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势力同盟”的瓦解,合作项目周围紧绷的气氛终于有所缓和,叶凡和伊万诺夫将军迎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推进期。双方团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合作筹备工作中。
在技术转让方面,毛熊的专家团队与叶凡国内选派的技术骨干开始了秘密对接。毛熊专家带来了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和高精度军工机床设备技术的部分核心资料,国内技术骨干们如获至宝,日夜钻研,力求尽快掌握这些先进知识。然而,技术的吸收并非一蹴而就,语言障碍、技术标准差异以及毛熊方面出于保密需求的限制,都给学习过程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资金调配环节同样不轻松。战略资源整合局虽然已规划好资金,但跨国转账、汇率波动以及复杂的国际金融监管政策,使得资金到位过程波折不断。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和复杂手续,以确保其合法性与安全性,这大大延缓了资金的投放速度。
就在大家全力攻克这些难题时,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毛熊国内的政治局势出现了微妙变化。新一届政府班子上台,他们对与外国的合作持谨慎态度,强调要重新审视所有正在进行的国际合作项目,确保国家利益最大化。
这一政策调整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叶凡和将军苦心经营的合作项目再次陷入危机边缘。将军紧急约见叶凡,两人在秘密据点会面,商讨应对之策。
“叶凡,新政府的态度很明确,我们的合作面临着全面审查。这可能会导致合作进度大幅延迟,甚至有被叫停的风险。”将军满脸忧虑,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叶凡面色凝重,沉思片刻后说道:“将军,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或许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渠道,向新政府展示合作项目对毛熊的长期利好。比如,我们可以整理出一份详细报告,阐述合作将如何带动毛熊相关产业升级、增加税收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同时,您能否利用您在政界的人脉,从中斡旋,为我们争取一些沟通机会?”
将军点点头,说道:“报告的事情我来安排专业团队撰写,务必做到数据详实、论证有力。人脉方面,我会尽力联系一些仍在政界有影响力的老友,看看能否安排与新政府相关负责人的会面。但新政府刚刚上台,行事风格难以捉摸,我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于此,还得做两手准备。”
叶凡深表赞同:“将军所言极是。我们也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合作策略,在不影响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做出一些让步和妥协,以满足新政府的部分要求。比如,在技术共享程度上,我们可以更加灵活,让他们看到我们合作的诚意。”
于是,将军迅速组织经济、技术等领域的专家,紧锣密鼓地撰写合作项目对毛熊利好的报告。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合作将为毛熊带来的经济效益,如预计的产业增长率、新增就业岗位数量等,并分析了技术合作将如何提升毛熊重工业的全球竞争力。
与此同时,叶凡与国内各部门沟通,商讨在合作策略上的调整方案。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备用方案,从技术转让的步骤、资金投入的方式到合作项目的运营模式,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以便在与新政府沟通时能够灵活应对。
然而,叶凡心中清楚,这些努力能否说服新政府继续支持合作项目,仍然充满变数。新政府会如何看待这份报告?将军的人脉斡旋能否成功获得会面机会?即便获得会面,他们又能否说服新政府理解并认可合作的价值?未来的道路依旧迷雾重重,叶凡和将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而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坚定地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