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午夜急诊电话
秋分后的申城,梧桐叶刚染上浅黄。岐仁堂的铜葫芦幌子在霓虹灯影里晃悠,二楼诊室的灯还亮着。岐大夫正对着脉枕琢磨一本线装本《脾胃论》,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标本簌簌作响。
\"叮铃铃——\"老式电话机突然爆响,惊飞了窗台上打盹的灰鸽子。
\"岐大夫!救命啊!我老公快不行了!\"电话那头的女声带着哭腔,背景里隐约有男人的呻吟。
\"别急,慢慢说。\"岐大夫摘下老花镜,指尖在檀木镇纸上轻点,\"是不是吃坏东西了?\"
\"是啊!今晚公司聚餐,他在'辣府'吃了三盘毛肚、两斤小龙虾,还灌了半箱冰啤酒!回来就说肚子胀,现在跟个鼓似的,疼得在沙发上打滚,想吐吐不出,想拉也拉不出......\"
岐大夫捏着听筒站起身,望向窗外。不远处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还亮着加班的灯火。现代人的脾胃,就像被硬塞进过量数据的老电脑,迟早要宕机。
\"你先找根筷子,蘸点香油擦擦他虎口的合谷穴,我十分钟到。\"挂了电话,他从药柜深处掏出个牛皮纸包,里面是暗褐色的药丸,凑近能闻到股辛烈的药香——那是按《金匮要略》方子配的三物备急丸,含着巴豆霜、大黄和干姜,是对付食积重症的\"急先锋\"。
第二章 腹胀如鼓的中年男人
推开患者家门时,一股混杂着火锅味和汗味的浊气扑面而来。客厅里,穿西装的男人蜷缩在真皮沙发上,双手按着肚子,额头上的汗珠顺着发际线往下淌。他叫陈建国,是家广告公司的总监,四十岁出头,啤酒肚本就不小,此刻更是鼓得像怀胎七月。
\"岐大夫您可来了!\"陈太太眼圈通红,递过一杯水,\"他刚才想抠喉咙催吐,结果吐了两口酸水就卡住了,现在连腰都直不起来。\"
岐大夫没说话,先把手指搭在陈建国手腕的寸口脉上。指下脉象沉实有力,像有根小鼓槌在跳。又探了探人迎脉(颈部动脉),比寸口脉弱了不少。\"腹胀如鼓,按之坚硬?\"他问。
\"是啊!跟块石头似的!\"陈建国龇牙咧嘴地答,\"下午在火锅店就觉得不对劲,想着喝冰啤酒压一压,谁知道越喝越胀......\"
岐大夫掀开他的睡衣,掌心贴在脐周。腹部皮肤紧绷发亮,叩击时发出\"嘭嘭\"的浊音,活像个蒙了皮的太鼓。\"《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他慢悠悠地说,\"你这是典型的饮食自伤,脾胃被厚味堵住了。\"
陈太太在一旁跺脚:\"都怪他,每次聚餐都跟打仗似的,同事说他是'火锅推土机'!\"
第三章 备急丸与无忧散
\"岐大夫,快想想办法吧!\"陈建国疼得直哼哼,\"我现在感觉肠子都打了结,气儿都喘不匀。\"
岐大夫从牛皮纸包里倒出五粒药丸,黑黢黢的像小煤球。\"这是三物备急丸,\"他解释道,\"巴豆能温通开闭,大黄荡涤积滞,干姜散胃中寒凝。但这药峻猛,服后可能会腹痛腹泻,你要有心理准备。\"
陈建国盯着药丸犯嘀咕:\"这么小颗能管用?我以前吃吗丁啉都没用......\"
\"此一时彼一时。\"岐大夫打断他,\"你现在是肠胃被食物堵死了,像被淤泥堵住的水渠,光靠健脾消食的药就像拿小铲子清淤,太慢!得用巴豆这样的'炸药'炸开淤塞。\"
陈太太端来温水,看着丈夫把药丸吞下。十分钟后,陈建国突然捂着肚子呻吟起来,肠鸣声像打雷一样响。\"来了!\"岐大夫眼神一亮,\"快扶他去厕所!\"
可刚到厕所门口,陈建国就弯着腰干呕起来,却只吐出几口黏涎。\"堵住了!还是堵着!\"他满头大汗。
岐大夫眉头一皱,又倒出五粒备急丸:\"再服一次!然后把这包无忧散用温水冲服。\"无忧散是他按李东垣方改良的,含炒莱菔子、枳实、厚朴,能降气消胀。
这次药丸下肚没多久,厕所里就传来\"哗啦啦\"的水声。陈建国先是大吐,吐出的全是未消化的火锅料,带着浓烈的酸腐味;接着是腹泻,排泄物像水一样冲出来,足足拉了三四次,量有两大盆。
