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通过盐或者其他手段圈下来的地方,反过去用低廉的价格租给那些小部落们,想一下,草原上东一块西一块,大一块小一块的地方,在徐将军你们打过去之前,已经烙上了我大明的标签.....这些牧民们一旦脱离了游牧,只待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草地,时间长了,他们还是牧民吗?”
唐仨仁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后世的华夏当中,有这么一些人反向操作,就是觉得别国的福利待遇好——或许这是一个事实——他们将自己的财产早早的转移到了国外去了,然后人也成了别国的人,回头又打着国人的招牌在国内赚钱。
说无耻吧,也算不上,都是手段罢了,但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比如说朱标,是比如说,不要当真,然后朱标在对面的北元存了成千上万的财物。
试想一下,大明跟北元不死不休开打的时候,朱标出于自己在北元的财产考虑,会希望谁赢?会支持谁赢?
“让他们的财产,成为大明的,到时候你们觉得那些牧民们为了成为大明的地主,不管是大地主还是最小的地主,都会彻底的站在大明这边.....”
“这就是,所谓的财产归属感,不管哪个时代,不管那个种族的人们,大多数人,真正忠诚的从来只有两样,一是他拥有的,二是让他拥有的....”
这很好理解,大明江山能让老朱和他的这帮子老兄弟们拥有无尽的荣耀、地位、财富等等,所以老朱带头忠于大明,而大明的百姓,因为受够了前元的暴戾,老朱这个皇帝,给了他们一个朝廷的庇护,所以大部分百姓是拥护这个朝廷,也就是大明这个政权。
拥有的,不管多与少,都算是“既得利益者”,有国才能有完整的家,而老朱所代表的皇室利益集团,算是这个时代的“让百姓拥有”者,明末的时候,这个“让”的权力被那些世家文臣坑到了地底下,所以大明才会完蛋。
明之后的那个黑暗朝代,为什么会被唾弃,还不是因为那个朝代的百姓,虽然勉强能够吃饱一口饭,但因为本该保护他们皇族,在他们受到来自外族欺凌的时候,这些家伙懦弱也就算了,最后甚至做出了“以清之富饶,结八国之欢心....”这等足够遗臭亿万年的举动。
国,不再是底层百姓的国,自然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华夏屈辱百年的那段黑暗时刻,相信后世无数人知晓,那八个小国家的人打进皇宫时,后面居然跟着无数的本国百姓带路加助战。
比起弱宋时期的十万军民齐跳海殉国之悲壮,大明末代皇帝的自挂东南枝君王死社稷,都在告诉世人,不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爱这片土地,而是总有一些“奴性”思维的人存在,当这些人突然成了“贵族”,那么他们就会将这片土地当成他们的私人财产。
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同样会被这些人当成“财物”,想送就送,想丢就丢,因为当“狗奴才”的时间长了,就再也直不起腰杆子了。
“圈地,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至于那些人的死活,贵族是不能留了,而其他的牧民,如果世代忠于我汉家,那么就给他们留条活路....”
唐仨仁想起后世一些所谓的“大人物”干出的那些把老百姓往死里坑的恶心事,其实还是有点参考价值的,比如说现在唐仨仁能够想到这些事情,还不就是因为见多了明着说一切为了公家,回头立即把自己家人送到国外去的恶心事。
“第一步只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紧接着就是第二步.....”
唐仨仁的声音显得有些冰冷,看他的表情,老朱知道这小子应该是想起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第二步将是治理草原关键的一步,杀敌、占领、稳固已圈占的土地,一步连着一步,北边那些游牧民族多少年来一直都有死灰复燃的机会,那是因为从没有人真正的将他们彻底的掘了根!
不是唐仨仁歹毒,而是汉家这么多年来,受到的磨难已经够多了,只要大明不出问题,那么就不会有几百年后那百年屈辱史!
不管这方时空是哪一处平行的另外的时空,此时在唐仨仁的眼前,大明,是真实的大明,老朱,是真实的老朱,都穿越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怎么不学一学咱们那迷人的老祖宗?
为什么这颗星球上,就不能只存在最美的汉家语言呢?
而这一切,其实众唐家铺,已经开始了,北边草原的鞑子,从圈地开始,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等到徐达占据了残元王庭的时候,就是整个草原民族彻底从这世间消失的时候。
“第二步是啥,仁伢子你别磨叽,赶紧说....”
