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邮差
1948年深秋,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尽,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预示着这座城市即将迎来的巨变。
在城南一条狭窄的巷子里,有一家不起眼的\"福记茶行\"。白天,这里是普通的茶叶铺子,掌柜的周明礼戴着圆框眼镜,操着一口吴侬软语,和客人讨价还价。但到了晚上,这里就成了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
这天傍晚,周明礼正在柜台后整理账本,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年轻女孩匆匆走了进来。她叫沈雨薇,是金陵大学的进步学生,也是地下党的交通员。
\"周掌柜,有紧急任务。\"沈雨薇压低声音,将一个油纸包放在柜台上,\"这是国民党江防部署图,必须连夜送到江北。\"
周明礼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最近国民党在长江沿线加强了布防,这张图对解放军渡江作战至关重要。但眼下局势愈发紧张,城内到处都是巡逻的军警,想要将情报送出去谈何容易。
\"我来想办法。\"周明礼打开柜台下的暗格,取出一件旧长衫和一顶破毡帽,\"你扮成要饭的乞丐,走水路过江。\"
\"可是...\"沈雨薇犹豫了,\"听说最近渡口查得特别严。\"
\"放心,我有办法。\"周明礼神秘地一笑,从里屋抱出一个大竹筐,里面装满了新鲜的螃蟹,\"这些都是从高淳运来的,明天要送去夫子庙的酒楼。你把情报藏在蟹壳下面,混在运货的队伍里。\"
凌晨时分,沈雨薇跟着运蟹的队伍来到下关码头。寒风中,长江水汹涌澎湃,江面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岸边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
\"站住!干什么的?\"一个满脸横肉的国民党军官拦住了队伍。
\"军爷,我们是给夫子庙送螃蟹的。\"领头的老王点头哈腰地递上烟,\"您看,这都是活蟹,新鲜着呢。\"
军官狐疑地掀开竹筐看了看,突然用刺刀戳了戳蟹堆:\"把螃蟹都倒出来检查!\"
沈雨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就在这时,周明礼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手里拎着两瓶烧酒:\"长官,您辛苦了!这点小意思,还请笑纳。\"
军官接过酒,闻了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算你们识相,走吧!\"
沈雨薇松了一口气,跟着队伍继续往前走。但就在上船的瞬间,一个士兵突然叫住了她:\"等等,这个女的看着面生,搜身!\"
千钧一发之际,老王突然喊道:\"她是我侄女,第一次跟我出来送货。\"说着,往士兵手里塞了一把银元。
士兵掂了掂银元,挥了挥手。沈雨薇强作镇定地走上船,直到船缓缓驶离码头,她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
船行至江心,沈雨薇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将藏有情报的油纸包塞进事先准备好的竹筒,然后将竹筒系在一块木板上,推入江中。按照约定,江北的同志会在下游三汊河口接应。
然而,就在这时,一艘国民党巡逻艇突然追了上来。探照灯的光束扫过江面,沈雨薇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停船检查!\"巡逻艇上的士兵喊道。
老王赶紧把沈雨薇推进船舱,用蟹筐将她盖住。不一会儿,几个士兵跳上船,开始翻箱倒柜地搜查。
\"什么都没有,走吧!\"领头的士兵一无所获,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一个眼尖的士兵发现了江面漂浮的木板:\"那是什么?过去看看!\"
沈雨薇心急如焚,突然灵机一动,抓起一把螃蟹扔出窗外。螃蟹掉进水里,激起阵阵水花,吸引了士兵的注意力。
\"妈的,原来是螃蟹!\"士兵骂骂咧咧地回到巡逻艇上,\"快追前面那艘走私船!\"
看着巡逻艇渐渐远去,沈雨薇终于松了一口气。几个小时后,她在三汊河口顺利完成了任务。当解放军战士从竹筒中取出那份珍贵的情报时,沈雨薇知道,自己又为解放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三个月后,南京解放。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总统府升起时,沈雨薇站在欢呼的人群中,泪水模糊了双眼。她想起那些在暗夜中传递情报的日子,想起那些为了理想不惜牺牲的战友。这胜利的果实,是无数像她一样的\"暗夜邮差\",用智慧和勇气换来的。
而在福记茶行,周明礼将那块\"停业整顿\"的牌子摘下,换上了崭新的\"人民茶行\"匾额。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柜台上,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却又无比光荣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