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孩子,秦淮如就是叹了口气,贾张氏这位婆婆把棒梗已经养废了,可秦淮如又能怎么办,作为只上过扫盲班的人,秦淮如想要管教儿子,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把自己堂妹接到家里,帮忙看着一下孩子,秦淮如希望这样能够慢慢的纠正棒梗的坏习惯。
“呵呵,秦姐,今儿个你猜我在食堂看到了什么,那可是关乎着你家棒梗的,所以……”
许大茂呵呵笑着,不过怎么看脸上都是有点不怀好意,不过他也有点好奇,棒梗来食堂偷酱油干什么。
“你什么意思,我家棒梗怎么了?”
听到关于自己儿子,秦淮如有些慌张了,都说知子莫若母,棒梗这些年是个什么德行,秦淮如怎么可能不知道。
“你这……”
许大茂的话没说太多,不过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看上了秦淮如身边这个妹子。
“呵呵,大茂啊,你看你,这么着急干嘛,我又不是不给你介绍,毕竟我妹妹还要跟我回家呢!。
我来给你们互相介绍一下,这是我大伯家的闺女秦京茹。
京茹,这位是我们院里的邻居,也是轧钢厂的放映员,许大茂,你叫他哥就行。”
互相介绍着,秦淮如心里这会很是着急许大茂所说关于棒梗的事,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大……大茂哥。”
糯糯的叫了一声大茂哥,秦京茹有些不敢抬头看许大茂,毕竟这可是她来城里以后,她姐第一个介绍的男人。
“京茹妹子,你好呀,我家住在后院,你姐家在前院,回去以后,平时没事可以来我家坐坐。”
嘴上虽然这样说着,可是许大茂可真不敢让秦京茹去家里,不然他许大茂可就惨了。
“许大茂,许大茂……”
呼喊声传来,许大茂抬头看去,发现自家媳妇娄晓娥抱着自己儿子已经过来了,并且身边还跟着何雨柱的媳妇于莉以及孙建国的媳妇徐雪。
“咳咳,不说了,秦姐,这里可不兴坐,这可是我专门留给领导的……”
“行吧,看在你这一声姐上,姐就再去找一个位置,不为难你了。”
看到娄晓娥她们过来,秦淮如眼里闪过一丝莫名的神色。
要说这些年里,秦淮如没有过其他小心思那是假的 ,可惜何雨柱和孙建国连看她一眼都没有。
也就只有许大茂,可许大茂是个什么人,那能吃亏吗?反正她秦淮如没在许大茂那里占到什么便宜。
“好嘞,谢谢姐,京茹妹子,实在不好意思,委屈你们了,需要你们重新找一个位置。”
说完许大茂也就没管两人,而是迎着娄晓娥而去,目标则是她手中的孩子。
“哎哟,我的儿子,可想死我了,我可是好几天都没看到你了,有没有想爸爸呀……”
许大茂上去迎接自己的老婆孩子,秦京茹则是顺着许大茂迎接的方向看了过去。
看到的是许大茂和娄晓娥交接孩子的一幕,还有便是抱着孩子的于莉以及徐雪。
“姐,那些是你们院里的邻居吗?”
“嗯,她们都是我们院的邻居,刚才那个许大茂,是住在后院,现在和他说话的那个是他媳妇娄晓娥。
旁边抱着个男孩的是我们中院的住户,她叫于莉,她男人是轧钢厂的食堂班长,并且是一个六级厨师。
她男人叫何雨柱,要是你在大一点,当初把你介绍给他,你这会该多享福。
至于旁边那个抱着女孩的,她叫徐雪,住在前院,她男人不是我们轧钢厂的,是在肉联厂上班,是一个驾驶员。
名字叫做孙建国,他是我们院里年轻一辈中,最为本事的一个。”
秦淮如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孙建国确实是院里最有本事的一个,不光光是在年轻一辈中,哪怕是在老一辈同样如此。
只是让秦淮如介绍,她总是觉得怪怪的,所以也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
“哇,在肉联厂上班,那是不是肉根本就吃不完啊,恐怕他家天天吃肉吧!”
听到孙建国在肉联厂上班,秦京茹惊讶不已,更是羡慕的看向了徐雪。
不过看着徐雪漂亮的脸蛋以及前凸后翘的身材,秦京茹觉得自己虽然比不上,但是也不差不是。
“差不多吧,毕竟他们家只有他一个儿子,他父母都在上班,并且他父亲还是我们轧钢厂的八级工,一个月光是工资加补贴都有九十九一个月。
他母亲则是在纺织厂上班,不过具体做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听说一个月也有六十多块钱的工资。
至于她男人,那就不知道了,毕竟驾驶员的工资和补贴什么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说着说着,秦淮如的心里更加难受了,哪怕她这会的工资也不低可和孙建国家相比,那是真的不够看。
“我的天,这么高吗?我们一年下来也不过一百多块钱,这他们家一个月工资比我们一年工分加起来还要多。”
秦京茹震惊了,心里也是越发的想要留在城里的,她也想像姐姐秦淮如一样,嫁到城里来,吃上供应粮。
“没错,所以他们家也是全院最富有的人了,条件当然也是最好的。”
……
“大茂,秦淮如身边的是谁,我看到你一直在和她们聊天。”
娄晓娥老远就看见了许大茂在和谁聊天,这会走近了以后,才看清楚原来是秦淮如,不过她身边的姑娘她却是不认识。
“哦,那是秦淮如的堂妹,叫什么秦京茹,好像是秦淮如特意找来看孩子的。”
许大茂表现的毫不在意,其实内心则是慌得一批,他可不知道娄晓娥她们什么时候来的,只是抬头刚好就看见她们离他不远了,所以才匆匆的结束了和秦淮如她们的聊天。
“嗯?也是,要是秦淮如再不管她的宝宝儿子,估计还不知道要闯多大的祸。”
娄晓娥也是同情秦淮如,摊上了这么一个婆婆,教给孩子的都是一些歪理邪说。
这要是她站在秦淮如的角度,恐怕早就已经把贾张氏送回农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