部队,正在架设某种天线!\"
李云龙抓起望远镜爬上观察点。透过纷飞的雪粒,能看到约两公里外的山谷里,几十个美军工兵正在雪地上组装金属构件。那东西像放大的收音机天线,但结构更复杂,底座连接着汽油发电机。有个戴眼镜的军官拿着图纸指挥,时不时看表——正是白房子里逃掉的那个技术员。
\"是导航信标。\"李云龙的声音像淬了冰。程铁柱的记忆里,这种设备能引导轰炸机在恶劣天气精确投弹。更可怕的是,美军显然准备了大批此类装置,文件里提到的\"铁砧\"恐怕是覆盖整个战场的导航网络。
赵刚突然按住李云龙肩膀:\"老李,你看那个军官!\"
望远镜里,技术员摘下眼镜擦拭的瞬间,左脸颊露出道三寸长的伤疤——和兵团通报里描述的国民党特务\"刀疤刘\"特征完全吻合。李云龙冷笑一声:\"好啊,楚云飞连军统的人都收编了。\"
夜幕降临后,李云龙带着突击队向信标阵地摸去。十二名精锐侦察兵披着白床单,手脚缠着粗布,枪械用麻绳固定防止碰撞出声。新兵小李子紧张得直咽唾沫,被老兵往嘴里塞了块薄荷糖:\"含着,别让牙打颤。\"
距离目标五百米时,李云龙打出停止手势。美军阵地上亮着几盏防风马灯,哨兵在雪地里踩出的巡逻路线已经结冰。更麻烦的是,三台加装探照灯的吉普车呈三角形拱卫着信标装置,车顶的m2重机枪泛着冷光。
\"分三组。\"李云龙在地上划出简图,\"一组解决哨兵,二组对付吉普车,三组跟我炸信标。\"他特别指了指小李子,\"你跟着赵德柱,专打探照灯。\"
行动比预想的顺利。赵德柱的莫辛纳甘第一枪就打灭了主探照灯,美军顿时乱作一团。李云龙趁机带人突入核心区,炸药包刚安放好,右翼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是援军!至少一个排的美军从侧翼包抄过来,子弹打在金属构件上叮当作响。
\"师长!快撤!\"王喜奎推开李云龙,自己却被子弹击中腹部,跪倒在雪地上。这个抗战时期就跟着李云龙的老兵咬牙拉响身上的手榴弹,扑向了最近的吉普车。爆炸的火光中,李云龙看见他最后的口型是\"快走\"。
信标在震天动地的爆炸中化为废铁。撤退路上,李云龙右腿旧伤崩裂,鲜血在雪地上留下醒目的红点。赵德柱二话不说背起他就跑,身后追兵的叫骂声越来越近。
\"放下我!\"李云龙挣扎着摸手枪。
赵德柱喘着粗气:\"师长...马顺子临死前...让我发誓...一定把您活着带回去...\"话音未落,这个沉默寡言的神枪手突然闷哼一声——一发子弹从他后心穿出,在李云龙胸前绽开血花。
濒死的赵德柱用尽最后力气把李云龙推进雪窝,自己转身连开三枪,撂倒追得最近的三个美军,然后像截木桩般栽倒在雪地里。
李云龙在雪窝中屏住呼吸。美军士兵的皮靴声近在咫尺,有个家伙甚至踩塌了雪窝边缘,积雪簌簌落在李云龙脸上。千钧一发之际,远处突然响起嘹亮的军号声——是赵刚带的接应部队!
美军匆忙撤退后,李云龙拖着伤腿爬向赵德柱。这个曾创下八百米狙杀记录的老兵静静地躺在雪地上,右手还保持着扣扳机的姿势。李云龙掰开他僵硬的手指,取出那支刻满正字的莫辛纳甘,却发现枪托底部还刻着行小字:\"赠李团长,楚云飞,1939年春\"。
回到临时营地,李云龙在煤油灯下仔细研究缴获的文件。某页边缘的潦草笔记引起他的注意:\"楚长官要求保留青龙沟通道...不解...\"
\"老赵,\"李云龙突然抬头,\"你说楚云飞为什么单单放过青龙沟?\"
赵刚还没回答,通讯兵突然闯进来:\"报告!收到...收到楚云飞的明码电报!\"
电文只有八个字:\"棋盘已清,静候故人。\"
李云龙盯着电报看了足足一分钟,突然大笑起来,笑得伤口崩裂染红了绷带。他摸出赵德柱留下的那支步枪,轻轻擦拭枪管:\"好个楚云飞...这是要跟我下最后一盘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