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远离故乡,泪水中包含着思念母亲的温暖,寄人篱下、漂泊不定的生活,让他们厌倦了外面的世界。
在清朝乾隆当政时,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犹如游子回到了母亲身边,其千辛万苦的东归过程,至今思来激荡人心——
“……”
回望过去,一场场恶战,土尔扈特部,被强大的准噶尔部欺凌,毕竟双方实力太悬殊,
土尔扈特部虽奋起反抗,却无论如何也扭转不了被动挨打局面。
草场被侵占,土地被掠夺,妇孺被屠杀。
这事发生在1628年(崇祯元年),土尔扈特部为了躲避准噶尔部的压迫,部落民众在首领鄂尔勒克的带领下,
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伊犁故土,一路向西迁徙。
(典型的惹不起躲得起,也算是土尔扈特部为了保存最后的实力)。
土尔扈特部是漠西蒙古其中一个部落,(漠西蒙古由四个部落组成:和硕特部、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准噶尔部最强大,曾经与清朝对峙过。
话说土尔扈特部的人群赶着牛羊,拉着帐篷,一路跋涉往西艰难行进着,
冰霜冻得牵马的缰绳,如枯树枝一般僵硬,青稞面拌着积雪下咽,
他们一路不停地往西走,人人脸上显出悲戚的神色,每走一步,他们就会远离家乡一步,心就会不停地痛!
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春去春回,一年零三个月过去了。
突然,有人兴奋地喊道:“头领,您快看,前面绿油油的,听,有水声。”
经此提醒,部落首领鄂尔勒克打开地图,发现这片土地就是现在伏尔加地区,那条河就是伏尔加河。
有水有草地,正是游牧民族向往的地方,至此,土尔扈特部,经过将近两年的跋涉,
终于在崇祯三年(1630年),来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及里海之滨。
这里水草丰美,人烟稀少,土尔扈特人在此定居下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在部落于伏尔加河安定下来之时,该区域还是无主之地,并没有划归沙俄。
随后他们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不绝,生活看似平静而祥和。
然而,随着沙俄势力的不断扩张,他们的平静生活,被哥萨克骑兵的铁蹄彻底打破。
沙俄倚仗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土尔扈特部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从今天起,你们必须由沙俄管理,否则…”
这名哥萨克骑兵军官抬手就是一枪,“砰”的一声响,一头羊哀叫着倒地身亡。
沙皇二世为了掌控土部,派遣官员直接管辖其外交事务,并在其内部培植代理人,试图架空汗王的权力。
为了掠夺财富,沙皇征收繁重的赋税,占有土尔扈特人的财富。
还强制推行东正教,企图以此代替土尔扈特人信奉的藏传佛教。
更过分的是,沙俄还不断向土尔扈特征兵,让他们当炮灰,去参加沙俄的对外战争,
土尔扈特青壮年命丧战场,几年下来,部落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
面对沙俄的种种压迫,土尔扈特部的首领十分忧虑:“这真是才出虎穴,又进狼窝,躲避了准噶尔的欺凌,
如今却遭到了沙俄的蹂躏。再这样下去,我们部落将消失殆尽。”
此时,人们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反抗的情绪,眼巴巴望着首领,首领眼睛中的那束不屈的光芒一点点消散,为了部落生存,他选择了隐忍。
转眼到了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沙俄为争夺北方出海口,与瑞典开战,一次就向土尔扈特征兵三千。
当时,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齐气得将征兵令撕得粉碎,坚决不执行,
心中暗想:与其在这里被人鱼肉,何不逃出生天?土部首领萌生了与清朝恢复联系的想法。
随后。他秘密派遣使团,借道西伯利亚,出使大清,觐见了康熙皇帝,并委婉表达了东归清朝的想法。
康熙皇帝对土尔扈特部的遭遇表示了关切和慰问,恩准他返回故土。
然而,上天弄人,土部首领阿玉齐一病不起,病床上他唤来曾孙渥巴锡:
“孩子,回到故土怀抱…始终是你祖父的愿望,我……我将无法实现,接下来…的路。将有你带领族众东归……”
当夜,土部首领阿玉齐去世,渥巴锡含泪埋葬了曾祖父。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春,年仅十九岁的渥巴锡继承了汗位。
此时的沙俄变本加厉,加紧了吞并土尔扈特部的步伐。
渥巴锡看着部众们在沙俄的压迫下痛苦地生活,心中悲痛万分,东归的想法在他心中愈发坚定。
为了统一思想,渥巴锡开始秘与部落上层及宗教喇嘛商议东归之事,
这些人早就对沙俄的统治恨之入骨,对渥巴锡提出的东归想法一致赞同。
公元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渥巴锡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
在会议上,他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地对众人说: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沙俄的压迫永无止境,我们的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只有回到祖国,我们才能获得自由和安宁。”
众人纷纷点头,热血沸腾。至此,一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拉开了帷幕。
“……”
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一月,渥巴锡召集全体土尔扈特族人,他站在高高的土丘上,大声宣布迁徙总动员令:
“同胞们!如果我们不进行反抗,不离开俄国,整个部族都将沦为沙皇的奴隶。
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但如今,这里已不再是我们的乐土。
我们要回到东方去,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祖国,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希望!”
渥巴锡的声音激昂而有力,传遍了整个草原。
大多数族人都被渥巴锡的话语所鼓舞,纷纷表示愿意跟随他东归。
然而,也有少数人反对,他们已经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上百年,
这里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熟悉和安心,同时对沙俄的统治已经麻木了。
两种势力纠结在一起,加之东归之路路途遥远,充满了未知和凶险,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东归始终达不成统一时间表。
就在众人迷茫彷徨时,迁徙的消息不慎被叛徒告密,沙皇慌忙派兵前来阻止。
渥巴锡得知后,心急如焚,他知道已经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兄弟姐妹们,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大汗,事不宜迟,快拍板决定吧!”谋士李汉朝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