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从边塞切换到柔和的乡间,让许多百姓熟悉到就像是在自家门口的画风。
一个女童在田野间奔跑摔倒,膝盖磕破,可家中贫困,只能让家中老人用土方处理,好运气的没有出事。
过了几年,女童长大,虽然依旧有些稚气,但在大晟却是已经可以议亲的“大姑娘”。
小姑娘给家里干活,去外面采些山货碰碰运气,但偏偏遇上暴雨路滑滑倒,被找回来时身上都有伤口,想要找大夫却没有女医,只能继续用土方法,最后伤口溃烂、高烧不退。
家里人满面愁容但却没有松口,依旧是“如果大丫被人看了身体还怎么嫁人”、“家里其他姑娘怎么嫁人”、“她醒来还能活下去吗”、“你能养她一辈子吗”的话。
最后一个年轻的小姑娘被拖死。】
前面的美好生活突然被这现实寻常的一幕打破,所有人的心情都不美好了。
但,大多数人能理解里面人的做法。
“唉……年纪小还没事,但都这么大的姑娘了,若是真被大夫看了身子……”
“家里没铜钱,我们命贱,熬不熬得过去就看自己的命了。”
林观复能感受到许多人对此情此景的触动不深,甚至还在当理中客理智地分析和评判,只是垂下眼眸遮掩住里面的情绪。
大皇孙意识到她身上不开心的气息:“林姐姐?”
林观复再抬眼时眼神依旧,但大皇孙却敏锐地意识到她眼睛里的冷意。
大皇孙:“……林姐姐,有你之后,这些事情会减少的。”
林观复没说话,只是笑笑。
【天幕接下来画面变成一位正在生产的孕妇,面容痛苦,稳婆束手无策,出了问题大夫也不能诊治,只能隔着重重阻碍听着耳边的哭嚎。
最终一尸两命,家中亮起白幡。
旁白声也带上了沉重:“女子隐疾难言,多少性命,陨落于不便二字。”】
此事更能感同身受的是女子。
哪怕是宫中的妃嫔、公主,在看太医的时候都遮遮掩掩。
女医自然有,但客观来说,当世女医的能力和太医的水平根本不在一条线上。
女医总要有人来教,可女子行医本就不易,想要传承下去更是艰难,多少大夫、太医家中女子都不被允许行医,能认识草药都乃卓越之辈。
不便……这两字真是犀利。
因为男女有别,自然不便。
开明的大臣则是思考天幕这般用意,它不会无缘无故放这些,是希望他们做什么呢?
而且,他们家中有母亲、有妻女,之前也未想过求医问药上的困境和牺牲。
原来,不仅仅是不治之症才没有希望,光是一个男女有别就让她们处境艰难。
保守派的则是皱起眉头,光是看到这些“闺阁私密”昭示天下就觉得有伤风化。
但,看着画面中生离死别的画面,或许是对逝者的尊重,话在喉咙里滚了滚,终究没能说出口。
百姓更加有体会,他们的困境甚至不是男女有别,而是钱。
谁家得了病不是熬一熬,送去医馆的反而是另类。
【林观复推动太医院设立女医署,招募教导女子学习医术,学堂里年长的老师不单单有女医师,还有太医们,女子和男子一块脉理、药理、针灸。
中间的困难和艰辛一闪而过,后面是出师的医女们背着药箱行走于民间,为普通百姓诊脉,出入高门大户。
有女医开设了自己的药馆,还有走在乡间义诊,为产后妇人调理,为贫苦女子接生。
“文昭太后设女医署,培植女医,天下女子病有所医。”】
哪怕是皇室女子也不免动容,她们平日里有太医们,但到底非女子,有些话、有些病症根本无法坦言。
而女医天然就有性别的优势,若是医术超群,高门大户的妇人们和闺阁中的小姐们自然也愿意接纳。
许多家中操劳、病痛缠身的女子们反应最为强烈,第一次看到了希望,甚至是泣不成声。
太医院面面相觑,没想到未来他们居然接受了这般“出格”的安排。
可天幕上女子病患露出安心和感激的神情,不禁扪心自问:难道因为是女子,所以就丧失了病人的身份吗?
王太医想到家中倔强着要学医的孙女,他过往同样不同意,能习得简单药理就已然是开明,可看见天幕上开药馆的女子,才深知做得远远不够。
当然,免不了一些迂腐的人说林观复牝鸡司晨,只可惜刚站出来就被定国公一脚踢飞起来。
一点都不夸张,林观复诧异地看了一眼定国公,只瞧见亲爹正在努力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朝着承平帝请罪。
承平帝:“……莫要冲动。”
他虽然也不满一切都是女子出面,但按照年纪来说,新帝年纪完全不够。
皇太孙……不说也罢。
然后承平帝的不满朝着二皇子去了。
你个没出息的怎么还真任你弟媳,哦不,是儿媳摆弄了?
二皇子有时候真的不想看懂父皇脸上的表情,无声胜有声。
虽然他也不懂未来的他为何会甘心屈居人下,但目前而言,他认为能让父皇吃瘪不满的林观复这个儿媳十分不错。
为政举措虽然有些不合乎他的理念,但效果极好。
更重要的是,天幕给她的称呼一直是“文昭太后”。
林观复垂下眼,到底还是身份不对,若是她此次的身份是承平帝的女儿或者是孙女,那么设计一个剧本把皇家血亲全部搞死继承大统就很爽快过瘾了。
可惜……
24系统感应到她的想法,心里颇为无语。
表面看着冷冷清清、淡泊名利,心里全都是一些胆大包天的想法。
林观复:谁不想当女帝呢。
【一边是军容整肃、士气高昂的边关将士,一边是背着药箱扎根于坊间的女医。
文治武功,医者仁心,皆能稳固大晟,让百姓安康。】
无论谁看到这刚与柔的和谐一幕,心里都觉得安心。
外有将士保家卫国,内有医者仁心,想到日后还有丰收的粮仓,百姓眼里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