有水泥开路,大明的将士肯用命,各种装备的升级,还有再不用担心粮草跟不上,这样的前提下,老朱实在想不到徐达怎么输,哪怕是带着十万头猪估计都能把王保保打得怀疑人生吧?
“占了地方之后,先是安抚加镇压,等草原上的人再没有胆子反抗,然后可以进行第二步了,前面租给这些牧民们的地方,让他们养羊....马什么的,每个部落控制数量,然后给他们建城.....”
没有了马匹或者说马匹不多的草原人,哪里还能有机会形成反抗力量?建城,就是将草原人圈养起来,这还不止,唐仨仁最后几句话,才是真正的杀招。
“最后告诉所有的牧民,草原不适合种田,这是事实,但咱们汉人为了让他们有合适的生计,大量收购他们的羊毛....”
老朱等人无一不是愣了好一会,羊毛这东西除了做毡子外,其他并没有什么用吧,难道唐仨仁良心发现,真要给草原鞑子一条活路?
“这羊毛唐家铺的纺织作坊已经在尝试着做成衣服了.....”
原来,唐仨仁早就有所安排,老朱神色怪异,这年轻人,该不会将所有的事情都预料到了吧,想着唐仨仁有可能来自于“白玉京”,老朱倒没有觉得唐仨仁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妥,只要有利于大明,管他呢。
“不知道老朱你有没有发现,山羊还是绵羊,它们吃草的时候,更喜欢的是连草根都吃掉....还有,羊也需要盐....大量盐。”
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农村出身的人应该有印象,就是养一只羊的草坪,往往可以放四到五只牛,因为羊吃草,草长回来的速度要慢得多。
“这就意味着,如果草原上大量的养羊,不用多少年,那片草原就会变成荒地,到时候,牧民们没有了草场,他们还能做什么?”唐仨仁缓缓说道。
老朱等人面面相觑,似乎明白了唐仨仁的意图。通过收购羊毛,鼓励牧民养羊,而羊吃草的特性,会使得草原逐渐退化,想要恢复就必须整个草原开始迁徙,牧民们要么往南依附大明,要么往东或者西或者更冷的北边。
有了大明为后盾,这些牧民也算是给大明开疆扩土了,唐仨仁突然有个想法,当无数的大明牧民赶着亿万之数的羊群出现在莱茵河畔,会不会比当年的“上帝之鞭”更加让人赏心悦目?这么一来,会不会间接的拯救了那些生活在屎生尿热中的“中世纪骑士”们,因为这样一来,西边的“圈地运动”估计就不会发生了,因为那时的地都被大明给占了。
“而且,羊毛衣服一旦推广开来,草原上的牧民们为了生计,只能不断的养羊,提供更多的羊毛。羊吃完了草,偶尔也会想着吃人的....”唐仨仁继续说道。
“然后,再安排些中原的酸儒们过去,教给他们,商人是最下贱的,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明人,就要花费大量的财物,到大明的城里来买房....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明人....”
老朱等人闻言,皆是心中一凛,尤其是马皇后,看向唐仨仁的目光都有了一分警惕之意,这唐仨仁好狠的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一个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跑到大明来买房,成为真正的大明人,需要抛弃在草原的产业,谁会买他们的?”朱标忍不住说道。
唐仨仁闻言,淡淡一笑,道:“大明有的是商人喜欢大量买牧场的,更何况,这不是还有一位最大的地主在这里吗?老朱,草原那么宽的地方,你只需要花盐和一些物资,就能够将它们全买下来,有兴趣吗?”
岂止是有兴趣,一想到将来或许不用费一兵一卒,只要花各种物资就能够给大明开疆扩土,这只要是个皇帝就知道这买卖划得来。
“那些到了大明内部的鞑子,如果反应过来了,或者日子过得不如意,肯定会闹事的,那时这么多数量的草原人,对朝廷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这确实是个问题,唐仨仁却是稍微回忆了一下后世政府对这一类人的措施,说白了就是两种法子“威压”加“利诱”,威压说好听点叫稳控,利诱就是给予这些人当中极少部分不主动闹事的“老实人”一些好处,让其成为“模子”,其他人一看老实人有好处拿,自然是会想着效仿的,只是谁也想不到,再老实的“羊”,不过是恶狼放出来的诱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