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年,尚可喜奏请朝廷以长子尚之信袭封王爵,令其率部征剿吴三桂。
但尚之信是个花花公子不学无术,不仅未全力征剿,反而与吴三桂暗中勾结,
尚可喜得知后,气得拍案而起:“孽子!你这是要毁了咱家一世忠良!”并收回他的兵权。
不得不说,尚可喜确实是个忠臣。
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发动政变,围困老爹尚可喜府邸,夺取兵权,响应吴三桂叛乱。
老尚被软禁在广州,面对前来劝降的叛军,他怒目而视:“滚一边去,我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休想让我反叛!”
当时广州城被清军和叛军围困,尚可喜在城中坚守,拒绝叛清。
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忧愤成疾而死,享年73岁。
康熙十九年,清军逐渐占据上风,尚之信见势不妙,再次归降清朝。
但因其反复无常,有大臣进谏:“陛下,尚之信狼子野心,留着必是大患!”
康熙二十年,尚之信被赐死,其藩下军队被解散,平南王府的势力彻底被清除,标志着尚可喜家族在三藩之乱中的覆灭。
……
在三藩之乱时,郑经响应吴三桂的反清行动,认为这是恢复明朝、扩大郑氏势力的良机。
他对手下将领说:“此乃天赐良机,我等定要拿下大陆,恢复大明江山!”
随后率领军队从台湾岛出发,进攻福建沿海地区,先后占领了厦门、漳州、泉州等多地,
与耿精忠的势力形成呼应,给清朝在东南沿海的统治带来很大压力。
郑经与耿精忠起初互相合作,后来耿精忠发现郑经不断侵占他的地盘,消耗他的军饷,二人产生了矛盾。
耿精忠直接怒怼道:“郑经,你为何占我的地盘,消费我粮草?你若不撤兵,休怪我不客气!”
郑经拒不退兵,双方兵戎相见。
此外,郑经与吴三桂等也只是松散的联盟关系,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难以形成统一的抗清力量。
郑经在军事上虽取得了一些初期胜利,但由于其军队在后勤补给、战略协同等方面存在问题,
且清朝逐渐调整战略,集中兵力进行围剿,郑经的势力逐渐受到遏制。
最终在耿精忠复降大清,郑经在清军的打击下,失去了在大陆的大部分据点,已无立足之地。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望着大陆方向,长叹一声:“大势已去,所有将士撤回台湾……”
从吴三桂起兵造反,到与清军对峙,不知不觉六年多了,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不休,却也没分出个胜负。
“老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此时吴三桂66岁,常年在外打仗,他的身体吃不消,百病缠身。
此时女婿夏国相出谋划策,让岳父派使者去京师与康熙议和,划江而治,表示愿意承认清朝对北方的统治,只求能占据东南半壁江山。
康熙态度坚决,怒斥道:“吴三桂妄图裂土分疆,简直痴心妄想!朕绝不与乱臣贼子议和!”来人,将叛贼使者拉出去斩首。
吴三桂得到康熙拒绝的回信,唉声叹气不断,后悔当初自己冲冠一怒造反反清。
“想我久经沙场,为大清做出贡献,当初不知足,如今落得人不人鬼不鬼。”
吴三桂已年逾古稀,深感时日无多,不想再继续征战,可康熙却不放过他,如何是好?
康熙十七年春,叛军占据衡州城(今湖南衡阳),此时衡州城笼罩在潮湿的雾气里。
吴三桂斜倚中军大帐墙角破椅子上,一阵剧烈的咳嗽,震得他差点吐血。
破桌子上,堆积着前线战报,皆是清军收复失地的急报。
“岳父,军心渐散,如何是好?”女婿夏国相急匆匆走进来,双手呈上战报。
“岳父大人,江西、福建接连失陷,耿精忠、尚之信降清,郑经逃之夭夭,士气低迷,如今唯有以正朔之名聚拢人心!”
吴三桂浑浊的眼珠转动,枯瘦的手指摩挲着腰间玉佩:“称帝?谈何容易。朕连龙袍都凑不齐……”
他话音未落,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帕子上晕开大片血渍。
夏国相膝行半步,压低声音:“昔日汉高祖斩蛇起义,草台班子亦成大业。
我军可暂借戏班蟒袍改制龙袍,以黄纸糊冠冕,国号‘周’——岳父乃周文王后裔,正应承天命!千万不能再拖了。”
“周……”吴三桂念着国号,浑浊的眼眸闪过一丝光亮。他挣扎着起身,扶着屏风喘息:“传谕下去,三日后祭天称帝。让天下人知道,孤这杆反清大旗,不倒!”
三月朔日,衡州南岳庙前临时搭建的祭坛上,吴三桂身着借来的金线驳杂的戏服蟒袍,头顶纸糊的皇冠在风中摇摇欲坠。
坛下将士望着这寒酸的仪仗,窃窃私语声被鼓乐声勉强掩盖。
“朕乃大周昭武皇帝!”吴三桂的声音在空旷的祭坛回荡,却掩不住气若游丝的虚弱。
“凡我汉人子民,当共襄复汉大业!”话未说完,他踉跄半步,被侍卫眼疾手快扶住。
半年后的秋夜,吴三桂在寝宫内咳血不止。
夏国相握着他的手,急得额头冒汗:“岳父,清军已破长沙,孙儿吴世璠该即刻继位!”
“扶……扶朕坐起……”吴三桂艰难地支起身子,血沫顺着嘴角滑落,“世璠年幼,你……你要好生辅佐……”
话音戛然而止,枯槁的手重重垂下,吴三桂称帝五个月后溘然长逝,享年66岁。
吴三桂死后,陈圆圆去哪里了?
有说法称陈圆圆在昆明的寺庙里出家成了尼姑,取法名“寂静”。
《后圆圆曲·序》中提到陈圆圆在城破后“自沉于莲花池,即葬池旁”,
但也有说法是她从望海楼再迁而入金马山,借梵修以自保,死后安葬在金马山。
后人在昆明瓦仓庄三圣庵中,曾发现据称是陈圆圆的寂静画像。
不过,目前被较多人认可的是陈圆圆归隐贵州岑巩县马家寨的说法。
据考证,吴三桂死后,陈圆圆在其部将马宝的护送下,带着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等人逃到了贵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
为感谢马宝,将此地命名为马家寨。陈圆圆在此削发为尼,改名寂静,字玉庵,最终在此去世。
2010年,在贵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了陈圆圆的墓碑,且经专家考证及村民提供的家谱等证据,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说法。
此外,还有自缢、绝食而死等说法,但这些多存在于文人笔记或传说中,真实性难以确定。
说回正题,康熙闻讯老贼已死,不由抚案大笑:“天亡逆贼!传旨图海、赖塔,务必将吴三桂余孽斩草除根!”
清军如潮水般压向云贵,吴世璠困守昆明孤城。
康熙二十年冬,昆明城破前夕,吴世璠望着宫墙外冲天火光,拔出佩剑抵在脖颈:“爷爷,孙儿随您去了……”
剑锋闪过寒光,年仅16岁的少年颓然倒地。至此,三藩之乱彻底平定,东南西南战乱平息。
另外交代一下,兵败如山,胡国柱在小主人自杀后,点火自焚而死,夏国相被俘凌迟处死。
至此,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