陈太太在外面听得目瞪口呆,直到里面没了动静,才小心翼翼地敲门。陈建国虚弱地靠在马桶上,脸色苍白但眼神清明了许多:\"怪了,肚子一下子就空了,像放了气的气球。\"
第四章 岐大夫的\"脾胃课堂\"
凌晨一点,陈建国喝着稀粥,听岐大夫讲\"脾胃经\"。
\"您刚才说我这是'内伤饮食',跟外感风寒有啥区别?\"他好奇地问。
岐大夫给他把脉,寸口脉已经平缓了些:\"李东垣先生说过,人迎脉主外感,气口脉主内伤。你脉气口大于人迎,就是吃出来的病。就像家里的下水道,平时倒点油水没事,倒多了就堵。\"
\"可我看您平时给人看病,都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这些补药,怎么今天用这么猛的药?\"陈太太递过一碟酱菜。
\"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岐大夫呷了口茶,\"《内经》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你老公现在是肠胃被饮食积滞塞满了,属于'大实之证',就得用峻猛药'急下存阴'。就像打仗,敌人都攻到城门了,还能慢慢讲道理吗?得先拿起刀枪把敌人赶出去。\"
他翻开《脾胃论》指着一段:\"你看,李东垣治张仲美食伤,也是用的备急丸。但峻药不可久用,等邪去了七七八八,就得换平和的药来调养。\"
说着,他开出一张方子:\"明天开始,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三钱,煮水喝,这是四君子汤,能补脾胃元气。再买点炒山药、炒薏米熬粥,忌食生冷油腻三天。\"
陈建国连连点头:\"我以后再也不胡吃海塞了,今天这罪受怕了。\"
\"不是不让吃,是要会吃。\"岐大夫语重心长,\"《内经》讲'饮食有节',什么叫节?不是饿肚子,是不暴饮暴食。你看你们现代人,晚上十点还在吃烧烤喝冰啤,脾胃哪有休息的时候?就像机器连轴转,迟早要罢工。\"
第五章 从火锅宴到养生经
三天后,陈建国来复诊,气色好了很多,肚子也平了下去。岐大夫给他诊脉,寸口脉和缓有力,人迎脉也恢复了正常。
\"岐大夫,我现在才明白,您那天用备急丸不是乱用药,是有道理的。\"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觉得中医慢,现在知道了,该快的时候比西医还快。\"
\"中医从来不是慢郎中,\"岐大夫笑着摇头,\"张仲景的承气汤、孙思邈的备急丸,都是救急的猛药。关键是要辨清楚'证'。就像你这次,饮食自倍伤了脾胃,导致中焦气机壅滞,三焦气化受阻,所以才上吐下泻都不通。这时候不用巴豆破结,大黄泻下,怎么能打通堵塞的肠道?\"
他拿出一本《黄帝内经》白话解:\"你看这段'水谷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说的就是脾胃消化的规律。胃和肠要虚实交替,食物才能顺利往下走。你那天吃了那么多高蛋白高脂肪的东西,又喝冰啤酒,等于往肠胃里灌水泥,不堵才怪。\"
陈太太在一旁插话说:\"岐大夫,现在好多人跟我老公一样,经常聚餐应酬,有没有什么预防的办法?\"
\"有啊,\"岐大夫捻着胡须,\"第一,聚餐前先喝碗热汤垫垫胃,别空腹吃辣;第二,少吃冰镇饮料,脾胃喜温恶寒;第三,饭后别马上坐着,走个十分钟,但别剧烈运动;第四,万一吃多了,第二天一定要吃清淡的粥面,给脾胃放个假。\"
他又补充道:\"孟子说'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是重病就得用猛药。但现代人大多是亚健康,属于'脾虚夹湿',更多时候需要慢慢调养。就像你们家那辆汽车,平时要定期保养,别等抛锚了才想起修。\"
临走时,陈建国买了本《脾胃论》白话版,还加了岐大夫的微信。后来他常在朋友圈发养生粥的照片,配文\"跟岐大夫学的,脾胃是后天之本\"。而岐仁堂的诊室里,那本线装《脾胃论》依旧摊开着,书页间的银杏叶,见证着一个个现代都市里的\"脾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